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小楼 大槐树 新人 新事 新思想
——南新街历史文化现象(一)
承波 、鲁安 / 文
济南市有一條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南新街,值得人们去研究和挖掘。以南新街為主線往東西兩翼扩展,形成清末民初,一百多年前濟南最有影響力的新區,也就是现在的历下区西南片区,即趵突泉公园南门对面的南新街,东、西双龙街向南至原齐鲁医院,原齐鲁大学,广智院等建筑群和街道所形成的片区(我们称为“泉新”片区: 趵突泉和对面的南新街区域)。

趵突泉公园南门
泉新片区是城区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典型社区,先不说趵突泉公园和原”齐鲁大学“院内的风景线,单说南新街的历史人文故事,就会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这条小街北起泺源大街: 趵突泉公园南门对面路西是南新街1号(也是劝业场的东口),沿小街南行至文化西路是南新街75号(路西为单号,门牌号码曾多次变更,此门牌号仅为某时间段路西的住户号码,路东有一段已经拆除,建了宿舍楼)。简单算下来,千米长的小街,路西不足40个院落,曾容纳了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劳动厅,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京剧团,据年长者回忆还曾见到挂有山东省监察厅的牌子。还有劝业场东边的两个出入口。
在趵突泉南门西侧还是山东省文化厅和所属专业管理部门的驻地。

左图为趵突泉公园南门对面的南新街1号,是原劝业场的东口。右图是东、西双龙街路标。
早期南新街曾经有十几栋“小洋楼”,还有几进几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花园式建筑,坐北朝南,东、西厢房,雕花长廊。精致的宅院有沙家大院,江家公馆,张志故居,成家大院等等,据南新街邻居黑太吉老人回忆,曾经有德州道伊,警察局(署)长,盐商等政要商贾在南新街住过,也有德国领事馆的旧址,有文章介绍说“德国领事馆,英国领事馆由南新街迁出”,此文“言之有因”,南新街“开放”时间早于济南开埠时间,据记载,原“齐鲁大学是1864年诞生”(原齐鲁大学开始建设时间应该晚),原齐鲁医院是”1890年创建。济南洪家楼教堂是1900开始筹建,济南万字会是1934年创建,济南开埠时间是1904年。原齐鲁医院创建期间要早于济南开埠时间,(”两院”有个时间段曾经属南新街地址)南新街早期的开放,使外来科学专业技术和相对应的管理人员纷至沓来,有驻外机构在南新街办公,也属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有关南新街的史料被发现)。

左图为原齐鲁大学,现在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右图为原齐鲁医院,现在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原齐鲁医院创建时间早于济南开埠时间十多年,不要说是十多年,四年的时间差也会对济南产生极大的影响。
容我先跑题说件小事: 1988年历下区开始筹建高新区(当时名为科技工业园区),1989年历下科技街开业,1990年济南燕山科技大厦开业,1991年两座科技大楼开业,1991年国务院批准济南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区。历下区在国务院批准国家级高新区的四年前筹建高新区。四年时间的工作努力搭上了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发展的“快车“。

左图为三十多年前的历下科技街(曾经任山东省委书记的梁步庭同志为“历下科技街”题字),右图为济南燕山科技大厦(楼前面的建筑废土还没有清理干净就进驻了十几家科技企业)。
济南市“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南新街则是”院院有名人,家家有故事”。
“齐鲁大学三剑客,南新街上金三角”,说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江镜如、明义士三位专家和教授,曾经住在南新街,三处住宅连线呈三角形。
老舍先生是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旧居西北方向的第一座二层楼就是曾经的”江家公馆“,江镜如当时任齐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江镜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病理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博士)这位获得三个博士学位的院长“是中国现代病理学和生物化学学科的典基人”。
江家公馆小院东面(跨过南新街再向东,也有一座二层楼,是齐鲁大学考古专业的明义士教授曾经住过的地方(已拆),明义士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安阳传教,见到安阳出土的甲骨,上面刻有文字,爱不释手,摹写了大量的甲骨文,印书出版,后来齐鲁大学聘其为考古教授。有人评价说”明义士牧师是研究甲骨文的西方学者第一人“。更是南新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甲骨文研究第一人。

左图为老舍旧居。右图中小路左侧院内是江家公馆,路边老槐树依然茂盛,路中看到的建筑物是老舍旧居,树中间隐现的高墙是明义士的小院旧址。
现在人们更习惯使用计算机和手机做文字交流,而书写体编入电脑程序的”舒同体”作者舒同先生也曾住在“江家公馆”大院,与明义士小楼东西相望,一位研究甲骨文,摹写印书,一位研究书法,”舒体编入电脑”,两位”研究文字的大家“在不同的时间,曾经住在南新街,中国文字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俩位研究者在南新街只有数步之遥,这也是南新街上的一段历史趣闻。

左图为鲁安先生在美国Chapman大学教授甲骨文。右图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甲骨文明传承人”聘书。
南新街街名曾有更变,最后定名南新街,广智院早期也是在南新街,据文章介绍,广智院建成后参观人数每年由二十多万人增加到四十多万人,老舍先生曾说:“广智院是历史、地理、生物、建筑、卫生等混合起来的一种启迪民智的通俗的博物馆”。百年前这里已经是济南独有的科技文化的传播中心和教育之地。现在这条小街没有食品街的暄闹,也没有商业街的繁华,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小街曾住过现代医学学科的奠基人,也住过人工喉的发明家,中医,京剧,剪纸,刻瓷,泥板画等非遗项目街上住户皆有传承,也有画家在国外用油画方式,把中国元素,沂蒙精神,原始生态以头戴虎头帽,身穿花棉袄的具有山东特色的沂蒙娃介绍给外国的观众,还有的人在教外国人学写甲骨文字,说中国故事。在南街上也曾住过长征老红军,渡江战疫的女英雄……。也许人们不知道原齐鲁大学的创始人是谁,但是年年会有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子求学。也许人们不知道原齐鲁医院建于何时,可是天天会有人前来“问诊”。这片区域忙碌了好多年……还在忙……。小街上的老槐树年年抽芽开花,枝繁叶茂,人们又栽种了新的槐树,新,老槐树花繁枝绿,茁壮成长,南新街人也在不同的领域事业有成,欣欣向荣。
2024年7月18号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