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祭孔子
文/沈妙忠 诵/雪花飞舞
结束内蒙古三天游程,下午四点来钟在呼和浩特上火车前往山东。火车沿着阴山向东开,一边是山脉,绵延起伏,一边是草原,辽阔无边。太阳透过云朵,投射下时强时弱的光,使得山脉和草原不时变换着明暗的色调。夕阳西下,火烧云又给山脉、草原抹上淡淡的红色。车窗外敕勒川特有的景象,一直吸引着我的双眼,天黑下来看不见了,才恋恋不舍地爬上卧铺睡觉。第二天醒来,火车早过了北京、天津,进入河北省沧州地面,眼前已经不再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大漠风光,而是村庄星罗棋布,青纱帐郁郁葱葱的华北平原了。
上午十来点钟到达济南,一刻也不停留,改乘汽车直奔曲阜,去朝拜孔子。曲阜因为出了个孔子而享誉天下。1961 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把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列入其中。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公布,将曲阜“三孔 ”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子称得上是中国读书人的祖师爷。他打破“学在官府 ” 的传统,创办私学,聚徒讲学,弟子三千,“诲人不倦 ” 。 晚年删《诗》《书》、 订《礼》《乐》、 赞《周易》、 修《春秋》, 集夏、 商、 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几千年来,孔子备受推崇。 从汉朝封他“褒成宣尼公 ” 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加封,唐朝封他“文宣王 ” ,至清朝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 。 以前儿童启蒙要拜孔子像,举行入“孔门 ” 的仪式。现在我国在海外开办的汉学院也取名 “ 孔子学院 ” ,可见孔子地位的崇高,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符号。
汽车开往曲阜,我不免心中怯兮兮。因为我曾经对孔老夫子有过大不敬。那是“批林批孔 ” 的时候,我刚到团政治处当报道员,受命写批孔文章。当时我没有读过诸子百家,对孔子的了解一片空白,只从报纸上得知他姓孔名丘,排行第二, 所以叫他 “ 孔老二 ” 。 除此之外,我根本不知道孔子是何许人也,批他什么更是一头雾水。领导在禁书库中翻出一本《论语》,让我们寻找批判在靶子。我找到这么一 段:学生问孔子怎样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学生问孔子怎样管理花木,孔子说我不如老圃。有了,就抓住这两个 “ 不如 ” ,批判他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草包。我第一篇印成铅字发表的文章,竟然是批孔,注定今生难入“孔门”了。
还好,孔老夫子不小气,没有将我拒之门外,我跟着导游举起的小旗子一步跨进孔庙的大门。曲阜孔庙的规模肯定是全国第一:三路布局,九进庭院,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排列,比北京国子监的孔庙还要大。飞檐翘角的宫殿式建筑,粉饰着红、黄两种颜色,强烈地显示出皇家的威严气派。那风化的地砖,那千年的古柏,那高大的碑石,处处让人感受到悠远厚重的历史。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更是气势非凡。大成殿正中是一尊孔子坐像,看上去善眉善眼,却有一股师道尊严的威势,不由让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孔子坐像上方挂着两块匾额,一块写着“万世师表 ” ,一块写着“斯文在兹 ” 。我曾经指鹿为马地批判过孔子,应该赔礼的,在孔子坐像前,我双手合什举在胸前,心里默默地说着: “对不起了,孔老夫子。 ”
游览孔庙那一天, 正好遇到 一 场 祭孔典礼。红地毯从 大成殿前的平台铺起 ,一直铺到前方 二 三十米处孔子讲过学的 “ 杏坛 ” 。 红地毯上几十个人错落有致地排着队伍,个个身穿红色宽袖大袍,束发戴冠,右手托两根羽毛,左手横一截木棍。音乐响起,他们弓腰仰身,前后左右,整齐地跳起舞来。那音乐是远古传来的,那舞姿也是平生第一次所见,我看不懂这音乐和舞蹈表达什么意思。导游介绍,他们跳的是祭祀乐舞,集乐、 舞、 礼为一体,有“闻乐知德,观舞澄心,识礼明仁 ” 的作用。我天生愚钝,听了导游的介绍,依然不懂从哪里看出“知德、 澄心、 明仁 ” 来。 那条写着 “ 某某房地产公司祭孔典礼 ” 字样的横幅,同样让我看不懂。造房子与孔子有什么关系呢?当年读书人都批孔,如今生意人也来祭孔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不管怎样,祭孔典礼使死的文物添加了活的人气,让游客看到了乐舞的热闹场面,也是好的。
游览孔庙、孔府、孔林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始终没有想明白。当年“批林批孔 ” 究竟是这么一回事呀?孔子是文人, 林彪是武将,而且时隔两千多年,怎么捆绑在一起批判呢?记得批判时有 一个铁证,林彪亲笔题写过“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 的条幅。难道是因为 “ 克己复礼 ” 出自《论语》,所以跟孔子是一家?那么,伟人诗词中也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的句子,这又怎么说呢?况且,几乎所有的人,手写或者口说,都使用过“三十而立 ” 、 “ 温故知新 ” 、 “ 匹夫不可夺志 ” 等《论语》中的话,这能说大家都是 “孔门” 中人了?真是弄不懂呀。
作者简介:沈妙忠,1952年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一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文学写作主要有散文和格律诗词,作品发表于《解放军文艺》、《人民海军》报和省市报刊。
朗诵:雪花飞舞 退休,喜爱朗诵,用心体会文字,用声音诠释文字,让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