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好老师 可敬的真朋友
我平时比较喜欢采风拍照,而且会发朋友圈,最近我在下乡过程中,拍了一些荷花、水上乐园以及农民田间劳作的照片。每当我把这些照片发到朋友圈里时,县摄影协会的哲子老师给我点赞,并提出很好的建议,很是让人激动又感动。
记得我们初次相识应当是在6年前,当时张主席刚同意我加入县摄影协会,而哲子老师已经是骨干摄影师了。虽然摄影也是她的一种业余爱好,平时在广电上班,但她很有摄影天赋,艺术造诣很高,不管是拍摄人物、风景或运动照片,都很漂亮、自然,至少有一个点格外突出,或姿势、表情、眼神、动作,让人物更好地展现出个性和情感,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哲子尤其擅长拍摄人物,每张人物照片,面部表情、姿态、动作自然,层次丰富、质感强烈,都是一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佳作,看得出她是真正把艺术融入生活中了。她经常帮助人家拍摄结婚照,虽然不是影楼中拍的那种婚纱照,但她抓拍结婚当天,新郎新娘及其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开心的笑容,不论是抓拍还是摆拍,都非常漂亮、自然、真实。
有道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们每次看到她的作品,觉得她拍的好棒,但真正轮到自己拍那些场景时,就不知从哪个角度拍照最合适,总是站在不同的方向随便抓拍几张,往往不着要领,只好草草收场。有时候我们与她开玩笑,问她是如何找到技巧的,她一般会笑着回答:“术业有专攻,这是秘密,不告诉你们。”但有次问急了,她态度十分认真,一脸严肃地说:“你们上课时干啥去了,张主席和叶老师讲得如此清楚明白,而且还有图片分析......”哲子批评的有道理,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面面俱到,其实哲子到课堂上课并没有我们的多,但她是真的把摄影知识、技巧吃进肚子里了!
功夫在诗外,有一次下课后,我们特意请教哲子,如何拍好风景照和农民田间劳动的照片。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讲解,我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立马让我们在教室外面拍几张。我们觉得外面的蓝天白云挺漂亮的,便拿走手机就拍,自认为还可以,但她还是摇了摇头,并无可奈何地说:“张主席说过多少次了,摄影与别的艺术不同,每张照片要带有思想性,而你们根本不懂得如何突出思想性和内涵,更谈不上艺术表现力!”
一语惊醒梦中人,哲子的这句话又说到点子上了,张主席曾多次教导我们,摄影人要有一种习惯,先有想法再拍照片。因为真正的摄影师,他们拍的许多场景,体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性,比如,有时候拍群众跳广场舞,不是简单地反映大家动作一致、喜欢娱乐,而展现出现在农村人生活的变化,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有的大师拍群众在田间劳作或在家门口菜园种菜的照片,特意把旁边的小车放进去,其实这既是致敬农民的劳动精神,又是歌颂当前村民的幸福生活,证明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开着小车去种田”。
由于摄协这边经常组织开展摄影比赛活动,如果我偶尔获奖,她会立马给我点赞,夸我有进步。当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回报,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她好比是晚上的路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也好比是给树荫下的“小草”一缕阳光,助力我们健康茁壮成长。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领导批评我拍照没拍好,图片新闻没发表,甚至是越拍越糟糕。我觉得自己已经付出努力了,有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倍觉委屈。哲子立马鼓励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你有些照片拍的挺不错的,至少比以前有进步!你记住一点,多拍多练,熟能生巧,与你写文章差不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量变会带来质变。”
为了不辜负哲子对我的信任,在下乡过程中,我都会捕捉一些场景,拍一些风景或干部群众一起劳动的照片,而且当成作业来完成。虽然报纸上发表的较少,但通过练习,培养了一个好习惯,做到了珍惜时间,而且自从爱好上摄影和写作,我感觉生活很充实。每当看到我有点滴进步,哲子一般都会第一个点赞。
最近两年,虽然我们很少一起参加摄影活动,也没有到老年大学上课了,但我难忘她那张孩子般纯真灿烂的笑脸,也不会忘记她对我的谆谆教导,希望她工作顺利,开心快乐,也祝愿她再接再厉,在今后的摄影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大奖!
作者 王剑 ,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 东晚报》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