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周年祭日的无尽追思
冯宝哲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今天是农历六月十八,恍惚间老妻离开我们已经整一年了。一年来的失侣生活可以说是在对她的无尽思念中度过的,她的音容笑貌经常会浮现于我的脑海与梦境中。六十五年间与妻相处的过往,成了我回忆的主题。
我与妻的组合,并没有经过恋爱的浪漫环节。从相识到结婚中间时隔只有半年光景。时在1957年末,我响应党的号召从白水县人民银行下放回乡进行劳动锻炼。当时机关干部劳动锻炼尚是一个新的提法,我就属于第一批,是回本乡本社(这里的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将来是否能回机关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回乡的介绍信上载明带薪一年,一年后按普通社员对待。刚回到家,父母就为我张罗寻找对象的事,那时我是一门心思自学准备参加高考,对于婚事并无多少热情,父母就告诫我不要眼头过高,真令我哭笑不得。架不住父母的唠叨,因为也到男大当婚的年龄了,谈婚也是无法推辞的事,只好听凭摆布。我与妻的相识还得感谢同村的王婶,这是一个心地善良精明能干的老太婆,妻是她外甥的女儿,在她的积极撮合下,我俩在她家第一次见面。妻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虽够不上十分漂亮,却也眉清目秀,同我拙笨的相貌比较起来倒也并不辱没。原本两个陌生的人初次见面,自然先得介绍自己的概况,我们谈得倒不遮掩,从她的自述中,得知她姓孙,名淑云,小名雪儿,是邻村肖家人,她的父亲是农业社会计。我因出于敷衍,着重说自己的缺点,包括说话曾经口吃,腿骨曾经骨折等等,一古脑儿地竹筒倒豆子般摆了出来,想不到的是她对此并不介意,我对她也挑不来什么毛病,于是双方便表示了可以接受对方的意思,就这样这个对象竟一下子谈成了。初次见面虽然印象不错,而且确定了关系,但是我怎么也找不出一见钟情的感觉。当时像我俩谈婚的这种见面形式,在关中农村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多是在父母的主导下由介绍人牵线,让两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坐在一起,互相了解,如果都能认同对方,这婚事几乎可以说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双方家长在介绍人的斡旋下商谈财礼及订婚的事。我把这称之为半包办半自由式的婚姻,真正属于双方自由恋爱私订终身的反而为数极少。我的婚事虽然没有冲破这个模式,但我对财礼一事则是持反对态度的,订婚的仪式我也以为没有必要,这两点很快地成为双方家长的共识,这种对待世俗的一致看法,增加了我对她的好感,于是通过介绍人我给了对方50元人民币便算订了婚。订婚后父母又催着我赶快结婚,为了了却二老的心事,我俩第二次见面仍在王婶家,这次是商量结婚时间的事。由于白水银行的同事嚷嚷着要参加我的婚礼,要求最好放到假日,于是我便提出婚期放在五一节,她没有提出异议,婚期就这么定了下来。

1958年5月1日即古历戊戌年三月十三日,这一天我俩以最简朴的方式举行了婚礼。早饭后我去她家,两人各骑一辆自行车到龙阳乡上领了结婚证,去照像馆照了个结婚照,便领着她直奔我家而来。没有彩车的接送,没有伴娘的陪伴,没有乐户的吹打,没有鞭炮的助阵。在三伯父的主持下,我带着新娘进门先向服侍的祖先神位行了礼,告慰先祖我们冯家又添了新的一员,接下来的结婚仪式也相当简单,由证婚人颁发结婚证书后,只有夫妻对拜,向双方家长行礼,向介绍人行礼,向来宾行礼等不可省略的礼节,其余的俗套一概全免。招待亲友的酒席完全是自备的,虽然不搞铺张,但也绝不寒酸。我同老伴的婚事,冲破了买卖婚姻积习的老套,开创了我村新事新办的先例。
大家高高兴兴地庆贺我俩的婚礼,我却像完成了一项任务似地长吐了一口气,心情怎么也激动不起来,婚礼使我承担了与妻共同生活的责任,但是我们之间原来的相互了解真是太有限了,可以说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今后能否相偕百年,只能听天由命了。说老实话,这么急促的婚姻,既非一见钟情,也非无动于衷,可能算是有缘吧,在简短的接触中,我已感受到妻的善解人意与思想新潮,特别是在对待财礼上不随世俗的明智使我颇有好感,这起码说明她是注重情感而漠视金钱的,直觉告诉我,她是一个善解人意值得信赖的伴当,我对我们之间美好的生活前景充满了希望。婚后的生活验证了我之前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实践说明,我这一步虽然走得莽撞,但绝对是走对了。我这辈子确实碰到了一个贤惠淑静、勤快能干的妻子。婚后的恋爱使我俩的感情迅速升华,我这婚姻应当属于“先结婚,后恋爱”吧,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在彼此的心目中都具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相聚相依是我俩的最大幸福,那种两颗心的挂牵,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绝不为过。
