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孟国泰先生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体系中,提出了教育的“新五乐”,即: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现就“五乐综合”的内容,创作小品文系列(二)——做人怎么做。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让人实现“做人、做事、做学问”三位一体。孟国泰先生说:做字人为首,做中见人品;做事做学问,都是在做人。他特别强调:“做事做学问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做事做学问的品质,就是做人的品质,而做人的品质,其实也是在做事做学问中体现的。”现就孟国泰先生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价值理念,结合做事做学问,谈谈“做人怎么做”——
做人有如做菜
一位年轻厨师用各种各样上好的作料,精心制作了一盘羊肉,想在老厨师面前显露一手。
老厨师尝过后,说了一声,好口味!年轻厨师听后,喜形于色。但老厨师很快把话锋一转,说:“我说口味好,是指菜里的作料口味好。你让我尝的这盘菜是羊肉吧,但整盘菜,我都没有尝出一点羊肉的味道。”
一盘菜,本味最好;一个人,本我最好。做人做菜最大的失败,就是丢失了本我,失去了本味。做人做菜最大的乐趣,就是保持了本我,保留了本味啊!
做人有如做文
关于写作,英国19世纪著名散文家赫兹里特说过这样一段话:作为一个作家,我竭力使用那些普普通通的字眼和那些家喻户晓的语言结构,正像假如我是一个商贩,我一定使用大家通用的度量器具一样;词汇就像货币,愈通用愈好,而且,它们也只有靠着习俗的批准才能流通、才有价值。
赫兹里特一直用这种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力求用浅显、直白、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结果,他成功了。他的那些让人一看就懂、一看就明的散文,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诵。
从赫兹里特的做文,我想到了做人,做人不也是如此吗?那些人缘好、做人成功、深受人们喜爱和欢迎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真诚、坦率、直白、没有城府啊!
其实,做文与做人,都不需要太复杂、太华丽、太做作,这样会失去许多乐趣的。简约、平易、朴实,不仅是做文之道、做人之道,更是作文之乐、做人之乐呀!
做人有如做产品
德国人做产品的观念与众不同,他们做出的产品,不是要你去好好爱护,而是要你尽量地去破坏。
比如他们生产的手表,你在购买时可以尽力地去磕碰,甚至使劲地往地上摔它,直到你摔不坏它而满意为止。再比如他们制造的飞机,在投入使用前,会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乘客对机舱内的设施尽可能地折腾,你可以对厕所门硬拉硬拽,甚至摔打;你可以对你身下的座位尽可能地摇晃,甚至拆卸;机上开关、按钮及凡是能扭动的地方,你都可以用最大的力气去扭动;抽水马桶、餐具、顶灯开关,你都可以采取破坏的方式去使用。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分都暴露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这就是德国人做出的产品都有质量保证的原因。
从德国人做产品,我想到了做人。有的人做人高高在上,道貌岸然,自我封闭,冒犯不得,冲撞不得,一旦有人不经意冒犯了他,冲撞了他,就怀恨在心,闷闷不乐,就睚眦必报。做人,我们应像德国人做产品一样,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价值取向,要经得起磕碰,经得起摔打,经得起别人的冒犯和冲撞,并做到精益求精,乐此不疲。因为只有经得起磕碰和摔打的产品,才能称得上好产品,而好产品会带来更大的快乐与幸福。同样,只有经得起别人的冒犯和冲撞,经得起打击和委屈的人,才能称得上一个闻过则喜的人,一个勇敢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黄小平简介
江西新余人,被网络和报刊称为“中国小品文大王”,创作小品文万余篇。已出版文集12部,发表、转载文章8000多篇次,作品被100多种文选文集选录,不少作品选录中小学语文课外读本和中小学语文试卷阅读分析及作文素材。多篇作品选录全国语文教材。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签约作家。
责编: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