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八佰》电影,游四行仓库
王红军
《八佰》电影的上映,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部电影以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为背景,特别是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核心故事,展现了八百壮士的英勇抗战精神。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再现,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八佰》电影是对那段悲壮历史的深刻回顾和缅怀,八佰电影名来源于历史上“八百壮士”一词。淞沪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中国军队以劣势装备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八佰壮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涌现出的英雄群体。电影通过紧张刺激的叙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我国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当时东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在西北面集结了大量的兵力,而88师524团第一营的战士大多是新兵,没有战斗经验。租界内的各国侨民隔岸观火,所谓四行仓库就是四家银行仓库。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公共租界,也就是国际租界的一部分。在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军队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据点。

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中国军队的人数,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较为公认的观点是,当时中国军队的确切人数大约在450人左右,并没有800人,但“八百壮士”这个名称已经成为了民族英勇抵抗的象征。他们主要由第88师524团一营的官兵组成。这支部队在,黄浦4期中校副团长谢晋元带领下,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至于日军为什么没有使用重武器,这主要是因为四行仓库所在的上海公共租界内有严格的公约限制,不允许任何一方使用重型火器。此外,四行仓库附近有许多高楼大厦,如果日军使用重武器,可能会误伤到租界内的外国人和其他建筑,因此日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制约。实际上日军在战斗中还是使用了迫击炮和机枪等轻型武器,并对四行仓库进行了轰炸。中国军队在四行仓库的抵抗,尽管规模不大,但却在中国人民心中激发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典故,日军久攻不下,找租界负责人,想从租界进入两面夹击,当时有“上海皇帝”之称的青帮大佬杜月笙,警告法租界胆敢放日本人进入,他将踏平法租界。抗战时,他私人捐了一辆装甲车,以物资粮食支持的青帮大佬杜月笙;还有连夜制作军旗的上海总商会长王晓籁等等。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那个时候,他们都在为抗日战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电影宣传和营销过程中,片名《八佰》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简洁有力,易于传播,有助于塑造电影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观众进电影院观看。同时,《八佰》这个片名也是对历史的致敬,通过对这场战斗的再现,电影传达了对那些为国家民族奋斗和牺牲的壮士们的永久记忆和缅怀。
任何一部电影都无法做到完全的历史还原,电影《八佰》也是如此。电影在艺术加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这就需要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要有辨别历史与艺术的能力,正确理解电影所传达的历史教育意义,看了《八佰》使我产生强烈欲望,想去上海四行仓库去实地瞻仰一下。
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一家在上海过年。我和女儿一起走进上海的四行仓库,探寻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感受那些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
大年初二,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消散,我和女儿打了网约车踏上了参观四行仓库之旅。走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女儿兴奋地谈论着对新年的期许,而我心中却思绪万千,想象着这座古老的仓库曾经发生过的壮丽历史。
我们首先来到了四行仓库的底层陈列馆,映入眼帘的是大量的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它们生动地展示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四行仓库的英勇抵抗历史印记。
接着,我们登上了仓库的二层,这里同样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我指着一张张照片,向女儿讲述着那些英勇的故事,她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我对女儿说:“宝贝,这些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然后,我们来到了四行仓库的屋顶。这里复原了当时的战斗场景,的女儿不禁感慨:“爸爸,当时的战士们真的好勇敢啊!”我回答道:“是的,宝贝,他们是我们的英雄,人生来都不是英雄,都后天造就的,当一个民族遭受外敌入侵,有灭族危险时。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就会挺身而出,护佑自己的国家,英雄就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向女儿提到了谢晋元将军。他是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主要指挥官,以英勇和智慧领导部队坚守四行仓库,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谢晋元将军在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和坚韧,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光辉篇章。
我还告诉女儿,当时的市民们也积极参与到支援四行仓库的战斗中。他们送来食物、药品和其他必需品,帮助守军度过难关。有的市民甚至直接参与抗战,为保卫上海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全民抗战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生动体现。战后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度赞誉“八百壮士”为“民族革命典型”。老蒋誉其“精忠贯日”。

一个上午参观完四行仓库,我们从四行仓库出来,我和女儿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我感慨地说:“这个春节,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还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抗战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四行仓库不仅是魔都上海的一块地标,一座建筑,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在这个春节,体验了历史的厚重,感受了精神的传承。让我们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勇往直前,共创美好。
作者简介:王红军、曾用名王子,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人,业余喜读各领域书籍。爱好登山、器械运动、旅行、摄影、美食。热爱文学,敬仰文学,擅用文字与图片抒发情感,追求文学里蕴藏的哲理与美好。因为文学,是一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能穿越时空,承载着人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文学的世界里,聆听先贤的低语,感受岁月的沉淀,共享文学的盛宴。中国摄影网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特约采编,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会员,连云港市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连云港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海州区民协副秘书长,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学会会员,连云港市武术协会会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