流逝的岁月是我俩爱情历程的真实见证。我二人性格迥异,她是直爽果断、快捷麻利的急性子,而我是朴气邋遢,木囊痴笨的疲性子,虽然矛盾,但可磨合。几十年间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的争执与别扭,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纠葛与碰撞,相互之间没有动过一根指头,没有讲过一句粗话。可以说一直相敬如宾,相得无间,相濡以沫,相依为命,虽然其间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坎坷,我俩始终相容、相知、相帮、相扶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岁月。她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安排得妥妥贴贴,在妻的照料下,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我为家事再操半点闲心。所有这一切我要感谢造化于冥冥之中所给予自己的特别垂顾,感谢上苍的巧意安排,使我在不经意间获得了这样难得的如意伴侣,真是天赐良缘啊!我俩之间的爱情虽然没有大起大落的震撼,但它经受了生活的锤炼和时间的考验,具有牢靠的稳固根基。
妻在生产队的劳动绝对是一个女中强手,不让须眉。刚过门不久就是夏收,她割麦的速度竟是全队拔梢,一直在前,那种开镰快捷、潇洒利索的劲儿获得的为众所赞的目光,使我这个生活搭档也觉得脸上焕彩,份外开心。我虽然正在劳动锻炼,但干起农活来,其效率同她相比,那简直难以启齿,我是暮囊拖沓,她是麻利干练,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就说锄地吧,她眼尖手快,除草保苗,松土保墒,一会儿就是一大片,而我则眼痴手拙,慢慢腾腾,一不留神就会误锄伤苗,怎么也快不起来,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她务棉打芽,扳尖、抹裤腿都是一把好手。妻的能干获得了乡亲们的认可,不到一年功夫,她便被大伙选为生产队的妇女队长,随后又受到大队的关注,把大队信用站的工作交给她,由信用站会计接下来任大队的女会计,最后还担任了多年的妇女大队长,并多次被选为乡人民代表。她乐为群众办事;工作中深孚众望,连续留任达三十年,一直到农转非进城后,她才恋恋不舍地从大队干部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妻在处理家事上,顾全大局,心胸开阔,居功至伟。由于上世纪中叶,国家尚未实行计划生育,我俩育有四个子女,拖累较重,我的弟弟囿于认知所限,提出分家,妻却因为居长表达了要求与二老不分的愿望,全部包揽父母的瞻养义务,以减轻弟弟生活的压力,并且说到做到,一直同父母亲密相处,孝敬有加,侍奉得体,以至二老安然归天。弟弟突遇车祸,她不计前嫌,主动出手,支持协肋我料理后事,弟媳数度骨折致残,急病离世,又是她以骨肉至亲之情同我一起主持操办,使已亡的亲人入土为安。年幼的侄儿侄女对此感激涕零。我家也被评为村上的五好文明户,受到了乡上的表彰。妻是我家的功臣。她对家的付出与奉献,怎么评价也不过份。
妻的自强不息令我十分钦佩,她虽是普通女性,但一辈子要强好胜,即使碰到困难,也决不示弱。农村实行责任制那个时候,我在外工作,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劳,还在大队担任干部,工作比较繁忙,上有二老,下有四少,家务也不省心,但庄稼的作务,夏秋二料,耕种管收,她却从来不落人后,丰厚的收成,保证了全家生活的如意顺畅。我家地处洛河之滨,因河床倒岸,需要搬迁,她主持建房,修成新屋一院。其间亲戚乡邻的相助固应感激,但妻的吃苦能干以及与亲邻的融洽关系却是值得称道的决定因素。
妻善待亲邻,力倡团结和睦,处处撒播温馨。她曾学过缝纫,精通剪裁技术,在农村时左邻右舍常会找她量体裁衣,甚至缝纫成装,她也乐于为人帮忙,每遇所求,便会放下自己正忙的活路,立即布局开剪,遂其所愿,务使来者满意而归,她才感到高兴。以后进了城,入住了家属楼,许多人感叹于单元楼住户之间的封闭状态,形容为“对门不相识,视若陌路人”。但是由于老伴善处邻里关系,我在入住小区后却没有这种闭塞的感觉,楼上楼下,对门近邻,常来常往,家属们异常亲热,不仅经常一起搓麻,欢度暇余时光,每有家乡特产、希罕食品,如槐花麦饭、剌角绿面等,便会互送赏鲜。特别是现代城里的多数女姓不习针黹,这就使老伴的缝纫手艺更加有了用场,常有家属登门请教针头线脑的事,老伴的接待一如既往,热情殷勤,我家的缝纫机此时便会发出欢快的“嗒嗒”之声。
岁月沧桑,我们情投意合相携相依共御风雨一路走来进入暮年,2008年和2018年分别欢庆了金婚和钻石婚,我俩同具百年偕老的心愿,由于我血缘存在三高基因,而老伴父母均为高寿,按我的预期,我俩之间先走的一定是我,有老伴的照料陪到最后这是不用担心的。
