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40周年回眸
吴立国
1983年因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原清江市被划为清河、清浦两个区,1984年3月18日,清河区管辖的里运河北岸唯一的原清江市城北街道也被永远定格在这个年代。
从此,南至里运河北岸、北到第一人民医院、东到钵池吕莊、西至杨庄油库(以上界址以城市户口所在地为限),被划分为长东、长西、淮海三个街道,清河区长东街道办事处由此而产生。而“城北” 这个称呼被两区划分后的清河区里运河北片半个郊区冠名为“城北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巨变,街道也发生翻天覆地令人欣喜的变化,40年来长东街道历任了12任党(工)委书记和19任办事处主任(为尊重和保护个人姓名权,这里不一一列出)。 街道经济颇有基础。长东街道当时下属企业有:线织厂、化工厂、彩印厂、糕点厂、塑料厂、玻璃厂、衬衫厂、服装厂、家具厂、建材厂、砂粉厂、农机厂、机筛厂、新新鞋厂、社会福利厂(90年左右被区民政局接收)、展销门市部、供销经理部、运输站、建筑站、废品收购站、爽风商店等单位,还有部分居委会的小门面小作坊,业务上分属区经委和城镇集体联社指导,整体经济规模也曾是市、区的亮点。在九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全面放开,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街道企业的逆势全部凸显出来,底子差、基础薄、设备老化、职工素质跟不上、技术力量滞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资金短缺严重等等,导致企业日益萎缩,渐渐呈现出停产倒闭的状态,而职工要生活要生存,导致群访集访、上访堵门的情况经常发生,正常的工作秩序被干扰,街道到市、区政府门口带人劝返成为常态,但问题终究要解决,即对现有厂房、土地、设备资产盘活出租、向上争取解困资金缓解一时困境,当时的艰难局面现在街道人是感受不到的,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企业改制的全面推进,完成了所有街道企业的清算改制、职工的身份置换,从此结束了街道存在下属企业的历史使命。
行政区划紧跟时代。1984年3月份,长东街道区域南至天津路(里运河北),北至废黄河,西临淮海北路,东到翔宇大道(含铁牛路的健康东村,即现在的万达广场北面),有8个居委会分别为:铜元、闸北、新村、立新、三门、红旗(娃娃井)、越河、水渡,期间曾成立水门桥、新建、工农兵、沈阳路居委会,最终落实下辖兴隆、工农兵、黄河南、北新村、新村、立新、沈阳路、三门、越河、清淮路10个居委会,2010年区划再次调整,黄河南、新村、北新村、立新4个居委会划归淮海街道;沈阳路社区划归水渡街道,长东街道下辖5个居委会,即兴隆、工农兵、三门、越河、清淮路(东长街是近两年才成立的新社区)。当初居委会人员每月工资是很微薄的,有的甚至不够维持家庭生活,更谈不上逢年过节的福利了,有的依靠辖区内单位的支持赞助,以及上级部门微薄的办公经费(远不够日常开支),或者依赖自有的小作坊、小门面所得收入发一点节日福利,当年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艰辛可想而知。这种窘境到八十年代末期才渐渐有所好转,居委会发挥的作用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地位日益提高,逐步转变为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福利待遇也大大提高,不仅工资有所保障还有各项财政补贴,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社区人员通过竞争考核还可以录用为公务员,或转为事业性质机关工作人员。回想社区发展史,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长东街道城市发展令人鼓舞,九十年代中期长东辖区唯有一个已停业产的宏利大厦11层高楼,基本上都是破旧不堪的小平房,为数不多的小楼房,东、西长街的后街背巷有的小巷狭窄的仅能一人行走,对面来人就要侧身相让,万一遇上消防事故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好在街道安全宣传工作到位,辖区群众防范意识很强,没有发生过较大消防事故。一到雨季,特别是同庆巷内水漫至膝盖,全是污水臭气冲天,交通特别不方便。从90年中期特别是到21世纪初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长东旧貌换新颜,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有新面貌,现代有轨电车贯穿整个长东区域,小区处处高楼林立,宽敞的道路畅通无阻,环境美化令人心悦舒畅,美食街小吃让人流连忘返,广阔的运河文化广场散步游玩人群如潮,长东的各项事业取得令人向往和羡慕的成就数不胜数。
安全生产成效瞩目。街道的安全生产多年来一直受到省、市、区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组织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例会正常、宣传深入、排查过细,整改到位、基础扎实、资料齐全。曾经令人担忧的随时可能发生爆炸、危及周围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辖区34台土锅炉全部及时清除,13家烟花爆竹经营点全部取缔,40年来全区域良好的安全环境得到有效保障,没有发生过较大或有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由于安全监管成效显著,街道被省奖励基层安监能力建设资金10万元,曾三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三次被评为市先进单位、连连被评为区先进集体,《中国安全生产杂志》曾刊登过长东街道安全生产先进事迹,《江苏先锋网》、淮安电视台《有事报道》亦分别报道过长东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长东的安全生产工作相当一段时间成为市、区基层工作典范。
时代的变化之快真让人感到刮目相看,时隔33年后2016年10月,清河、清浦两个区又进行了新一轮合并,成立了清江浦区,但那个年代的城北街道已经永远成为历史,留在一代人的曾经回忆中,作为一个在街道工作终生的老街道人,所经历的风雨坎坷、心酸艰难、经验教训,为街道获得的荣誉表彰是一般人感受不到的,真的由衷为今天街道的发展变化之大深感振奋和骄傲,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她凝聚了历届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全体同志的集体智慧、所付出的心血和辛勤汗水,是一届届街道人承上启下,辛辛苦苦、勤勤恳恳、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取得的丰硕成果。相信长东的未来在历届党工委、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街道全体成员及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承前启后的携手奋进中,各项事业必将更辉煌,前景更美好!
以上为本人对长东(长西、淮海)街道成立40年,以及从1968年10月工作到2021年9月,整53年正式离开街道工作岗位以来,对街道的深厚情怀和无比怀念、有感而发的一点感受和简要回忆,其中可能因年代较长记忆不全,如存在不完整的地方,请熟悉街道历史发展的老同事予以更正。
写于2024年3月18日
作者简介: 吴立国,1950年12月出生,197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0月因身体残疾留在街道基层工作,这一干就是54年,包括退休返聘又干10年安监工作。从清江市城北公社、城北街道到1984年3月划分到长东街道一直至今参加工作以来,在1983年前在街道(公社)从事政工、办公室、人武、民兵、人防、共青团、党委办、党务、政务、档案、文书、秘书、信访、城管、劳动服务等方面工作,1984年在长东街道期间任党委助理秘书、工业助理、经管办主任、安监办主任、工会副主席等工作,主要做经济管理、环保、工会、统计、科技、改制、物价、安全、消防、质监等项工作,一辈子服务于基层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