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坚守
——追忆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和母亲,在他们几十年漫长的婚姻生活里,作为他们的子女,我们从未见过父母吵架,甚至很少看到他们起争执。我们见证了父母的相互理解,恩爱到老。
他们是怎么让爱情长久保鲜的呢?父亲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道破了其中玄机:你母亲是咱们家的第一功臣,劳苦功高,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幸福温暖的“家”。
父亲1931年出生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南边的青神县,解放前,酷爱读书的父亲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中断了学业。父亲从小就喜欢读书,有点钱就买书阅读学习,常被周围人嘲笑:“聪明人买粑干(粑:指好吃的食品),傻子买书看”。那时农村有文化的人很少,种田人只知道靠力气吃饭,他们从心里瞧不起读书人。
1953年,父亲22岁,对于当时乡俗,早到了结婚成家的年龄。因为父亲为人老实,寡言少语,加上家境贫寒,村里的女孩都瞧不上他。也就是那年,青神县人民政府在全县招考初中生。父亲的舅舅对他说,你平时喜欢看书学习,为何不去报考呢?父亲回答说:考上了也没钱去上学。父亲的舅舅说你去试试嘛,如果考上了他来负责解决费用。没想到中断学业7年的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初中。当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找到他舅舅希望他兑现承诺时,父亲的舅舅却说那是一句玩笑话,还以为父亲考不上呢,拒绝出钱帮助父亲上学。
失望的父亲非常渴望读书学习。开学两周后,父亲来到学校教室窗外,看老师给学生上课,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走出教室驱赶父亲,父亲告诉老师,自己也考上了初中,但没钱报名上学。老师当即告诉父亲,抓紧来学校报到上课,学费、生活费都是人民政府负担。就这样,父亲重新获得了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1956年,25岁的父亲初中毕业回到农村。父亲的同龄人,大都早已成家,只有父亲还是单身大龄青年。爷爷、奶奶非常着急父亲的婚姻大事,到处托人提亲。因缘巧合,母亲的姑妈很看重父亲,认为他忠厚老实,是个可以依靠的男人,经她牵线搭桥,18岁的母亲和父亲相识。父亲当时落魄,不修边幅,显得有些苍老,看上去好像30多岁。许多亲友反对母亲嫁给父亲,他们说你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怎么嫁给一个愚蠢笨促的读书人,读书能当饭吃吗?母亲听从她姑妈的话,没有过多考虑死心塌地嫁给了父亲。父亲从心里发誓这一生要好好珍爱母亲!
1956年11月,父母婚后不到半年,政府在青神县招录初中三个学期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时新中国刚成立几年,祖国建设急需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父亲是响当当的初中毕业生,一报名就被录用。
在去单位报到前,带队的工作人员要求所有人员自带被褥,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不像现在稍微大点城市都有宾馆,除了就餐统一安排,住宿都自行解决。自带被褥,对当时父亲来说是天大的事情,因为家里太穷,只有一床被子,如果父亲带走了母亲就没盖的。父亲无可奈何步行10多里找到他亲舅舅家借被子,他舅舅对父亲说被子外套是家织布(自己纺织的)的,如果还的起就明天来取。次日父亲去了大门紧闭,等了很久家里都没人。这一次闭门羹的屈辱,让父亲一生都难以忘记。
那时乡亲们普遍都穷,能一日三餐吃饱饭就算是富裕的家庭,父亲的舅舅算的上是家庭殷实的人家。人情冷暖,父亲一次次领教了。父亲垂头丧气回到家,母亲一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深明大义的母亲,坚定地让父亲把唯一的一床被子带走。面对已怀孕的母亲,父亲再一次流着泪发誓,出去一定努力工作,让母亲过好日子,再也不被人瞧不起。
父亲多次告诉我,一生中最紧要的转折有几步,你母亲如果当时稍微埋怨或者挽留一下,父亲就肯定不会出去工作,那么这个家庭就是另一种命运了。所以父亲非常感恩母亲,母亲在父亲心中的形象是无比高大的。
父亲参加工作被分配在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领了工资首先想到的是赶紧给母亲寄回去。父亲一生非常勤俭,从没有给自己存过私房钱,除了少量的日常开支,月月按时把钱寄给了母亲。一次,有人劝说父亲少给家里寄钱回去,说是家里有困难大队、生产队会照顾。父亲回答说:宁亏自己不亏家人,绝不让妻子儿女穷困潦倒被人耻笑。父亲成了乡亲们羡慕的铁路工人,每年回来休假都要带着一家人去探望母亲的姑妈,感谢她当年牵线搭桥成就的好姻缘。
1959年至1961年全国三年自然灾害,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因饥饿和疾病相继去世,父亲每年只回来探亲休假20天左右,平时都是母亲带着我们姐弟四人,又当爹又当娘。母亲学会了许多男人都做不到的编织箩筐、背兜、筲箕等生活用品,遇上房屋漏雨时还上房顶盖瓦,女工方面的针线活更是十分拿手,被乡亲们夸奖为心灵手巧的女能人。父亲常对我们说:你母亲聪明能干,只读了小学四年书,如果文化高点,肯定更不简单!
