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为落实课程的主阵地和教育教学的核心场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课堂的改革和创新成了教改的关键抓手。新课改中,先后涌现出了“杜郎口模式”“三标课堂”“衡水模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学习和热捧。那什么才是最好的课堂呢?
今天,读到青力的一篇小文《葛宏伟,从借用化用到原创——一个知名制片人的诗歌原创之路》,给了我们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7月5日上午一大早,葛宏伟先生就赋诗一首发给孟国泰先生共享:
山远月波长,暮云影潇湘,
醉应逐波梦,雨风此夜凉。
孟先生看后即做回复:改得好!
为什么孟先生要用“改得好”回复葛先生呢?原来,孟先生读后发现,这首诗是借用了宋朝诗人蔡松年《鹧鸪天·赏荷》里的诗句: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7月6日上午,葛宏伟先生再一次赋诗一首发给孟先生共享:
荷塘花里香,水面晚色芳,
胭脂色沉重,盘高走夜光。
孟先生仍然回复:改得好!
为什么孟先生仍用“改得好”回复葛先生呢?原来,孟先生读后再一次发现,这首诗是依然是借用了蔡松年《鹧鸪天·赏荷》里的诗句: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7月14日上午,葛宏伟先生第三次赋诗一首发给孟先生共享:
闲居西窗做,雨滴荷叶香,
蝉鸣起喧声,燕语倚雕梁。
孟先生回复:化用得精彩!
为什么孟先生此次用“化用得好”回复葛先生呢?原来,孟先生读后惊喜地发现,葛先生的诗不再借用了,开始化用创作了!葛先生化用了清朝诗人乔远炳《夏日》中的诗句: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他还化用了金朝诗人庞铸《喜夏》中的诗句: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7月15日上午,葛宏伟先生第四次赋诗一首发给孟先生共享:
云淡雾绕山,竹影梦里长,
溪水暮霞光,林青岁月香!
孟先生回复:佳作!
“佳作!”为什么此次孟先生回复得如此干净利落呢?因为孟先生发现,这首诗完全是葛先生的原创了!
7月17日上午,葛宏伟先生第五次赋诗一首发给孟先生高兴:
葳蕤菲散香,姹紫一芯黄,
夏时春艳色,翠青着妍装。
孟先生回复:又一佳作!
显然,葛先生的原创,再一次打动了孟先生。
7月19日上午,葛宏伟先生第六次赋诗一首发给孟先生共享:
白云漫天涯,卷舒渺雾纱,
雨风雷电闪,日出映红霞。
孟先生回复:佳作不断!
为什么孟国泰先生此次回复“佳作不断”?是因为葛先生给他带来的不断惊喜,令他赞不绝口……
读至此处,心中不禁暗暗叫好!从“改得好”,到“化得好”,再到“写得好”,到最后“佳作不断”... ...孟先生用最简单最轻松的语言,不断引导和激励葛宏伟这位知名制片人、“大学生”完成了其诗歌创作的超越和升华,这不正是最好的课堂吗?
其实,决定课堂优劣的不是黑板,不是教室,不是多媒体,也不是线上或线下;事实上,好的课堂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鬼谷子在深山中授课,老子骑在牛背上传道,夫子于颠沛中宣讲,苏格拉底在街头授徒,柏拉图在山坡上讲学,庖丁在屠宰场中宏道,佛陀在菩提树下开示,庄子和惠氏则在水沟上思辩,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了对世人的教导,袁隆平则在稻田里开讲坛……
只要是能够落实课程的地方,时时都有好课堂!只要有能够落实课程的优秀教师(包括每一个自己,小老师……),处处皆是好课堂!
作者:蔡剑桥(知名校长,中高考专家)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