岂料她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摆脱疾病的干扰。先是肾结石并出现肾盂积水,好不容易治疗排除后,又患肠胃易激综合症。精神出现焦虑、抑郁,中西医兼攻,有所缓解。2009年初竟然患上了肺结核,以致到西安住院数月方才痊愈,给肺部遗留了不少钙化瘢点。本以为度过一劫可以高枕无忧了,想不到时隔十年,2019年有的瘢点却出现了变异,儿女们带她到西京医院作了检查,专家建议继续观察,后又发现恶变,因年老体弱,采取保守疗法。儿女们对我俩隐瞒了这个消息,一直到2022年中秋节需要住院,儿子方才告我,这对我无异于五雷轰顶,但是严峻的现实却必须积极应对,当务之急是要不惜一切代价倾尽全力,减少病人的痛苦,争取最好的结局。儿女们请教了许多名医,决定采用靶向治疗和中药兼攻的办法,双管齐下,到2023年3月出现疼痛,经查病灶已多处转移,直至脑部,遂用止痛特效药,竟至发生过量反应,其后疼痛缓解,又增加放射治疗,妻的头发已经脱光,身体明显消瘦。在这多次折腾中她已感知到自己的病情不妙了,但她并不气馁,而是以沉稳的坚强同病魔作最后的抗争。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她负荷折磨强忍病痛不露形色以求减轻家人精神负担的良苦用心。她也不愿意让亲邻看到自己的病容而担忧分心,叮咛家人对她的病情严格保密,亲戚邻居是在她病危时才惊悉病讯的,虽有抱怨,但也能理解我们的苦衷。
妻的坚强更激发了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与厄运进行搏斗的韧劲。在她抱病卧床的日子里,儿女们昼夜相陪,不离左右,倾其所有,给予了最贴心的护理。为了她的舒适与安全,专门购置了家庭病床、制氧呼吸和代步器械,在卫生间安装了扶手。为使她增加食欲,补充营养,到处网购名牌食品,北京烤鸭、金华火腿这些平素并不多见的佳肴美味,也摆上了我家的餐桌,特别是对养肺有益的食品,不论贵贱都要设法买到,听说鳄鱼肉可以滋心润肺,就以最快的速度网购到手,使我也因此跟着尝了“洋荤”。病中需要的一切物品,也都提前备妥,供应及时。在这期间,我家的快递几乎每天不断,总有新到的包裹需要领取,看到儿女们恪守孝道倾力尽责的点点滴滴,我眼中含泪,心里释然,为这种亲情大爱的暖心举措而动容。
对于妻的顽疾继续坚持靶向治疗和中药兼攻,病情趋稳,连续五个月并无大碍,使我们已陷绝境的心情萌生了希望的曙光。谁知到7月末尾突生变故,妻的呼吸出现困难,气促、哮喘,8月1日住院检查,肺部病灶扩大以及腹部产生积水压迫呼吸,对症分次抽液,第一次抽液后,呼吸稍有改善,8月3日在准备二次抽液时,各项监控指标急转直下,医生决定放弃,告知我们最后的努力已经没有任何作用了,我们仅存的一线希望就这样被完全泯灭了。当晚11时出院回家,尽管带有从医院借用的监控器械,但对我说来已是万念俱毁,妻已进入昏迷状态,看到她那不停地喘息蠕动,真如万箭钻心,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人经受病魔的折磨即将被夺去生命,心中痛苦万分。亲戚邻居闻讯也连夜赶来,围于床前默默地表达极度关切的情意,年长的闺蜜为她换上了她自己早就备好的寿衣,在众人纠心的哀痛中,老伴终于摆脱了病痛的困扰,停止了呼吸,时为2023年8月4日6时45分,古历为癸卯年六月十八日卯时。享寿八十五岁。痛失老妻,真如天塌一般,我的心在滴血,但为了稳定全家人的情绪,我的眼泪只能往肚里流,老伴的葬礼是在老家举行的,在老妻的灵前我无法抑制,嚎啕地痛哭了一场,总算有了宣泄。儿女们为她准备了上好的寿木,举行了降重的葬仪,8月6日上午安葬于我的故乡渭南市蒲城县龙池镇车杜村三组村北堑洛长城烽火台公坟。入土为安,长眠于洛水之滨。
此后很长时间我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不能自拔,难以摆脱心理上的阴霾。其实我自己也很清楚,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不可逾越的,历史中的生灵,概莫能外。但是由于情感的原因自己却难以接受,走不出哀伤的操控。回想起来,我们所作的努力,效果是明显的,对亲人既减轻了病痛的折磨,又延长了生存的时光,劳而无憾,功夫并没有白费,亲人瞑目,也获得了永久的安然,这也使我在情绪上感到宽慰。但毕竟是在一起共筑爱巢,生活了六十五年的亲人啊!丢不开的无穷思念乃是情感上的正常反应。在老伴离开之后我的生活又变成了对儿女们依赖,他们对我的日常一切都照顾得十分周到。天并没有塌下来,是儿女们给我撑起来了,我依然过得很幸福。我的健康状况,自己心里清楚,慢性病己经报警,深知时日不多,苟延残喘,但“米龄”这样的寿数已超出了我的预期,是时光对我的优惠赐顾,我要百倍珍惜这个机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多活几年,以补上老妻失去的缺憾,了却妻之遗愿。如果真有来生,下一辈子我还要同她搭伙!
最后特以七律《追思》作结:
老妻辞世已周年,旧景如斯映眼前。
雪化飞蝶怨花谢,云浮孤雁叹身单。
常思梁祝楼台会,难忘牛织鹊渡缘。
生死离别整一载,阴阳两界爱心连。
2024年7月23日岁次甲辰六月十八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图标制作:旭晓霞
