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十三首)
作者:唐天云
(一)
撤离苏区
堡垒壕沟似铁笼,
大兵压境决雌雄。
硝烟滚滚遮寒月,
烈火熊熊映半空。
主帅昏庸丢国土,
三军勇猛战无功,
工农革命向何去,
十送红军风雪中。
(二)
血战湘江
波涛汹涌卷寒风,
堡垒壕沟道不通。
枪弹横飞白日暗,
大刀相向绿衣红。
一河浑水浮飘杵,
两岸青山燃灌丛。
苦战九天人减半,
整师后卫滞江东。
(三)
通道转兵
疲师劳旅入通道,
虎豹熊罴伺四旁。
回首湘江心滴血,
苍穹仰望泪盈眶。
伟人黑夜指生路,
拂晓三军趋贵阳。
危急关头谁引导?
救星一出放光芒。
(四)
定风波·强渡乌江(新韵,欧阳炯体)
自古乌江欲渡难,虬龙入水胆惊寒。礁暗涡急波涛涌。高耸,悬崖百丈两青山。
万马奔腾平地动,谁勇?竹排黑夜抢三滩。弹雨枪林拦不住,英武!乌江天堑亦平凡。
(五)
遵义会议(通韵)
敌军官邸聚群英,
炉火融融烟雾腾。
失地损兵遭众怒,
独裁专制惹群评。
红旗欲向何方去?
疲旅还思生路呈。
博古李德惭愧退,
泽东遵义太阳升。
(六)
土城之战(通韵)
北上突围欲入川,
枪刀挡道马蹄前。
白光闪烁血殷迸。
红焰纷飞山体燃。
敌寇顽兵拚亦狠,
我军将士战尤艰。
长江天堑不得渡,
且把旌旗指向南。
(七)
满江红·四渡赤水(词林正韵·柳永体)
云压危楼,风雷紧,山摇地动。四十万,敌兵围困,狰狞面孔。四面青山岩欲陷,三军将士心凝重。局势恶,统帅有奇谋,齐心拥。
波涛急,飞马纵。娄山险,遵城控。为西出佯攻,贵阳惊恐。四渡激流平地走,高山横跃飞蹄踵。破重围,挥劲旅雄师,军旗耸。
(八)
菩萨蛮·抢渡金沙江(新韵·李白体)
一江寒水波涛碧,急流欲渡船只挤。后卫阻追兵,山头血战撑。
小船星夜渡,把守滩头固。绝境火烧急,抢时生有机。
(九)
沁园春·强渡大渡河(词林正韵·苏轼体)
大渡河寒,断崖绝壁,水急浪高。自古称天堑,翼王魂断,蒋军布阵,鹰隼难逃。围堵红军,穷凶极恶,筑堡烧船又拆桥。军情紧,斗豺狼虎豹,方显英豪。
夜攻安顺场郊,抢渡口,英雄逐浪涛。岸边人马涌,渡船缺少,敌兵逼近,恶浪滔滔。昼夜兼程,飞奔泸定,脚底生风如骇飙。守敌溃,看红旗招展,个个天骄。
(十)
爬雪山(通韵)
苍莽横绝云上巅,
伏天飞雪雾遮颜。
刀风呼啸山神冷,
冻土凝冰镍铁寒。
将士相扶身匮力,
三军跋涉体缺棉。
莫停快走无人路,
入暮飞禽不敢攀。
(十一)
过草地(通韵)
茫茫草地漫无边,
走兽飞禽过亦难。
淤泥陷身腾腐臭,
蓬蒿拂面浪毒烟。
高原八月卷风雪,
旷野三军忍苦寒。
旬日行程生死路,
几多魂骨葬荒阡。
(十二)
两河口
两路大军终聚汇,
旌旗挥舞漫山红。
一年血战刚离险,
万里围追又遇凶。
却盼会师添力量,
岂知分裂有奸雄。
不辞星夜悄然走,
留待他乡说再逢。
(十三)
大会师
红军三路向西征,
涉水爬坡十万程。
弹雨枪林穿隙过,
雪山草地踏歌行。
风云汇聚大西北,
将士欢呼任纵横。
革命豪情高万丈
救亡抗日敢牺牲。
作者简介:唐天云,川东大巴山人,1963年生。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在基层政府部门摸爬滚打40年。退休后学习诗词,作品散见于《岷水流韵》、《流云精品》等微刊。
思老有所学,愿以文会友,余生足矣。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