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溪沿华的宋濂文化
从上溪出发,沿义兰公里而驰,穿越两个隧道,眼前景观豁然开朗。眺望四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宛如汹涌澎湃的绿色波涛,亘古蔓延。义西于兰溪的交界处,双尖山、覆釜山、萧皇岩紧紧相连,峭岩石壁,直刺云霄。一股墨绿幽幽之水,从天界深处蜿蜒曲折,迤逦而出,唱着欢快的自然之歌,汩汩流淌。此乃传说中的潜溪,在幽深静谧,山坳茂密的丛林里,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当柔情妩媚的清澈溪泉,碰上巍峨刚强的萧岩,不期而遇,邂逅浪漫,激情缱绻羡爱之际,突兀陡立的岩石,逍遥洒脱地拦腰横抱,心生荡漾,酿造出一片甜蜜的缓冲拐弯之角,演绎出生生不息的温馨港湾,这便是上溪镇潜溪行政村沿华自然村,神奇般天造地设赐予的“方舟”之所在。

遥见村前端头的路口,矗立着一尊巍巍高耸,灰白透腻汉白玉大理石的宋濂塑像,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在湛蓝的清空下,犹似在俯瞰富饶大地,壮丽山河。那慈祥端庄的面容,透析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脚下轻盈漂流的潜溪,在雕塑身旁萦绕而过,如一匹绸缎飘带,飞扬流泻,两岸葱茏葳蕤,绿草茵茵,幽谧的溪水波光粼粼,淙淙流响。
塑像2017年村里出资建造竣工,整个身躯高达3.8米,加上脚下三块浅灰花岗岩垫石,差不多概有两层楼那么高,楚楚而立,高大宏伟。建立塑像的缘由,是为了纪念宋氏祖先这位杰出历史人物,传承弘扬廉政文化精髓的必须,提升村里文化品位的使然,为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学者,前来参观交流,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
抬头仰望宋濂塑像,有种穿越古代,游弋在时光脉络的隧道里,那荡气回肠,驰骋万里,雄赳气昂的感慨,油然而起。浮影掠过,瞬间令我念起青葱岁月的中学时期,读到《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那时是老师要求必需背诵之课,对这篇文章老师的讲解,深刻领悟,记忆犹新。文中叙述透彻,勉励年轻人勤奋好学,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得益匪浅,意义非凡。
身披长褂,衣袂翩翩,手持书卷,气宇轩昂,站在高耸巍立的塑像身旁,仿佛聆听到了喃喃细语:“我家潜溪曲,正面溪上山。揉桂作阖庐,文杏为重关。新栽二尺松,毳毳杂黄管。白鹤寄书来,问我何当还。移之万仞冈,瘦骨撑孱颜。”袅袅余音,响彻耳旁。充满诗情画意的《我家潜溪曲》,是宋濂步入晚年之时,为倾吐孤寂之情,向往闲适宁静,隐逸生活的咏怀诗作。这细腻深厚的笔触,悠远的意境,描绘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家乡的心心念念,眷眷情怀,是那样的情真意切,炉火纯青,那样的酣畅淋漓,丹心碧血。如今他的家乡,早已蜕变成富有诗意韵味的美丽山村。
不远处,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意义,较高文物价值的石拱。清朝道光年间,沿华村宋氏后裔,为纪念宋濂而建的“亘古桥”,横空飞越,骤然成趣,与溪两边木栈道紧密相连,古朴典雅,醒目耀眼。桥上藤蔓露挂,生机盎然,摇曳葱郁,风姿绰约。那静如处子,默默谦逊的神态,令人爱怜,仿佛向过往人们,侃侃诉说着沿华自然村,奇特风貌与历史沧桑。溪桥两岸,民间房屋错落有致,袅袅炊烟,稀疏祥和,一幅壮美乡村的绚丽画卷,徐徐呈现眼帘。
踟蹰亘古桥边,顺着凌波荡漾的溪流,往木栏栈道潜溪上游方向踱步,一条“廉洁文化长廊”突兀眼前,拔地而起。只见廊部顶端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廊柱之间雕梁画栋,绘彩华彰,廊柱四周,空旷流畅,增加了灵动通透和观光的美感。每每深棕色左右,两柱之间的牌壁上,皆以宋濂的诗选镌刻饰美,诗词不仅展示了宋濂的文学才华,更是蕴含了深刻的廉洁理念。廊道接屏连缀,诗词五步一首,串联成章。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古代,与先贤大儒对白,文质彬彬,精神矍铄。长廊巧妙地融合着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诗情画意,典雅恬淡,感受着那份清廉正洁的高尚情操。