图片由作者提供
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
中华诗经阁总社简介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胡兴民 乔永胜 胡乃华 骞国政 冯宝哲
名誉总社长 王今伟
总社长兼总编 王连社
副总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侯五爱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
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
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刘东华兼主编 群管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
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齐鲁分社
社长 赵芳香
总编 铃龙
中华诗经阁辽宁分社
社长 白淑环
副社长 木兰
顾问 萨仁图娅 杨景坤
总编 玲珑
副总编 煮酒听雨 莲心儿
编委 玲珑 江其山 煮酒听雨 莲心儿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 赵富娥 李飞 麻九石 柳艳娥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张建民(陕西)杨建奇(陕西)(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周富成(江苏)王东海(河北)侯五爱(河北)李红彦(河北)宁建筑(河北)(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刘亦大吉(杭州)点点(内蒙古)文清(安徽)杨洋(内蒙古)木棉(河北)张燕(陕西)
格律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翟英(陕西)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辛谷(江苏)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陈天培(广东)凌远科(广东)冯新民(陕西)杨立新(河北)(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槐丙让(河北) 翁新政(河北)晓峰(江苏)(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李拴强(陕西)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邢德朝(陕西)王芳英(陕西)米义勇(四川)(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冯家才(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薛金凯(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张守平(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徒超(陕西)周君明(陕西)王学艺(陕西)李平安(陕西)陈建民(陕西)段俊怀(陕西)王千金(陕西)党武平(陕西)惠玲玲(陕西)邸兰宁(陕西)刘双民(陕西)杨鸿祥(陕西)杨传宇(河北)骞国政(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任山泉(陕西)(添加中)
榜书部
部长 胡兴民(陕西)
副部长 郭青凡(陕西)
编委
雨田四郎(陕西) 程引岳(陕西)田德有(陕西)张学印(陕西)赵云斌(陕西)胡玉全(陕西)肖红斌(陕西)陈宏伟(陕西)张培良(陕西)刘进海(陕西)潘琦(陕西)陈兴顺(陕西)齐宝田(山东)邸兰宁(陕西)(添加中)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田保寿(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王乃仁(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副部长:李飞(河北)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郝后波(河北)
戏曲部
部长 刘奎芬
副部长 刘冬至 孟凡志 李飞
艺术指导 葛建州 孟凡志
部长助理 王俊茹 王焕生
后勤管理 孟凡成
摄像 王建民
编委
陈瑞发 张庆增 罗淑花 罗淑琴 杨双银 崔文秀 王新玲 陈秀峰 蔡香梅 刘秀清 毕站稳 汤富花 刘永清 邓春兰 刘铁桥 刘香平 孔维华 王福利 李凤霞 张凤霞 方明 裘艳华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