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叙事散文)
郭承云

“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还要学工学农学军”——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谆谆教导深入人心。此时国际形势不容乐观,美帝国主义者霸权行径敌视中国,苏联修正主义者反华排华甚嚣尘上。社会主义中国坚如磐石,战备口号响彻华夏: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部队野营拉练,工业生产拉练,农业保障拉练,学校学军拉练,行业助力拉练,民众投入拉练,势在必行,争当尖兵。
一九七二年初秋,我在淄博市周村区贾黄公社农村高二读书,早晨到校老师通知我们回家做好准备简单被褥和一天干粮,今下午6点准时赶到学校集合,整装待发拉练。集合时间到,老师们整好学生队伍方阵,曹润斋校长(一位年迈持重的参战军人老革命)做简要“动员”:我们积极响应毛主席“全国学人民解放军”伟大号召,大力开展“学生学军拉练”活动。目的地是英雄边树生同志家乡——临淄区路山公社前召二大队,这是学习英雄事迹,热爱国防事业,立志军营报国,绽放青春年华,接受现实思想教育极好机会,也是开展学军野营拉练,适应战备强身健体实际需要,出发!
领队者张立森老师(一位年富力强,善于组织宣教的语文老师)协同各位班主任其他老师,带领我们本级部三个班近150人学生队伍,步出校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精神抖擞奔途中,东行穿越张店区马尚村,走上了城北部南北方向大路上。月色朦胧,路灯昏暗,长途行走困意袭来,脚步放慢,老师及时大声提醒同学们:不要瞌睡,继续向前走。漫长的南北路中途转入东北方向的临淄前召二大队。
凌晨五时许,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该大队主要领导同志早已安排专人附近房屋打好地铺,让我们短暂休息。拂晓前,老师催促我们起床洗漱吃早饭(该大队早已备好热乎乎的菜粥稀饭)。
清晨,朝阳升起,彩霞满天,我们列队走进了边树生家宅东南角大门,这是一个南北狭长的院落,主房座落北边(东侧座落旧屋),张老师整好学生队伍,首先请大队主要领导同志讲话:欢迎师生们前来英雄边树生家乡学习事迹,接受教育,敬请英雄父亲与大家见面。只见这位英雄父亲约近五十岁,身材后背略弯,黝黑脸庞布满皱纹,身体疲惫心情低沉,可见失子之痛,当场并无言语。一位女解说员介绍英雄成长经历:边树生同志是我们家乡一位优秀青年,走进军营报效祖国,系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军械修理所现役军人,施工作业时乙炔混合气体突发意外,为掩护在场战友瞬间扑向爆炸点当场壮烈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很快传向四面八方,见之于《淄博日报》及省内报纸宣传媒体,在济南军区齐鲁大地乃至省外,迅速掀起了向英雄边树生同志学习宣传活动。向英雄学习,向英雄致敬,让我们感动敬仰边父在儿子为国捐躯后,这位明大义、爱国家、拥国防、作己任的英雄父亲,把女儿边树美送到了边树生部队,激励她接过哥哥的枪,践行英雄精神,续写英雄篇章。这是多么伟大的父亲,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师生们向这位英雄的父亲投去充满无限敬意的目光。
大队主要领导同志现场讲述,英雄边树生同志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在他壮烈牺牲后,在英雄精神感召下,家乡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积极投身建设家乡的自觉行动,正值家乡人民引乌河水入境,新建农用水渠,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质量提前工期,率先完成了这一造福桑梓的水利工程,人们想英雄学英雄做英雄,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把水渠命名为“英雄渠”,让英雄精神根植家乡永续发扬。张老师代表师生们动情地坚定表示:我们不虚此行,在英雄家乡现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传统、英雄精神的深刻教育,我们向英雄边树生同志学习致敬,热爱我们祖国,报效我们祖国,建设我们祖国,走好人生之路,创造辉煌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师生们来到了村南参观“英雄渠”,处在丘陵地带的前召二大队农用水渠(呈东西方向)西高东低落差较大,依势新建,白色乱石水泥沙浆砌成(宽约三米之多),我们站在长长的水渠北侧,西眺东望不见两端,只见渠内水流湍急,碧绿清彻,浪花翻滚,喷珠溅玉,蔚为壮观,引人遐思——“英雄渠”,英雄家乡人民的杰作,传承英雄精神的象征。渠水迎朝阳东去,灌溉无垠沃田;长歌伴东风高吭,催人永续奋进。祖国日新月异,未来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