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汉族,祖籍金华潜溪,后游学迁居浦江。 据史料记载,早在北宋时期,他的先祖就已迁徙到上溪的覆釜山,义乌是宋濂的祖籍之地,已成为不争事实。宋大宗祠记载,宋濂是宋氏第十一代裔孙。又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同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明太祖誉其为“开国文臣之首”,称太史公、宋龙门。
宋濂自幼多病,家境贫寒,但他聪明好学,勤奋克苦,号称“神童”。曾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溍等人。元末辞朝廷征命,修道著书。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尊称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以年老辞官还乡,病死后,明武宗时追谥“文宪”,故称“宋文宪”。
宋濂是历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廉吏之一,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信为要”的家规戒训,在后世广为流传。他为人正直,廉洁为公,深受同僚和百姓尊敬。并具有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勇气,能洞察时势,把握机遇,敢于承担责任和担当。一生秉持忠诚和奉公守法的原则,不贪图私利,不为金钱折腰的坚定廉法,给后人树立了正气浩然的形象。他的勤奋好学,不懈不怠,不畏艰难,尊严师长,诚实守信,不慕虚荣,坚持学术追求和道德标准,都将成为一位备受尊敬的历史人物。
他一生坎坷,足迹遍及各地,对故里义乌一直情有独钟,耿耿难眠。三十岁时拜翰林学士黄溍(义乌人)为师,深得器重;与义乌名士王祎结义,著书《华川书舍记》;为朱丹溪主持修筑的义南名湖蜀墅塘,挥毫题写《蜀墅塘记》;为佛堂道院山王氏宗族所建“野航斋”,亲撰“野航斋记”。致仕还乡,回归桑梓闲居后,以诲宗族子弟,还在义西萧皇塘,覆釜岩(萧皇岩)创办过“釜山书院”,培养乡邑人才。等等这一切,无不说明,义乌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浓浓的乡亲乡情,让宋濂无限眷恋挚爱义乌这方热土。怀揣着一股眷眷的笃爱情深,故将字号选取“潜溪”,以示对故乡这片热土的挚爱。
潜溪行政村沿华自然村,是宋濂族裔的聚居地。据《潜溪宋氏宗谱》记载,沿华村始建于元末明初,迄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公元一千五百年左右,宋濂胞兄后裔,始自金华傅村迁至沿华,繁衍生息,后逐渐壮大形成村寨。潜溪是义乌西部与金东,兰溪交界处的一条溪流,它源于萧皇岩、覆釜山、双尖山三座大山相连的广袤森林,流经上溪镇的仇宅村、萧皇岩村,潜溪村等多个村庄,彼此连缀,源远流长,最终汇入航慈溪。
现在潜溪沿华是座美丽的小山村,五步一景,十步一画,房前屋后,贴画装饰,大多是以“廉孝”为主题,耳濡目染中,熟知宋濂轶事,到处充斥着廉政文化的气息,散发着古香古色的幽韵风情,在村民的心目中,皆是满满的自豪与钦佩之感。
宋濂祖籍地,同族亲如初,家风历沧海,共著孝义书,其谨嘱的《家规十六则》家训题幅,尤以令人瞩目。宋氏后裔子孙们,受祖先清廉家风的感召,谆谆教诲,个个熟稔于心。他们不骄不躁,传家耕读,勤俭奋取,砥砺前行。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祖辈留下的文字写的一清二楚,每每深刻领会,亲自实践。透彻明晰“积羽沉舟,蚁穴溃堤,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道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履行“清廉修身如家风,家训刻骨铭心中”的教诲,丰富“廉政”道义的理解,在人们心中形成一股风尚。数百年来,沿华村良好的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传承千年廉政文化,追寻先贤宋濂足迹”。自2009年始,本只是一场祭祀活动,沿华村为了纪念祖先宋濂,宴请全村村民吃全牛宴,目的是让大家更加充分了解,祖先廉洁的内涵。到2016年止,都由村集体举办,并且一年比一年热闹,规模越来越大庞大。直至2017年提升为政府行为,发展成为宋濂廉政文化节。该文化节吸引了来自义乌市纪委、监察委、团市委、上溪镇等党政机关干部,以及当地村民,学生和各界人士广泛共同参与,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关注与支持。该文化节活动内容还扩张到党团廉法宣誓、诗会朗诵、互动对答、歌咏联唱、民间道情等等节目,群情鼎沸,精彩纷呈。
