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邀点评嘉宾简介:
毛梦萱 原武汉市江夏电视台副台长,普通话一级甲等,国家一级播音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朗诵、主持考级考官,湖北省长江读书节领读者,武汉市市级百姓宣讲员,首届“荆楚朗诵之星”,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江夏区工作部主任。
《朗诵语言的正确发音》(点评嘉宾文稿)
作者:毛梦萱
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诵友、听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来到武汉炎黄文化读书朗诵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朗诵艺术!
首先,我要感谢武汉炎黄读书会的总策划代总老师的提携和抬爱,让我担任第7期朗诵会的点评嘉宾。其实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一个普通的朗诵爱好者,也还在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当中。比如我每周日要跟着著名的播音指导、朗诵艺术家柳棣老师在学习朗诵,从第四期开始到现在的第十期,我做过老师的朗诵研修班的研修生;我也不曾错过省朗协举办的每一次“会员大讲堂”课程,特别是对我们省朗协会长、老师们的朗诵作品,都认真的聆听学习;不放过向每一个朗诵流派的优秀老师们学习的机会,比如:著名的唱诵艺术家胡乐民老师、最近视频号上很火的朗诵、配音、解说家周扬老师,还有跟着阳春巴人网络艺术学院教配音的曾经相聚老师也学习了三个学期的配音,获得了阳春巴人网络艺术学院朗诵班和配音班毕业朗诵会优秀学员。也包括我们武汉炎黄读书会前面六期各位诵友的朗诵和名师的点评,我都认真的聆听和学习了。特别是刚才也聆听了我们的八位诵友的朗诵,这些学习都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当代总邀请我来做嘉宾点评时,我推辞再三,但是代总的盛情难却。我说:“聊点什么呢?那就请代总命题我作文。”于是,代总就给我出了这道《朗诵语言的正确发音》的题目。
我们知道读一篇文字作品可以分为4种形式,1、阅读,2、朗读,3、诵读,4、朗诵。这四种形式,需要我们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来表现出来了。有人爱好朗诵,急于求成,忽略了朗诵的基础和基本功的训练,结果,在朗诵中,缺乏正确的发音方法,使朗诵不能达到完美的高度,略有瑕疵。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就是《朗诵语言的正确发音》。好,那我们就言归正传,一起来聊聊朗诵语言的正确发音。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把朗诵语言的正确发音这几个字分开来说一说。
首先说什么是朗诵?有人简单的从字面去解释,说朗诵就是响亮的、有抑扬顿挫腔调的念文学作品。这个解释也不错,但是,这种简单化的定义远没有把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朗诵全面准确的表达出来。那么究竟什么是朗诵呢?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它是用明亮及根据艺术处理所需的可控音量,用清晰正确的读音,配合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用真挚感情把书面文字作品变成具有声音美感、视觉美感和情感意境美感的生动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再往广泛一点说,朗诵是集文字学、语言学、音韵学、发声学、形体学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所以,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朗诵,就是因为朗诵包含了这么多的美的东西。
那么,朗诵是用什么来呈现呢?这自然是我们的语言。有人说,这简单,就是说话嘛。我们来看一下《现代汉语词典》给语言下的定义,它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语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有多个种类,有汉语即普通话,有少数民族语、外语、地方方言等等。我们今天讲的朗诵语言是以普通话为主的朗诵语言。大家都知道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用普通话朗诵呢?
二
有的朋友说。我普通话说的不好,我用方言朗诵可不可以?有的朋友说,虽然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但是我的激情很饱满,感情很到位。
首先说用方言朗诵不是不可以,但是它必须是朗诵会或者是组委会规定允许用方言朗诵的环节。第二,普通话是国家倡导推广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作为朗诵者,有责任有义务,用朗诵的形式推广普通话。如果我们的普通话不过关,我们在朗诵作品的过程中,既要想着这个字怎么发音,又要顾及这段话的感情,那怎么能很好的表达朗诵作品呢?那就很难更好地表现朗诵作品了。而且,在推广普通话中,也不能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假如,我们把普通话比作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一个漂亮的青花瓷碗是一首文字作品,碗里面装的是非常好吃的白米饭,也就是我们用声音、语音、感情二度创作的有声语言,而听众就是吃饭的那个人,假如你的发音不准确,甚至发错了音,读错了字。那么让听众或者是观众,就犹如吃饭时吃到了沙粒般倒了胃口。
那么,现在我们把“朗诵语言的正确发音”这9个字串连起来,就不难看出,我们既然采用的是普通话的语言朗诵,我们就要遵循普通话的规定和要求,首先要学好普通话,说准普通话。
