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灭亡
作者:韶年
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第一悍将李开芳率军攻克南京。3月29日,时年39岁的天王洪秀全,乘坐着黄锻子大轿,在众人的簇拥下,由水西门入城。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季节,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他掀起轿帘,看见太平军将士甲胄鲜明、刀戟林立。而胆战心惊的金陵百姓,则跪在道路两旁,迎接他这位天王的大驾。此时此刻,天王洪秀全或许还会想起,在1851年的1月11日,在金田村揭竿起义的那一瞬间,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等兄弟,叱咤风云,挥斥方遒,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然而,很多时侯,人只可共苦,很难同甘。洪秀全也不例外,当他进入到了南京,先是下诏将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紧接着便开始选妃,在选了108个妃子之后,便整日在宫里沉溺于声色,所有朝政,一概交由东王杨秀清独揽。结果,在之后的日子里,洪秀全逐渐被架空。以至于杨秀清野心膨胀到了极点,假托天父附体,站在天王府的大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逼迫天王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
是可忍,而熟不可忍。于是,洪秀全只好密诏韦昌辉、秦日纲,回京勤王。由此,导致了太平军历史上最血腥的自相残杀。先是杨秀清及其全家亲属、亲兵被斩杀殆尽,“尸骸不可数计,从观音门漂流入江”:紧接着,杀红了眼的北王韦昌辉,干脆拿石达开的家眷开刀,然后,一不做,二不休,领兵围攻天王府:仓皇出逃的石达开,从安庆领兵杀回天京,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鏖战之后,终于将人称“六千岁”的北王韦昌辉五马分尸。这就是太平天国领导层发生内讧的“天京事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而此时,金田起义时的五军主将,只剩下了石达开一个人。按理说,他应该更受天王倚重。但是,此时的洪秀全已不再相信任何臣僚,他加封两个“即无才情,又无算计”、甚至还有点弱智的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和福王,同石达开共理朝政。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名为辅佐,实为挟制。一怒之下,石达开只好率军远征。也许是天意,七年之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就义时年仅32岁。
此时,躲在天王府的洪秀全,内外交困,天京长年为清军围困,城中断粮已久,李秀成劝天王“让城别走”,但遭到断然拒绝。
如果不是大义凛然,天王早就心灰意冷,恐怕连逃跑的精神头都打不起来了。
所幸,洪秀全总算是死在了清军破城之前的1864年1月1日。“升天”的时侯,年仅51岁,可叹,还有88个娘娘尚在宫中等待“侍寝”。
想想看,洪秀全当初把大权交给杨秀清时,肯定是出于对杨秀清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最终却导致了背叛,杨秀清不仅毁掉了洪秀全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毁掉了洪秀全对所有人的信任。
一个朝代、一个组织、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成员,沉迷于声色,争相于奢靡,相互间的信任就会瓦解,内乱就会开始,正所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走向灭亡,也就是迟早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