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伤医谁之过?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从昨到今,各大新闻网络平台都在报道浙江温州袭医案,人民在为失去一位好医生而惋惜之时,更多的是谴责行凶者之恶行。
2024年7月19日下午1时左右,浙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白象院区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一名男子把该医院一名心血管内科的医生砍伤之后,就直接跳楼自杀。这一起悲剧事故的发生,再一次把医患矛盾这一严峻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根据知情人透露,在7月19日中午一点十八分左右,其他医生都去午休和吃饭了。当时,心血管内科办公室只有李晟医生一个人,为了帮患者节省时间,一直加班没有去吃中午饭。当时,李医生正在和其他患者讲话,没有一点点防备之心,没注意凶手走到自己身边。之后,凶手直接对着李医生的脖子和后背连续捅刺。李医生被砍之后,大呼“救命啊”!但凶手却是杀红了眼,死死地抓住了李医生,连续砍了四刀。由于失血太多,伤势太重,最终还是未能抢救过来。
据称,该行凶男子因老婆去世心生怨恨,来到医院想报复,结果那时候办公室只有李医生在诊,悲剧就此发生。但关键的问题是,李医生根本不认识行凶者,更没有给他妻子看过病,如此荒唐的丧心病狂之举,令人发指。一直以来,医患关系都是社会最为敏感的一个点,数年前这样的案例颇为凸出。每一次袭医背后,总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只管造谣抹黑,污名化医生,人性的恶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此次温州袭医案后,亦有好事的喷子们不问青红皂白,在社交平台恶语相向。但公道自在人心,不少曾接受过李晟医生治疗的网民及时发声,他们集体回忆李医生治病救人时的专业态度,对李医生的医术和人品赞不绝口。从他们口中可以得知,李晟医生经常加班加点给医生看病,有时候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是这样一个爱岗敬业,情系患者的好医生,却惨遭杀害。这不仅仅是对和谐稳定的公然挑衅,更是一种资源损失。要知道,国家培养一个好的医生需要几十年,好不容易学有所成,在正当壮年可以为众多患者治病的年纪就这么没了,怎能不让人惋惜。行凶者杀害的不只是一个医生,他让众多等着医生治病救人的患者失去希望,让无数正在学医的医学生胆寒。一个学医有成的好医生,几十年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却救不了自己,这是何等的讽刺。
众所周知,暴力伤医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战争。医患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来源于体制,体制不健全,医院的公益性不足,国家对医保投入不够,导致体制的矛盾转嫁到了医患双方上,医患都怨声载道。做为患者,也要理性科学地对待疾病和医生,别看现代医学很发达,但其实局限性很大,很多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做为医生,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想把患者的病医好,但是当医生尽了力仍旧没能达到患者满意效果时,患者也要学会理解和体凉。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更何况有些疾病,真的是神仙也救治不了的。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就算华佗再世扁鹊重生,也是无能为力。
医院是个不设防的公共场所,任何人都可以毫无约束地携带任何东西自由出入。任何一个身体有病的人心理上都会不同程度地失去平衡,暴露“狼性”的可能性会大大高于常人,甚至时常会像一堆干柴似的见“火”就着。因此,有必要疾呼各级政府及全社会都来密切关注医生的安危,综合各方之力为他们保驾护航。要齐心协力割弃医患双方猜疑的“毒瘤”,调整彼此的心态,建立互信、互助、互爱的和谐关系。媒体也要建立正确的舆论风向标,让老百姓多了解医生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及时排忧解难,避免此类悲剧的重演。
(引用网络图片)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