那么,普通话又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早在二十年代初,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凡是从事播音的专业人员,应达到普通话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水平。省市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必须达到一级甲等,区县级播音员可以达到一级乙等。因为他们在话筒前、屏幕上担有普通话的推广和示范作用的责任。我当时从事播音工作,我就去参加了考级考试,拿到了一级甲等证书,这是普通话的最高等级。那是不是说,我达到了这个等级就不用再学习语言语音
了?不是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新的内容不断出现,普通话的考级内容,只是普通话语言语音中的浓缩部分,还有很多字词我们没有读到,甚至现在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2023年9月,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新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公开发行,在原版的基础上,话题总数由30则增至50则,并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也就是说从今年1月1号开始,我们所使用普通话的发音就是要按照这个新的版本的标准去发音了。
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普通话测试的部分内容,这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吧。从事语言专业的工作人员,如播音员主持人、教师、文员,包括大学生以及普通话爱好者,他们都会要考一个普通话等级证,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为了系统的学习。无论你是普通话考级,还是想学好、说好普通话,你都必须过这四关:1、读准单音节字词。比如:内、那、脑、奴;2、读准多音节词语,如:成功、冷冻、能动;3、朗读短文。说到朗读,有这么几个词,大家需要了解和区分开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朗读、诵读、朗诵,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大家知道阅读,阅读是眼睛看,默默的、不出声的在心里读。
三
朗读,是声音洪亮、清晰的、大声的、把作品读出来。但它绝不是像机器人一样见字出声,而是有主谓宾语义完整,有感情的读出来,它和阅读正相反;那诵读呢?诵读,是眼睛看到,心里想着,思考着,然后再把它朗读出来;朗诵,就更进一步了,朗诵是建立在诵读基础上,通过你的声音,从艺术的角度,从感人的角度上来说,它是能够浸润人的心脾,能够打动你,让你产生共情、共鸣,朗诵是有感受的一种语言艺术活动。朗读、朗诵、诵读这三者,虽然有区别,但是它们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是口头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而这语言的发音是有统一和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上的内容,大家有时间可以去学习和看一看。前面我们说了普通话考级要过三关,这第4关是命题说话。
有很多朋友跟我说,我的读字、读词都没有问题,但是说的普通话还是跟标准的普通话不一样,朗诵的作品也和别人朗诵的不同,尤其是测试的时候“说话”一项得分不高。我们看一下考级测试中的命题说话的要求,这样你就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说话分6项:(1)语音标准程度,(2)语汇语法规范程度,(3)自然流畅程度。(4)说话的时长(5)是否离题、内容雷同,(6)无效语言。现在我们只说前三项:(1)语音的标准程度,它的分数占的比例最高25分,可见,语音的发音正确与否是第1位的。所以,我们在朗诵中,包括朗读、诵读,即便是阅读,我们都要养成读准字音的习惯,不要把方言的腔调带出来了,比如:婆婆po(二声)po(轻声),东北方言pe(二声)pe(轻声)武汉方言po(上声)po(一声)。在考级中对语音错误多、方言重者扣13 、14分。(2)语汇语法规范占10分,也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你所说的语言、语法包括你使用的词、词组和句子是否规范,你表达的意思是否清楚?对语汇、语法屡有不规范的这种情况扣3、4分。(3)自然流畅占5分,如有口语表达差,像背稿子,有颗粒状(一个个字的蹦),语言不连贯,语调生硬扣2、3分。
我认为,朗诵就是一种有艺术的说话和交流,所以我们说,朗诵语言它是以上所有内容的综合体现,缺一
不可,缺少哪一项,都不能完美的表达出文字作者他的真实意图,真情实感和真正的目的。
那么我们在朗诵中又如何做到语言的正确发音?具体怎么做呢?我想从以下三(四)个方面说一下
一、做足功课,认真备稿。这个备稿的备,它不是背诵的背,是准备的备。在你选好了你要朗诵的文稿后,首先把它打印出来,然后把作品通读一遍,了解它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及作品的中心思想,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欧震的《月光下的中国》、食指的《相信未来》,这些作品都是我们选取朗诵最多最喜欢的朗诵作品。他们都是有着一定创作背景的,诗境如心境,只有我们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心情,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二度创作朗诵作品,达到最佳的朗诵效果。
二、标注读音、训练难点。分析完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中心思想后我们再朗读一遍作品,这个时候,只需要你读音,找出不认识的字,或者是模棱两可,拿不准的字音,查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可以查找上一期高梦老师推荐的新华字典(12版),这是最新版本,读音更标准。把这些读不准、容易读错的字标注上汉语拼音,以利你记不住它的音的时候,看到了标注的拼音,立刻提醒自己。我之所以,在选择了朗诵作品后,首先要把它打印出来,就是要在上面反复的备稿、标注上容易读错的音和重音,这也是我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养成的好习惯,沿用到至今的朗诵上。
四
上面我发的这几个图片,就是我在学习、朗诵和备稿的时候所做的一些笔记。下面我们再简单的讲一下汉语拼音中容易发错音的声母和韵母,这是我们生活中和朗诵中经常遇到的。
