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图片选自百度
我送母亲去远行
作者:李係仁
诵读:孙宪民
最近我看到一则重磅消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杰.平克教授提出一个惊人的理念:生命结束后,意识会以量子形态继续存在。我想,如果平克教授推测的是真理,那么就打破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即生命的终止并非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平行宇宙也许存在和你一模(mo2)一样的人。这一理念让我欣喜若狂,因为罗杰.平克教授这番话,有可能让我十多年前将母亲的逝去,看作是母亲一次“远行”的遐想变成现实。
母亲第三次住院期间曾问我:“儿子,我这次是不是就出不了院了?”,“不会的,医生说再住几天就可以出院了,您身体没大问题!”。我说着善意的谎言,母亲虽然没说什么,但她显然没信。我心里也非常清楚,母亲心脏、肾脏都有问题,有的器官已经接近衰竭的边缘,不会越来越好。现代医学科学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是在重危病人面前依然没有回天之力。听完我的话,母亲眼睛微闭,静静躺着,我心一片茫然。 电视台播放着一位男歌手唱的歌,姐姐自言自语说,这是谁呀?我不认识,没有作答。“黄格选!”闭着眼休息的母亲脱口而出。母亲的回答,让我惊掉下巴。按理说黄格选作为不温不火的青年歌手,并没出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大多数人不熟悉,但是母亲却熟悉这个旋律和歌者的声音,而且是在头脑并不十分清楚的病中,这真是很神奇!
母亲终于没有斗过疾病和死神,按她自己所预料的,第三次住院确实没能康复出院。也许是为了减轻失去母亲的痛楚,我冥思苦想:如果把母亲的逝去看成是母亲的一次“远行”,那我和母亲天各一方就是短暂的,还会有见面的那一天。只有这样想,才能减轻和宽慰我失去世界上最亲人的焦虑和悲痛。
我送母亲“远行”的那天,天空是阴沉的,不时有零星雨点落下,天气的压抑,让人感到悲伤和喘不过气来,我真想放声大哭一场,为母亲的离去。特别是母亲病重以来,作为一个懂点医学常识的儿子来说,眼看着病魔侵袭着母亲的身体,我却没有任何办法阻止病魔的肆虐,没有任何能力阻止死神作恶的脚步。对此,我又欲哭无泪。这就是人的宿命,这就是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的无奈。
平日里,面对生老病死,面对自身的疾病,母亲既坦然又乐观,母亲说,谁都有这一天,一切顺其自然,到时走得快点,不给子女找麻烦。母亲的腰椎和脚骨有外伤,时常疼痛,但从没听过她说一回哪不舒服,父亲说:你妈有时难受的整夜睡不着,“那怎么不跟我说?”我有点抱怨,父亲说:你妈不让,说你太忙了! 我送母亲“远行”的路上,天空开始先下小雨,后变成中雨,再就是瓢泼大雨,最后竟开始下小雪了,波诡云谲(jue2)的天气犹如我当时复杂的心情。车上的亲戚宽慰地对我说,这是你妈人好积德,老天也在送她。母亲在工作岗位自不必说,一辈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作为企业的一名基层干部,承担着组织交给的一份责任。退休以后也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信任和爱戴,邻里之间发生矛盾,夫妻之间吵嘴,不去找居委会,却是来找母亲评理,母亲也不厌其烦地接待,听完夫妻双方的诉说,就和风细雨安慰受委屈的妻子,说些宽慰的话,同时批评耍态度的丈夫。常常是矛盾双方怒目而来,气消而去。
到了殡仪馆,也就是母亲“远行”的起点,天空还是阴沉着,但是雨雪都停了,周围银装素裹,一片洁白,仿佛真是老天在为母亲送行。我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木然地办着母亲即将“远行”的手续,我亲吻着母亲的脸颊向母亲做最后的告别。看着红色的火苗在母亲周围跳跃,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夺眶而出,泪流不止。
此时,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驱使我,我迅速跑向室外,向天空望去,只见殡仪馆烟囱上方阴暗的天空慢慢裂开一道缝,露出里面蓝蓝的天空,高高的烟囱里冒出的一缕淡白色的烟气,冲向缝隙中的蓝天,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烟气停止了,天空中的裂缝也渐渐地合上了,天空又恢复了灰暗、阴沉。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气定神闲,我仿佛受了一次洗礼,脑海中呈现出母亲圣洁、慈祥的面容,我能强烈地感受到,母亲已经“远行”在路上。
按照民间习俗,殡葬仪式后要吃一顿“功德饭”,既是纪念逝者的功德,也是答谢亲朋好友的善意,只是由于这是“白事”答谢的宴席,整个就餐过程显得有些沉闷,往日的美酒佳肴都失去了魅力,人们安安静静地完成了这个最后的程序,先后离去。 没想到的事情又发生了,那时吃饭后结账可以兑奖,妹妹去结账时竟中了三份奖,老板娘有些惊诧而激动地说,这次发票兑奖的奖面特别窄,一天有一个中奖的就很不容易,有两个中奖已经很难,中三个奖在本店更是头一次。当她听说故去的老人有一个孙子、两个外孙子时目瞪口呆,她急忙地解释说,这不正是老人给三个孙子辈留下的念想吗?太巧了!在饭店吃饭的其他客人听说此事,无不为之惊讶和诧异!
这是在送母亲“远行”时发生的事,有很多亲朋好友见证了当天的一切。虽然当时很感慨,但十多年了,我也没向外人说过,怕让人误会:你怎么也变得神道道的?但是我相信世间有因果,因为因果是规律。古往今来,大量的事实证明:无论是从哲学、科学还是宗教角度来看,因果关系都是一个核心概念。总之,人还是要行善积德。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曾子说过一句话: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 目前,石破天惊的量子纠缠理论和现象令全世界瞠目,更受人重视和推崇,让人对宇宙未来无限猜想。这更让我坚信宇宙间还是有平衡的世界,宇宙间还有不被我们人类认知的空间和生物。当某一天我也要去远行,在另一个空间遇见妈妈、爸爸、姐姐,怎么和他们打招呼呢?
我会说:妈妈、爸爸、姐姐,我太想你们了!

散文作者简介:李係仁,研究员,硕士生指导教师。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委员;现任辽宁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曾任中国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大学校报主编,编辑文字近120万字,撰写各类文章几百篇,近20万字。有几十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健康报》等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先后获得“优秀记者”“通讯员特等奖”等称号。
2012年出版新闻作品集《一同走过从前》,
目前待出版散文作品集《人间烟火气》

朗诵者简介:孙宪民,医学博士,研究员,原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自幼喜欢朗诵艺术,乐于用自己的声音诠释作品的内涵,给听众带去文学艺术的享受和心灵深处的感动。现为中外诗人注册会员-辽宁朗诵团成员,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圆梦朗诵艺术团成员,梦之队朗诵团成员。朗诵作品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等见于聆韵传媒、中国诗歌文学精品等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