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江西鹰潭)解读侃篱笙的诗
七律·山溪
侃篱笙(山东)
玉液琼浆出石泉,穿林越壑入河川。
喜迎日月浮金影,暗许风雷荡玉涟。
跳跃千崖奔大海,欢歌万曲上青天。
无边美景匆匆过,不问红尘事万千。
玉液琼浆出石泉,玉液的解释:1,琼树花蕊的汁液。2,泛指甘美的浆汁。3,道家的所谓仙液,仙露。4美酒。5清泉。琼浆的解释,中国古代汉族传说中神仙饮的仙水,代指好酒。天赐琼浆,泉涌玉液。玉液琼浆其实是琼浆玉液,明代朱有炖的“我这里高捧着琼浆玉液、,他那里低唱着梁州第七”。清代曾朴的“忽然一滴杨枝水,辟头洒将来,正如鲜露明珠,琼浆玉液”。唐代诗人李白的“天地之大,谁能将琼浆玉液洒向九天之巅”。出石泉,这里的玉液琼浆(美酒,仙露)用来酿造的清水出自山上的石泉,宋代词人辛弃疾形容山泉水的甘洌“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飘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山溪是经山上的石泉流出来的。
穿林越壑入河川,穿林,穿过森林,宋代杨万里的“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宋代苏轼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穿林这两字用得非常好,形象,生动,并引经据典。越壑,跨过山谷,两汉司马相如的“径峻赴险,越壑历水”。入河川,流入,渗入并参与及成为大大小小的河流,《汉武帝内传》里的“女好道乎?闻数招方士祭山岳,祠灵神,祷河川,亦为勤矣”;现代诗人郭小川的“窄窄的河川,巨石乱跑”。山溪又穿过森林跨过丘壑到达并相融成河川的一份子。
喜迎日月浮金影,喜迎,指欢欢喜喜迎接,动词。日月,指太阳和月亮,自然现象,时间的象征,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的世界,月亮象征着黑暗,也代指时令,时光,或指永恒不变的本源阴阳,和生活或生计。先秦爱国诗人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东汉末年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浮金影,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取自宋代范仲淹的“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日月的光,河川波动时,漂浮在水面上的如跳跃的黄金,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风平浪静时,日月照入水中,仿佛一块玉石沉在水里,一个影子,即无声影沉墙。
暗许风雷荡玉涟,暗许,即暗暗的在心里许下缘配,芳心暗许,暗自允许,“嗅罢春茗心暗许,闻过丁香梦自华。月下耽杯听落子,樽前停箸看飞花”,“唯有一见相如故,芳心暗许成双影”,风雷,自然现象,宋代曾巩的“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宋代苏轼的“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荡,指摇动,来回摆动,震动,宋代姜夔的“波心荡,冷月无声”。玉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一样,美好的水。涟,即涟漪,风吹水面所形成的小波纹,《诗.魏风.伐檀》里的“河水清且涟漪”。这句喜迎,暗许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炼字非常好,暗许风雷在河川溶漾起涟漪,一种富有意象,张力的美丽动感和谐的河川画面,而不是大风大浪,担心会有水患,给人们带来灾害。
跳跃千崖奔大海,跳跃,跳动腾跃,一种动态的画面感浮现在眼前,《淮南子.修务训》里的“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蹏,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千崖,泛指,众多的山崖,不是实数。奔,急走,跑,投向,直趋,《诗.小雅,小弁》里的“鹿斯之奔,维足伎伎”,唐代杜甫的“燕蓟奔封豕,周秦觸骇鲸”。大海,象征着博大胸怀,强大生命力,希望,激情和奋斗,神秘和未知,还可以象征梦想,因为梦想是未知而美好的。山溪穿山越林先进河川再流到大海,跳,跃,奔,这三个字好,动感,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画面感强。
欢歌万曲上青天,欢歌,欢快,欢娱,喜悦的歌和欢快地唱着歌。万曲,泛指,众多,许多,数量极大。上青天,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传说,传说中天上有神仙居住,而神仙所居之地便是“上青天”,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唐代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搅明月”。上青天,奔大海,相对应,用得非常好,都是追求美好,具有张力意象。一边蹦跳,一边欢快地唱着歌,唱了万曲去追求理想的地方——大海和青天,上天入地。
无边美景匆匆过,无边,没有边际,出处晋朝僧朗的“大晋重基,先承孝治,惠同天地,覆养无边”。唐代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代张籍的“秋光照不极,鸟色去无边”。匆匆,指十分急忙的样子,也指时间过的飞快的样子,唐代牟融的“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没有边际的美丽景色在眼前一晃而过。
不问红尘事万千,不问,即不过问,不打听,不关心,不管,出自《论语》的“伤人呼,不问马”。红尘,指繁华的社会或人世间,用来形容繁华热闹的都市景象;佛教中,红尘是世俗生活的总称,也用来形容人生的种种纷扰和欲望;红尘还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和欲望,以及对人生百态的理解和体验。 事万千,指人世间的所有事。国学大师翟鸿燊的“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霸业一壶茶”,宋代朱敦儒的“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宋代陆游的“插脚红尘已是巅,更求平地上青天”。这句诗是不关心人世间的一切事情,只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上天入地。
这首诗写山溪先从山上石泉流出,再穿林越山进入河流,最后进入大海,无边无际,直至天边,途经的过程中,一往直前,不管人间任何事,最后达到终点。诗中多处引经据典,炼字能力非常强。
这首山溪诗其实让我想起祖国母亲河——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日夜奔流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唐代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滚滚黄水,九曲回荡,一路奔腾,咆哮万里的黄河最初水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发源于卡日曲的巴彦克拉山北麓的各兹戈雅山山脚下,几个泉眼溢出的清水,约碗口大,水清澈见底,细小的山泉,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黄海之边。山溪诗的描写与黄河的形成有异曲同工之意,立意新。山溪虽然小,只要努力,执着理想,不断地溶入新的生命,悦纳他人,不管不问路边美景和万干红尘的是非,才能到达理想的家园,上天入地,即奔大海,上青天。
作者简介:花影,本名桂来娥,江西鹰潭人。因身体不健康原因,走进了诗词的世界,用4年时间背了约4千首古诗,只要嗓子允许下,随时随地随口背诗,背的诗疗愈了她,给了她自信;同时,她喜欢拍照,去寻找她背的古诗的注脚,又喜欢用她背的古诗去和作者的诗相融合,用她独特的角度去解读内容,使作者的诗锦上添花。她愿做作者和读者的桥梁,成就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