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乡的味道
水冶油酥烧饼
文/陈保付
我的老家在豫北名镇水冶。从地域讲西部是太行山,东南是平原,西北是丘陵,属温带水陆性气侯。从大田种植上说,夏季生产冬季小麦,秋季生产玉米,可种植谷、豆、芝麻、红薯等其杂粮或经济农作物。
水冶镇是豫北典型的北方小镇。中原的衣食起居风格。以面食为主,细粮粗粮兼备。吃饭稀稠均衡。一天三顿饭,早晚吃稀,中午吃稠。
千百年来,事变时移“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留下的风俗习惯依然健在,“南米北面”,“秦岭淮河为界限”依然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增多,货物交流频繁,贾商交易普及。南客北居,或北客南居,使得南方北方人无差异。饮食因人而异。饭的品种和花样渐渐增多而独特。有的成为特产而享誉天下。
水冶镇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素有“金彭城,银水冶”之称。水冶商业比较繁荣,负有盛名的商品集散地。食品较驰名的有“拐弯面”、“刘会馍”、“豆腐干”、酥烧饼等美味佳肴,风格独特,色香味俱全。
然而我则热衰于水冶的酥烧饼。老家的烧饼,没有皇家贵族的娇气,实在而不华丽,略文粗野,朴实憨厚,低价而实惠。
老家的烧饼,何时而起,何时而兴。历史文献没有记载。历史上记载“饼”的非常多。记载烧饼的稀缺。但明朝刘基的《烧饼歌》广为流传,令人费解的是因为刘基的《烧饼歌》传承闻名的,还是刘基的《烧饼歌》是因为烧饼出名?
时下水冶镇,尤其是镇内街道可见酥烧饼随时都有,价格便宜而香脆怡口,沿街设铺,临路设点,支起锅台,一人和面,一人制作,一人翻烤,省时宜行,立等可取,执熟热卖,甚为方便。刚刚出炉的烧饼,焦脆而不硬,酥脆可口,坚硬而酥,老少适宜。掰开两半,烧饼分侧分层而出,内侧香味飘逸而入鼻口,诱人易馋,可以直接入口而食。
老家的烧饼,经过火热熏烤,更容易存放,不易发霉变质。老家的烧饼,在天下为一体的今天,依然独守一方,尚未走出安阳,流向天南海北。
每次回老家,总要买几个路边的烧饼,即买即吃,顾不得温雅,而边走边吃,多吃而不厌,不会因多吃而担心有“三高”,不会因多吃而担心“减肥”。
从老家回来,每次都会买上数十几个,每次吃用,说是吃饼就饭,实际上都是在品味家乡的味道,厚道淳朴而实在。
2024年7月23日。
作者简介:陈保付,微信名碧海云天,文学爱好者,有诗,散文,小说发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并有部分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