自潜溪村廉政文化节开幕以来,每年农历十月中旬,举办这一场声势浩大的廉政文化节活动,通过介绍宋濂廉洁生涯,家规和生平事迹,教育后人,挖掘义乌能臣廉吏的文化背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吸引义乌及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让更多人了解感受,廉洁文化的价值意义。
在沿华村,经常会有其它县市的社会团体、研讨会、学社,慕名前来,集思广益,推动创新,开展学习实践,及各种形式的“廉洁”交流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潜溪村的党员干部,也以通过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宋濂气节为榜样,将“敬廉崇洁”理念,春风化雨,滋润到人民群众的心中,感受千年廉政文化的独特魅力,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座谈会上,潜溪村委宋书记介绍说,为了祭奠宋濂,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沿华村,每年十月十三举办的这场全牛宴,都将别开生面,场面浩大,展示农耕文化的瑰宝。上百桌的宴席摆满沿华村的沿溪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以招待每户村民和村民邀来的亲戚朋友,及大量吸引而来的游客,前来品尝。展现着当地人对食材的充分利用,及高超的烹饪技巧,从而带动餐饮业旅游业的发展。“牛气冲天,五谷丰登”寓意着丰收和富足,传承深厚文化渊源和丰富的历史含义。
潜溪廉洁文化的宣传,不仅在人文方面,还渗透到饮食领域,真是无处不在。每年开办的文化节里,也有“宋濂糕”和“潜溪肉饼”等特色产品。让人们在享受美食,饕餮大餐,齿颊留香之时,也体味到宋濂文化的存在。这不光光只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寓意是“送廉”,时刻提醒人们学习廉洁的高尚品德。这些美食是潜溪人民的自豪与骄傲,也是传播宋濂文化的重要窗口。

清风化雨廉花开,潜溪流长千古传。悠悠潜溪穿村而过,桥溪两岸,绿柳成荫,鸟语花香,溪面清澈见底,流水潺潺。沿岸边隅,精心布置栽种了大片莲藕,漫野遍布,象征着高洁无瑕的莲花,取其“莲”的谐音,寓意廉洁。这数百米长的荷花长廊,取其名曰“景濂”游步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墨绿莲藕深处的游道旁,树立着“十大廉吏”推介牌子,廉政文化宣传口,上面标注廉吏主要功绩与生平事项,供人学习观看,彰显廉洁文化的丰富多彩。当莲花绽放,清香迷途之季,醒世警言与秀美的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美轮美奂,形成一条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潜溪村两委干部,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秉承廉洁文化的精髓,继续挖掘宋濂文化的深度内涵,充分利用潜溪两岸的人文资源,以宋濂精神为触抓手,继承发扬廉政教育和家风家训方面的成就,全面打造廉洁文化新基地。更大目标,更广范围,更高要求,将廉政文化精华,移植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移植到广大党员干部及老百姓的心坎中去,轰轰烈烈,连缀不止,传遍上溪乃至义乌乡村的角角落落,续写新的篇章。丰富内涵,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这颗璀璨的星星,永恒闪烁。
作者简介:王贞镇,浙江义乌市人。网名 楠伲,生性淡泊,普通平凡。喜记些琐碎小事,生活自在,无情岁月吹白了黑发,现含饴弄孙,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