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亲节遇上5.12
今年的母亲节有点特殊,特殊的和5.12是同一天。
在2008年之前,5.12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但是,从2008年开始,一切都变了。
那一年,我在烟台开发区八角镇的一家外企上班。依稀记得,新闻里报道四川那边的一个市地震了,当时没有太多的伤感,简单的认为不过是天灾而已。直到看了新闻逐层深入的报道:震区高大的建筑物瞬间夷为废墟,倒塌的房屋像被巨大手掌捏碎的玩具;直到看了那一幕幕生命凋零的的画面,我破防了。
一位年轻的母亲,她努力蜷缩着,用自己的瘦弱的躯体造出一个小小的保护空间,里面是一位婴儿。母亲的乳头,就在孩子的嘴边。她保持着这个姿势,直至生命消逝。我再也控制不住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下来。那位柔弱的妈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尽办法给孩子留下一线生的希望。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汶川地震,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尽管我们都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去认识。生而为人,即便铁石心肠,直面这种场景也会热泪盈眶。
一位面容姣好的播音员,在新闻直播间播报死亡和失踪人口的数据时,她几度哽咽。没有人因为她的失态加以责怪,因为她也是一位普通的人。她也是一位女儿、一位妻子、一位母亲罢了!那一连串的冰冷数字,代表的是一条条消失的鲜活生命。一个不知名的小小村落,坐落在山谷之中。当地震来临时,整个村落瞬间被山石吞没。村落里的所有人,没有来得及留下只言片语,就静悄悄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不知要到何时,他们的遗骸才能被人们挖掘出来,他们曾经的生活状态才能重见天日。
我们都是普通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也会彼此嬉笑怒骂。没事的时候,我们也会相互挤兑,说山东侉子,江苏蛮子,相互嘲笑你们家偷井盖,他们家出响马。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人人皆有守土护国之责!这个国家,是你的,也是我的。这块土地你在守护,也请允许我与你一起守护。
山东日照的一个小山村里,村民们通过电视,了解到当时地震的情况,当看到那惨烈的画面,人们无不深感悲痛。十位农民,驾驶着一辆农用三轮车,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带着对灾区人民无限的爱,带着准备捐赠的方便面,以及煎饼大葱和水便上路了。他们的行为,让我想起三年抗疫中一位逆行者的话:“没有钱,我可以出力啊!”想到这里,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眼睛。
当年的川军,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他们摒弃前嫌、放弃内耗,毅然出川抗战。350余万蜀中子弟,归者十之不足一。近百年后,有着沂蒙奋进精神、有着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山东人民也义无反顾的去帮助你们——我们的兄弟姐妹。尽管口音各异,尽管生活习性略不相同,可我们都是华夏民族,我们都流淌的红色的血液,都流传着红色的基因,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家喻户晓的台儿庄战役,是一次大会战,大决战,是中国军队正面抗战的一次重大胜利。滕县,是一个位于鲁南地区的小县城。藤县会战是台儿庄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军名将王铭章,率领所部不足3000人,直面近十倍日寇的疯狂进攻。王将军不畏强敌,毫无惧色,誓与藤县共存亡。王将军的忠骨在1938年3月17日永远留在了齐鲁大地,王将军的忠魂亦将彪炳千古、永垂汗青!将军曾坦率直言:“以川军薄弱的兵力和武装,担当津浦路上保卫徐州第一线的重大任务,力量不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身为军人,牺牲原为天职,现在只有牺牲一切以完成任务,虽不剩一兵一卒,亦无怨尤。”这就是川军的决心,这就是川军的硬骨,这就是川军永不磨灭的信念。壮哉,我川军!伟哉,我川人!
那一天,我满含热泪,捐了工作后的第一笔款。我知道,捐出的是对这场灾难中幸存者的一丝抚慰,是对这场灾难中不幸离世同胞的一份怀念。我不过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却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浩瀚之海,由诸多小溪集力汇成,巍峨之峰,由众多山石努力铸就。刀劈斧剁的天地间,是不畏艰险、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人。
这就是我们的国度,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文明,这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力量泉源!
十五位跳伞的勇士,是写好遗书的,因为他们是盲跳。五千米的高空历来被视为伞兵的禁区。当命令传达下来,没有人迟疑,他们义无反顾的纵身一跃,把生的希望留给灾区,把死的风险留给自己。 “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这短短的十个字,诠释了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叫人民子弟兵。他们来源于人民,他们服务于人民。他们是国人的子弟,他们是祖国的钢铁长城!
当我再次刷到那个哽咽的播音员时,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的眼眶红了又红。当你看到一座曾经生机勃勃的小学,只剩下满操场的书包时,请问: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位孩子,都是被家庭宠爱的宝贝,他们甚至还没来得及长大,就匆匆凋零。如果不是这场灾难,他们可以过得很好。他们可以俯阅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涉猎自己喜欢的行业、可以偎依在妈妈的身旁…
呜呼!逝者已去,唯有生者多坚强!
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如果有来世,他们也该读高中了。我是一位无神论者,却又多么希望能有来世。
母亲节,从来没有让我如此伤感。当母亲节遇上5.12,这是一场对心灵的洗涤,这是一场无声的教育。这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诲,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愿我们活在当下,善待母亲。唯有努力工作、及时尽孝,方不负母亲给我们住过最贵的房子!
作者简介:刘阳,山东临沭人,临沂市散文学会会员,烟台市散文学会会员。文章见于《家乡》《作家美文》《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中国诗歌文学精品》《北海文学》《烟台散文》《青藤文学》《临沂散文》《双月湖文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