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养生
杨自坤
(为他人着想就是养生)这是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人文专委会主任高金生发表在《生命时报》2024年5月17日的文章。
刚看到这个题目,顿时耳目一新!仔细阅读,以理服人、爱不释手…这是我多年来苦苦探索的课题。
助人为乐,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德高寿长,人行好事莫问前程…凡此种种…从来没有如此一篇理论和实例系统总结的好文章,在众多养生理论中可谓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辟谷养生、练功养生、静坐养生、运动养生、出家养生…各种养生学说层出不穷…可谓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请问:他们自己健康长寿了吗?
现代医学发现:每个人每天产生的癌细胞约10000个。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392.9万人,致死人数达233.8万人。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依然是我国的主要恶性肿瘤。
现代医学精密仪器体检:要证明一个人有病很容易,证明一个人没有病很难!所以越查病越多,越治病越多,今天这个病好了,明天又添了那个病,过度检查、过度医疗…导致心情极度紧张,每天生活在恐惧中,何谈生活质量?!
我不反对查体,但是不能过分依赖查体,应该从根源上找原因:即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治病必求于本,不治已病治未病。
目前流行的口号:有了大病住医院,一生积蓄都花完;亲戚朋友都借遍,遭人嫌弃惹人烦…。有的人不堪欺辱、和疾病的痛苦折磨、甚至寻了短见…。
那么人们就束手无策了吗?不!美国惊人发现:癌细胞最怕“爱”!愉悦的心脏所产生的心脏荷尔蒙24小时内能杀死95%的癌细胞。
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博士是一位医生,在美国很有名,他医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病人。他发现喜欢抱怨、指责、嫉妒、仇恨…是导致癌症等一切病的根源;而行善、慈悲心、关怀别人、爱心、宽容柔和…可以杀死一切癌细胞…因篇幅有限,不一一罗列。
为什么疾病发展到这一步呢?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我们做到了吗?中医理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我们做到了吗?当然现在生活快节奏,我们不可能做到。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百病生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消除负面情绪…下面就提到了养生。
我本身爱好练功,也从不反对各种练功养生活动和讲座。但是各种养生功法的核心内容都讲究修身养性,把德放在第一位即:“养寿须修德,欺心枉吃斋”。
大家看那些农村老人,他们不懂养生,也没有条件养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人为善,邻里和睦…长寿者比比皆是;城里德高寿长者也是如此。
生命时报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活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的科学家、艺术家、学者,以至普通的工人、农民、城市居民,无一不是乐观向上、老有所为:天津的白方礼老人退而不休…74岁时靠蹬三轮车挣钱资助贫困学生读书;蹬不动三轮车了,就靠捡拾垃圾卖钱,一分一分地积攒…最后又攒够了500元钱送到耀华中学说:“我干不动了,以后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一笔钱。”92岁离世时一共捐款35万元,赞助300多个孩子圆了上学的梦。
“时代楷模”…一级残疾军人朱彦夫,1956年放弃荣军休养所特护待遇回乡;不坐吃等喝,拖着残疾的身子,带领全村老百姓奋斗几十年脱贫致富;他自己也成家立业有了一大家子人,儿孙绕膝,幸福满满…享受天伦之乐;如果当初他一直呆在荣军休养所,只能作为一个鳏夫①…默默无闻地走完生命的历程,也不会享高寿;他不向命运低头,用自己的壮举谱写了极限人生。可谓名利双收、德高寿长!
多年前国外有篇报道:某个大城市为了治理市容,把流浪者、乞讨者都赶走了,把贫民窟也迁走了…最后导致市民投诉:他们的爱心无处施舍、精神压力得不到释放,失去了救助的对象,空虚寂寞无聊…抑郁等精神系列症多发、复发。
当人们满足了衣食住行后,就追求精神的寄托和享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为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是一句空话。
看到有关报道:我国每年因为抑郁症而自杀者近三十万…多么触目惊心啊!幸福和快乐与贫富没有关系。
有人通过亲身经历后提倡:一旦一个人精神空虚寂寞无聊、接近崩溃的边缘…除了施舍、做义工…还可以去医院、监狱、墓地周边去溜达溜达,顿时精神焕发,重新燃起活下去的生命火花。
从关心家人做起,平时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慈善事业活动,心情肯定愉悦。既可增加生命的宽度、也能增加生命的长度,此法百试不爽。
雷锋日记: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的更美好。
大家看那些人缘好的人,个个都是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言谈举止彬彬有礼。
朋友们!喜欢青春永驻、健康长寿吗?不妨从积德行善、修身养性、助人为乐做起…;运动锻炼、化妆品那是外功…是治标不治本;内外双修、才貌双全…乃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古语有云:“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之所戴。”只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及他人的人,人们会离他所去;克制自己的私欲而利他人、成就他人者,人们会自然拥戴他。当我们主动地“多为他人着想”时,得到人们对你的认可,回馈肯定和赞扬,你自然会在内心感到愉悦和欣慰。而当这种状况成为常态时,健康的心态会逐渐养成。
溥仪皇帝【我的前半生】写到…这一条家训的思想: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人活在世上,总要做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大家看那些沉迷于各种养生的人,只顾自己、家务不做,一天到晚神秘兮兮…家人唠唠叨叨抱怨不停…你能心安理得养生?鬼才信!这叫走火入魔!除非你离开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夏书上说(白话):一个人一连串的出现过失,别人的怨恨不会明明地显露出来,总是在那看不见的暗处图谋你,使你措手不及。所以明智的人,在小事上都能谨慎,也就没有什么大患了。
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养生的真谛就是八个字:管理情绪、人际关系,“大道至简至易”。
养生的理想境界是:能做到心静,是一个人文明成熟的标志。巴金说:精神快乐是人类最好的滋补品。名师谈禅中说:一个拥有安详的人,他没有不满足,没有怀疑,没有嫉妒,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恐惧。所以他是生活在满足中,他的人生是享受的人生。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本人24—05—19发表在《都市头条》的拙文:《岁月峥嵘泪伴歌》24—07—18《冷静》
①鳏(guan)夫:无妻或丧妻的人。
2024年7月20日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杨自坤:1952年出生,笔名:沂河岸边,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副主任中医师。
1970年12月作为特种兵、服役国防科委在新疆罗布泊的、第二十一核试验基地。
自幼酷爱文学。从戎入医门,先后在部队受嘉奖、立功、入党。
1996年入编中华特色名医辞典、并入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应邀参加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研讨会。
2010年就读临沭县老年大学文学班。
2012年先后在《临沭文学》发表作品:《上大学》《母逝十年祭》《卖豆腐》《贺女儿读研》《游台湾》
2022年5月15日在临沂客户端发表《灵性的小黄猫》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