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先进篇》
【原文】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①;后进于礼乐,君子也②。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①野人:乡野平民或朴野粗鲁的人。
②君子:指卿大夫等当权的贵族。他们享有世袭特权,可以先做官,后学习。
【原文】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①,皆不及门也②。”
【注释】
①陈、蔡:春秋时的国名。孔子曾在陈、蔡之间遭受困厄。
②不及门.有两种解释:一、指不及仕进之门,即不当官;二、指不在门,即不在孔子身边。今从后说。
【原文】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①:子游,子夏。
【注释】
①文学:文献知识,即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文献知识。这里文学的含义与今相异。
【原文】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①。”
【注释】
①间(jiàn):空隙。用作动词,表示找空子。不间,找不到空子。
【原文】
11.6 南容三复“白圭”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①三复白圭:多次吟诵“白圭”之诗。《诗经·大雅·抑》有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面的污点,还可以把它磨掉,但说话不谨慎而出错,却是无法挽回的。南容三复白圭,目的是告诫自己说话要谨慎。
【原文】
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原文】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①。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②,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③。以吾从大夫之后④,不可徒行也。”
【注释】
①颜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名无繇(yóu),字路。椁(guǒ):古代棺材有的有两层,内层叫棺,外层叫椁。
②鲤:孔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
③徒行:步行。
④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行列之后。孔子曾经做过鲁国的司寇,属于大夫的地位,不过此时已去位多年。
【原文】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原文】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①。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②!"
【注释】
①恸(tòng):极度悲哀。
②夫(fú):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原文】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原文】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①。”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敢:冒昧之词,用于表敬。
【原文】
11.13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hàng)行如也①;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②”
【注释】
①行(hàng)行:刚强貌。
②然:用法如“焉',可以译为“呢"。
【原文】
11.14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骞曰:“仍旧贯②,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fú)人不言,言必有中(zhòng)。”
【注释】
①鲁人:指鲁国的执政大臣。长府:鲁国贮藏财货的国库名。
②仍:沿袭。贯:事。
【原文】
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①?"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②。”
【注释】
①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子路性情刚勇,他弹瑟的音调也很刚猛,不够平和。故孔子批评他说:为什么在我这里来弹呢?
②堂:正厅,室: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比喻学问的程度。
【原文】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原文】
11.17 季氏富于周公①,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②。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①周公:泛指周天子左右的卿士。一说为周公旦。
②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原文】
11.18 柴也愚①,参也鲁①,师也辟③,由也喭(yàn)④。
【注释】
①柴: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学生。
②鲁:迟钝。
③辟(pì):通“僻",偏激。
④喭(yàn):鲁莽,刚烈。
【原文】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①,屡空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③,亿则屡中④。”
【注释】
①庶:庶几,差不多。
②屡空:盛食物的器皿常常空虚,即贫困。
③货殖:经营商业。
④亿:通“臆",猜测,料事。
【原文】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①,亦不入于室。”
【注释】
①践迹:踩着前人的掸迹走,即沿着老路走。
②入于室:比喻学问和修养达到了精深地步。
【原文】
11.21子曰:“论笃是与①,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
①论笃是与:赞许言论笃实。这是“与论笃"的倒装说法。“与"是动词,表示赞许的意思。“论笃”是提前的宾语。“是”用于动宾倒装,无义。
【原文】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①,故进之;由也兼人②,故退之。”
【注释】
①求也退:冉有性懦弱,遇事退缩不前。
②由也兼人:子路好勇过人。
【原文】
11.23 子畏于匡①,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①畏于匡:见《子罕第九》第五章注①。
【原文】
11.24 季子然问①:“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zēng)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②。"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然: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同族人。因为当时仲由、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故问。
②具臣:备位充数的臣属。
【原文】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①。''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wu4夫佞者。”
【注释】
①贼:害。夫(fú):那。子羔没有完成学业就去做官,孔子认为这是误人子弟的行为。
②社稷:古代帝王、诸侯。
【原文】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居则曰③。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⑦,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⑧。"夫子哂之⑨。”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10),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11),愿为小相焉(12)。”
“点,尔何如?''鼓瑟希(13),铿尔,舍瑟而作(14),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15)。'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漠春者(16),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17),风乎舞雩(18),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19):“吾与点也(20)!"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一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呋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21)?“”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22),孰能为之大?”
【注释】
①曾皙: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②以:认为。尔:你们。
③居:平日。
④率尔:轻率,急切。
⑤摄:迫近。
⑥因:仍,继。饥馑(jǐn):饥荒。
⑦比及:等到。
⑧方:方向,指道义。
⑨哂(shěn).讥讽的微笑。
(10)如.或者。
(11)端.玄端,古代礼服的名称。章甫:古代礼帽的名称。
(12)相(xiàng):傧相,祭祀和会盟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有卿、大夫、士三级,小相是最低的士一级。
(13)希.可",指弹瑟的速度放慢,节奏逐渐稀疏。
(14)作.站起来。
(15)异乎:不同于。撰(zhuàn):具,述。
(16)莫(mù)春:夏历三月。莫,同“暮。
(17)沂(yí):水名,发源于山东南部,流经江苏北部人海
(18)风.迎风纳凉。舞雩(yú):地名,原是祭天求雨的地方,在今山东曲阜。
(19)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
(20)与.赞许,同意。
(21)唯.语首词,没有什么意义。
(22)之.相当于“其"。
/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徐家齐 刘梦龙
收稿: 徐成美 李文春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