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感悟】择日(38)
这世间,有一些人他们心里藏着一种本能的阴暗,并非常善妒,总是喜欢诋毁一些美好的事情。也有一些人,喜欢用谎言去虚构事实,为自己钓名沽誉。
这不是观念问题,是品质的问题。这些人的存在让人象吃了苍蝇一样的感觉,很不舒服。他们对身边的一切,缺少正确的理解与气量胸怀,简单点说,“就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
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当一个人的缺点被无限放大,人们往往就会忽视他的优点。相反,优点被无限放大,缺点也容易被忽视。
我赞成以客观的态度去评价一个人。我不喜欢人为地把人抬到空中,因为我觉得,人离不开现实的大地,无论你在天上飞多久,最终还是要落地的。落地以后去伪存真,才不会丧失其人的本质。
这就要引领者具备超常的见识。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用谎言去包装一切,事实证明:结果都不是很好。在反腐风暴中落马的人群里,不乏曾经的“典型”。这些足以说明,他们的优点曾经被无限放大了。所以我们要吸取这些教训。
我们要知道;任何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无可替代。任何人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吸收营养,这样才能渐渐成长。眼下一夜暴富,让许多年轻人只想走捷径,一切都变成了“快餐”式,这样的生活又有什么乐趣呢?
人类的文明,意在让我们摆脱陈腐之气,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近代史上的多次革命都是为了开辟一条这样的路。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让人们心存芥蒂。那么,在和平年代的相对舒适中,年轻人开始了各种各样的不着边际,直至受挫躺平。因为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开始,结束。”,不再追求过程。而恰恰这个“过程”,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现在年轻人都习惯“啃老”。没有钱回家去要,他们没想过自己肩上的责任。看起来,他们无序的生活是比父辈们自由了,但这种“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不仅仅是这些年轻人的错。反之,社会在他们需要引导的时段,又给过他们什么人生的平台与机会呢?
生活,除了追求自由,还要有维持社会秩序的风范戒条,让人们在奔向自然与自由的同时,还得遵守一些必要的法则。
贯穿历史,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正所谓:“没有无源之水”。如果我们不能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仅仅是根据一些临时性的需要,去无限放大“人”的优点与缺点,这都不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态度。只会让社会虚弱到无法存在的程度。
这些现象,确实己到了需要思考的时候了。因为:真正的未来是属于新一代的年轻人!
晨曦,2024年7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