汉语语音学把一个音节分为声母、韵母两部分。声母就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辅音声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对于我们湖北武汉人来说,在这21个声母中,平、翘舌音是难点中的难点,比如:z、c、s、zh、ch、sh、r和舌尖中浊鼻音n、舌尖中浊边音l。我们看一下两词的对比:
z zh
资源 — 支援
c ch
粗布 — 初步
s sh
高三 — 高山
r er
日子 — 二月
n l
女客 — 旅客
当然还有唇齿清擦音f的发音,如:非凡、肺腑;舌根清擦音h的发音,如:辉煌、呼喊;舌面音j、q、x的发音,如,j:焦急、结晶,q:千秋、欠缺,x:现象、小心。这几个音,也是我们常说的尖音,发音时,不要咬的太死,要让气流要通畅。还有一个,就是读音中词的轻重格式的问题,比如:中重格式:大衣;重中格式:设备,以及中中重、中重轻、中轻重、中重中重、中轻中重等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和练习的。
韵母中的鼻韵母是难点,普通话中带鼻尾音一n的韵母,称为前鼻音韵母,带有鼻尾音一ng的韵母称为后鼻韵母。前鼻韵母有8个,分别是:an安en恩in阴un晕ian烟 uan弯van冤uen温。
后鼻韵母也是8个,分别是:ang肮eng鞥ing英ong、iang央、uang汪、ueng翁、iong拥,简单的说,后鼻韵母就是n+g,说的我们明白一点儿,这就是通常说的,加了个g,就是后鼻韵母,没有加g的就是前鼻韵母。我们已经感觉到了,这前后鼻音的发音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这在很多的方言区、在生活中和朗诵时,有一些人并不能将两者完全相区分,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特别的加以训练,如果你还不熟练的话,就在文稿上加以标注,时刻提醒自己,反复的练习,这样次数多了,就记住了。
三、提升技巧,传情达意。在朗诵中停连、重音、语气、节奏,是传情达意的重要技巧。
五
停,是停顿,连、是连接,一般统称停连。
停:是停顿,指在语流中,出现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组之间、词与词之间的声音或长或短的休止、中断的地方,就是停顿。 连,是指连接,在语流中那些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尤其是有标点符号而不休止、不中断的地方,就是连接。我前面发的那个图片里,它有标点符号,我又把它连起来,我在底下划了一个小弧线,这就是这个地方提示我要把它连起来读。日常生活中我们说话都要时停时连,一方面是表达清楚意思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呼吸的生理需要。那么在朗诵中很多人却该停的时候不敢停,该连的时候不敢连,这就会造成在错误的地方停连。听起来机械呆板,甚至造成意思上的错误或者是感情上的偏差,所以,准确而大胆的停连,是需要后天不断的琢磨感悟才能把握的。
下面说一下重音,是指在语流中被强调突出的词。短语或某个音节为使听众更准确的把握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体现。切记不要处处都重音,听起来反而混乱一团。那么怎样确定重音呢?1、突出语句目的中心词;2、体现逻辑关系的对应词;3、点燃感情的关键词。例如:“我知道他会吟诗”。重音不同,这六个字至少有6种表达意思。表达的技巧:它可以突出,可以大声,可以慢,可以快,可以虚实。你的字音不同,放的地方不同,它的意思就不同。
语气,语气是指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在统一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每句话都应该有具体鲜明的感情态度和随之产生的语气的变化。在处理语气时,要注意三点,这就是:贴切、丰富、深刻。 下面来看节奏,节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音乐的节拍,钟表的嘀嗒声,火车的咔哒声都是节奏。有的人雷厉风行,有的人慢条斯理,这叫生活的节奏。那么在朗诵中节奏是指由全篇作品生发出来的,由于朗诵者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成的回环往复。节奏可分为:轻快型、凝重型、舒缓型、紧张型、低沉型、高亢型等。
四、找好基调,把握情感。在准备朗诵之前,我们要找出这篇作品的朗诵基调。什么是基调?基调,是指我们朗诵一篇作品时,所把握的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一篇作品的感情运动千变万化,但是基调只能有一个,朗诵者的思想感情无论如何纵横捭阖,都要以同一个基调为基础,最终也要回归到这一基调上来。它是雄壮、高昂、昂扬的,还是低沉、宛转的或者是亲切诉说的?基调的确立,要与文章的主次中心、目的相结合来考虑。
总之,要想成功的朗诵好一部作品,我们还有许多语言中的发音问题、技巧问题以及感情的表达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多多的探讨、了解、学习和训练。就要像语言艺术家张颂老师说的,针对一篇作品,理解是基础,你对它不理解,你就说不出来所以然来。
六 目的是统帅,一切的语言活动都是由目的来统帅和支配的;感受是关键,我们要由衷地去感受作者在文中的字、词、句的所想所写,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表
达出来;感情要运动,在朗诵中感情要随着事件的进展而波动、运动;声音要变化,但抑扬顿挫、停连、语气、节奏要得当;状态要自如,要符合逻辑规律。
以上是我在朗诵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仅供爱好朗诵的朋友们参考。
今晚我们有8位诵友展示了他们的朗诵作品,也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这里有好几位诵友是在我们炎黄读书朗诵会,经过多次朗诵锻炼和受到老师们指导的诵友,还有郑小平、龚丹两位诵友,是来自我们江夏区工作部的成员,是我的良师益友。所以,在你们面前,我不敢说是点评,只是与大家一起探讨朗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诵友们批评、斧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