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星期一,农历6月17,我们迎来24节气的大暑节气。大暑,不仅是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这个酷热难耐的时节,古人曾用他们的才情和智慧,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大暑的独特景致和深刻感悟。下面一起来欣赏古人如何书写记录大暑时节的炎热气候。
大 暑
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沈。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的这首《大暑》,生动地描绘了大暑时节的炎热,连一丝清风都难以寻觅,人们只能靠翻阅经书、品尝瓜果来消遣消暑。

销 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的《销夏》则告诉我们,在大暑的酷热中,只要内心宁静,便能感受到那一丝难得的清凉。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元稹的《大暑六月中》,通过描绘月亮、萤火、菰果等夏日元素,展现了大暑时节的独特氛围。

乙未六月大暑
元 /方回
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
在我须无欲,于斯患不能。
又应当闵雨,谁识始藏冰。
人力回元造,生生实所凭。
方回的《乙未六月大暑》,在感慨大暑酷热难耐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力作用的思考。、

苦 热 行
唐/王毂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这首诗读起来就觉得热!火神祝融赶着火龙,将天地烧得一片通红,世间万物都像在蒸笼、火炉里烤着一样,似乎大海都要被烤干了。在这样炎热的环境中人们如何生活?可见古人度夏天之苦。

夏夜苦热登西楼
唐/柳宗元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夏天不仅白天热,晚上也热得要命,这首诗写的就是“夏夜苦热”。骄阳早已晒干滋润万物的露水,即使晚上也没有凉风送爽,热浪滚滚,人如同生活在火炉中,即使什么也不干都大汗淋漓,汗水四流,热得真是可以。

悯农二首.其二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仿佛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就在我们的眼前。诗人描绘了一个农夫辛勤劳作,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最后一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平凡朴素的语言道出深刻的真理,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
这些古人的诗句,有的描绘了炎热的景象,有的抒发了内心的感受,有的则蕴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大暑虽热,但这些诗句却如一缕清风,为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凉意,让我们在炎炎夏日中,依然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的存在。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当我们在大暑的酷热中感到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品味这些古老的诗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让心灵在诗意的清凉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慰藉。
诗意大暑,这并非矛盾的结合,而是在盛夏的热烈中探寻那一抹宁静与清凉。如同在烈阳下寻找一片树荫,或是在滚烫的沙地上发现一泓清泉,大暑的诗意,便隐藏在这酷暑之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