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下)
16日下午我们乘大巴车去游览巴马长寿村。路上,导游小马语气沉重地说,广西还是比较穷的。中越边境的军事冲突持续了近十年,激烈的自卫战也打了近一个月,各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所以大家在路边的摊位买东西时无须搞价,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低价。我记住了小马的话,几天来在摊位上买东西都不还价,摊主说多少就给多少,一律用微信支付。先后买了些火麻酥、手串、小孩的玩具等等。
很快巴马长寿村到了。该村位于广西河池市的巴马镇,是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国内双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据普查,该地每十万人中就有百岁以上长寿者30.8人,居世界第一。这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分不开的。导游小马说,现今巴马大部分村庄的年青人都去深圳打工了,村里多是留守的老人儿童。
巴马长寿村并不大,但风景秀丽,一条河流蜿蜒其间。周围纤竹丽水,青山白云。村中主道上人们三五成群地来来往往,游客比本地人还要多。有的沿街购买纪念品,有的去拜谒长寿老人并合影留念。
下车前导游小马告诉我们说,拜谒长寿老人时最好送个红包,有个三五元就可以了,不用多。我拜谒了一位119岁的老人,敬送了他一个十元的红包。老人头发胡须都白了,满面红光,慈祥可亲,很精神。我心中默祝他寿比南山,幸福快乐。我们愉快地合影留念,
17日上午我们去了巴马的百鸟岩。百鸟岩位于甲篆乡西北的漠斋山下,实际上是个地下大溶洞,是大自然几亿年来的杰作。又叫水泼天窗、延寿洞,更因洞内燕子栖集,蝙蝠掠飞,又叫百鸟洞。
广西一条叫盘阳河的河流自古屯白熊洞潜入山下,形成了1000多米的暗河后,从此洞流出。溶洞口宽50米,高16米,一扇石壁又将其分成左右两个洞口,内侧相通。洞深500米,蜿蜒曲折,洞中水平如镜,深不可测,宽处40米,窄处10米, 其中岐洞及分叉水道不可胜数。
从洞中向外看入口处,三角形的洞口如画家订做的景框,把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飞鸟、翠竹、水面组成了绝妙的画面,人若其中之游仙,令大家倾倒。
我们十人乘一小游艇进入洞内,由当地一女导游一路介绍,用一个小激光手电筒照明。小艇慢慢向洞里开去。洞中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水碧石青,特别是伴随着游船的前行,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天窗。因进出要经过“三明三暗”,故似有经历过“三天三夜”的神奇感受。整个洞仿佛一座装饰华丽,景色莫测的水下龙宫。进洞出洞用了40多分钟,这一进一出恍如隔世,令人感叹不已。
百鸟岩是广西巴马一景,说它是一景,是因此处有,彼处无。欣赏产生美,期待明年再去巴马百鸟岩游览一番。
去广西旅游前,老伴说,太远,不适合老年人,不确定性太多。你疯得光想出去,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吧。我说这次来回乘火车,双卧,都是下铺,带队的小倩说过这次都是夫妻两人作伴,所有景区都不用爬山,他才勉强同意。游览了几个景区后,他不无感慨地对小倩说,不累,吃得很好,住得也不错,几个景点太好了,头晕的感觉也轻多了。小倩笑着说:丁老师,不虚此行吧。他连说是的,是的,真的不虚此行呢。
真的不虚此行!中国有很多很多美丽的山山水水,看不尽,游不完。
由此,我深深感到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17日下午3点多回到邢台。说来也怪,去了一次广西,心里和广西的一切亲近起来。这些天来,不由自主地关注着广西的天气和人民的生活。又从电视上看到,那儿某些地方连下暴雨,洪水泛滥成灾,大街上的积水没过了膝盖。我心中默祝那儿的情况尽快好起来。
近日,在我订阅的《特别关注》杂志的第6期里看到了一篇题为《不如见一面》的文章,说的是一位广西壮族偏僻山区的年轻人在辽宁丹东服兵役的故事。我满含热泪一连看了好几遍,又给老伴讲了好几遍。
作者简介:王新军,女,毕业于河北师大外语学院,中学高级教师(退)。喜写散文,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老人世界》等纸媒及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