母亲告诉我们,父亲每年回来休假都要主动向母亲汇报一年的工资收入和支出情况,每次母亲都叮呤父亲多给自己留些钱,把自己的生活开好点。父亲回答说自己的妻子儿女过得好是他最大的快乐!
1979年夏天,父亲回来休假,母亲给父亲洗衣服,在上衣口袋里发现单位给父亲下发的“平反通知书”。母亲反复问父亲原委,父亲才告诉了真情。原来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关了牛棚并多次被批斗。单位还派专人到老家公社、大队调查,了解到爷爷已去世,家庭出生贫农,没有复杂社会关系,父亲才得以继续工作。母亲责怪父亲为何从来不告诉家里?父亲说不想让你们担心,也不希望家里人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在那个唯成份论的年代里,父亲出于对母亲和子女的爱,坚守秘密,独自承受痛苦和精神折磨!
父亲每月至少要给母亲写两封信,每封信的第一句话都是“见信如面”。每当父亲来信,我们全家人都传着看。父亲在信中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的话,但字里行间的关心,体贴入微的叮嘱,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父亲对母亲热烈而真诚的爱,也感受到了对我们子女殷切关怀之情!
父亲2003年6月8日去世,离逝那天,母亲一次次呼唤着父亲的名字,痛不欲生……此后母亲郁郁寡欢,父亲去世不到三年,母亲也去世追随父亲去了。
父母一生历经艰难困苦,虽然没有听到他们说过“爱”这个字,但几十年如一日相互体谅,一心为家庭,为子女默默付出。这是他们的爱情,没有风花雪月,只有为爱坚守的精神!
撰稿人: 李安全
作者简要情况
李安全,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籍贯四川省青神县,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7月参加铁路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成都铁路局工作,从一名普通铁路职工,成长为铁路基层站段领导干部,2013年7月从中铁快运调入成都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工作至今。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主要负责单位文件、电报起草,以及年度总结和先进材料、通讯报道撰写等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撰写的各种体裁文章数百篇先后被国家、省、市报刊和杂志刊登。
邮箱3751439749@qq.com
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七夕征文启事
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在2024年七夕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提升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苏文学特举办“爱情山”七夕征文,欢迎文朋诗友们积极响应,多多支持。
1、“爱情山”七夕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8月10截至,在8月12日揭晓获奖者名单。
2、投稿请注明:“爱情山”七夕征文。
3、“爱情山”七夕征文的体裁不限,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随笔等均可。
4、“爱情山”七夕征文作品将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5、“爱情山”七夕征文设一等奖一名,要求浏览量3000以上,点赞、在看各500以上,奖红包100元。
二等奖2名,要求浏览量2000以上,点赞、在看各400以上,各奖红包80元。
三等奖3名,要求浏览量各1000以上,点赞、在看各300以上,各奖红包50元。
6、在“爱情山”七夕征文期间,作品打赏在10元以上的,打赏的80%归作者,20%作为奖励红包,如有赞助,奖励红包将同时提高。
7、在“爱情山”七夕征文结束之后,所有参加征文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上陆续展示。
欢迎文朋诗友们投稿支持,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