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面皮
出自秦中大地,
母亲本是小麦。
哥哥叫面筋,
妹妹叫作面皮。
粗壮劲道,
是那关中的汉子。
柔和绵软,
是那关中的少女。
情缘天定,
中道却分离。
隔笼相望,
千年等一回。
瓷碗是新房,
红辣油,绿豆芽,黄瓜丝,
穿红挂绿,
头簪着白玉。
今日何日,今夕何夕?
阴阳相会,
酸一回,辣一回,香一回,
人生滋味。
回乡在即,想起夏季常食之关中凉皮。
关中面皮,为面筋凉皮,面粉所制。其法,先和面团,饧上半小时有余,然后置于水中,以手轻拍,谓之为“洗",至无淀粉流出为止。余者为面筋,加少许小苏打粉于其中,蒸煮皆可,置一旁待用。
淀粉水静置时间若干不一,有长达一夕之久者。待淀粉沉淀凝结于水底,清水倒掉。再加水而搅拌之,则成稀稠适度之面糊。
烧水待开,面糊倒入凉皮锣内,将锣转圈摇晃,使面糊均匀平铺于内,放之于锅里。再烧锅五分钟许,即可出锅。
食时,面皮切条,可宽可窄。熟面筋亦撕(或切)成条状。二者皆入碗中,加上辅料和调料,即可食矣。
辅料应时蔬菜即可,如黄瓜丝、青菜丝、芹菜丝、绿豆芽等。调料除了盐、醋、酱油、味精、蒜泥、辣椒油外,又有草果、茴香、丁香等熬成之调料水,各人随意取用。
调好皮子白里透亮,面筋因吸附酱油而泛黄,黄瓜丝现绿,辣椒油敞红,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指大动,馋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