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夫的作品
001《退休那天》
赶上了一场大雪
没头没脸地下
一个煤黑子退休
下就下了
至于下这么大吗
下的越大
越觉得这场雪啊
好像专门跑来
讽刺我的
❊ ❊ ❊ ❊ ❊ ❊
🌹【吉特赏评】
《退休那天》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退休那天遭遇大雪的复杂情感。大雪的“没头没脸”下,既描绘了自然现象的强烈,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无奈。煤黑子对雪的质问,实际是对命运不公的抗议,却以幽默方式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坚韧与自嘲。
🔸🔸🔸🔸🔸🔸🔸🔸🔸
亚夫的作品
002《夫人和儿子吵架》
小常情况下
我会倒向儿子
大常情况下
我会倒向夫人
正常情况下
她们不仅母子连心
而且很快联手
把我推下水
❊ ❊ ❊ ❊ ❊ ❊
🌹【吉特赏评】
《夫人和儿子吵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一种常见情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小常”、“大常”和“正常”三个词汇,既形成了对比,又增添了趣味性。通过描述“我”在家庭冲突中的尴尬位置,以及母子联手对“我”的“攻击”,揭示了家庭成员间的微妙关系和幽默氛围。作品富有生活气息,令人会心一笑。
🔸🔸🔸🔸🔸🔸🔸🔸🔸
亚夫的作品
003《除不尽》
除恶的人,斩草的人
都喜欢用除法
但有些先天之数
除不尽的
所以牧羊人
和失散的羊群
说回来又回来了
❊ ❊ ❊ ❊ ❊ ❊
🌹【吉特赏评】
《除不尽》探讨了“除恶”与“斩草”的深层含义,以及生活中无法完全消除的“先天之数”。诗人通过“牧羊人”与“失散的羊群”的隐喻,表达了即使努力追寻和弥补,有些事物依然难以完全掌控的哲理。作品通过日常事物传递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
亚夫的作品
004《 残 荷 》
残荷扭曲着
像一根根大钉
把暗流涌动的荷塘
牢牢地
铆在了冰面上
❊ ❊ ❊ ❊ ❊ ❊
🌹【吉特赏评】
《残荷》生动地描绘了残荷在冰面上的坚韧形象。诗人以“大钉”作比,将残荷的扭曲姿态描绘得既形象又富有力量感,同时“暗流涌动”和“铆在冰面上”的对比,不仅突出了残荷与寒冷环境的对抗,也暗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作品短小精悍,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
亚夫的作品
005《带一岁多的小孙子看蚂蚁》
他第一次见到蚂蚁
就起了杀心
❊ ❊ ❊ ❊ ❊ ❊
🌹【吉特赏评】
《带一岁多的小孙子看蚂蚁》通过描绘小孙子初见蚂蚁时的反应,展现了孩子天真无邪与好奇心并存的一面。然而,文章提到“就起了杀心”这一描述,虽可能只是孩子出于本能的好奇与探索,但这样的用词略显沉重,可能会让读者产生误解或担忧。
🔸🔸🔸🔸🔸🔸🔸🔸🔸
亚夫的作品
006《和平问答》
一个吃鸽子的人
做了和平使者
上帝说
请相信他吧
他吃鸽只吃肉食鸽
❊ ❊ ❊ ❊ ❊ ❊
🌹【吉特赏评】
《和平问答》巧妙地探讨了和平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吃鸽子的人”这一角色,象征性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复杂。尽管这个人吃鸽子,但上帝却建议人们相信他,因为他只吃“肉食鸽”,这一细节为诗歌增添了深意,引人深思。作品富有哲理,让人在反思和平与人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
亚夫的作品
007《梦里能听懂鸟语》
鸟儿把我唤醒了
醒了
就再也听不懂鸟语了
❊ ❊ ❊ ❊ ❊ ❊
🌹【吉特赏评】
《梦里能听懂鸟语》作者通过“鸟儿把我唤醒了”这一生动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诗意的梦境。而“醒了,就再也听不懂鸟语了”一句,既表达了醒来后的现实失落,也反映了人们对纯真与自然的渴望。作品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
亚夫的作品
008《黑的错觉》
看见了乌鸦
我还以为是煤呢
一群,一群的飞走了
❊ ❊ ❊ ❊ ❊ ❊
🌹【吉特赏评】
《黑的错觉》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视觉上的错觉,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作者将乌鸦与煤相比较,通过“我还以为是煤呢”一句,巧妙地捕捉了观察者瞬间的心理变化。诗歌的结尾“一群,一群的飞走了”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错觉的消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
亚夫的作品
009《煤堆里也有蚂蚁》
但很少有人发现
它们的搬运
是黑色的
❊ ❊ ❊ ❊ ❊ ❊
🌹【吉特赏评】
《煤堆里也有蚂蚁》以“煤堆”和“蚂蚁”这两个看似平凡却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展示了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美和力量。诗人巧妙地利用“黑色”这一色彩,既描绘了蚂蚁在煤堆中劳作的场景,又暗示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这首诗意蕴深远,让人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值得反复品味。
🔸🔸🔸🔸🔸🔸🔸🔸🔸
亚夫的作品
010《煤虽然黑》
却不像墨缸
该黑的黑
该白的还白
❊ ❊ ❊ ❊ ❊ ❊
🌹【吉特赏评】
《煤虽然黑》描绘了煤的特性,通过对比墨缸,突出了煤的自然本质。诗中“该黑的黑,该白的还白”既是对煤的直观描述,也隐含着一种哲理,即事物应保持其本真,无需过多修饰。作品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用煤的自然属性映射出人性的真实与纯粹,给人以启迪。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
亚夫的作品
011《煤烧成灰还是黑的》
我怀疑
有人故意
给它颜色看
❊ ❊ ❊ ❊ ❊ ❊
🌹【吉特赏评】
《煤烧成灰还是黑的》诗人通过“煤烧成灰”这一常见现象,巧妙地表达了对于事物本质不变的观察与质疑。诗句“我怀疑/有人故意/给它颜色看”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人为因素的敏锐洞察,使整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炼的表达,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
亚夫的作品
012《煤是木头的肉身舍利》
一只黑木耳
是前世的
倾听
❊ ❊ ❊ ❊ ❊ ❊
🌹【吉特赏评】
《煤是木头的肉身舍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隐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诗人将“煤”与“木头”进行隐喻性联结,将煤视为木头的“肉身舍利”,展现了物质转化与生命轮回的哲学思考。而“一只黑木耳”作为前世的倾听者,更增添了一层神秘与超然的意味。作品构思巧妙,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
亚夫的作品
013《出家门往西走》
隔两家
是童装店
隔六家
是寿衣店
从童装店到寿衣店
不疾不徐
我走了八十三步
夫人比我多走了九步
❊ ❊ ❊ ❊ ❊ ❊
🌹【吉特赏评】
《出家门往西走》这首短诗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流转。通过描述从童装店到寿衣店的日常步行,诗人巧妙地隐喻了从童年到暮年的生命旅程。八十三步与夫人多走的九步,不仅体现了距离的微妙差异,也象征着人生经历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