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
王永标
昨日萧萧雨忒狂,棋田一片即汪洋。
理沟白发斜禾挽,筑坝青丝乱石扛。
三伏风云多变幻,四时灾害重提防。
诗人堪赋农家乐,水旱无情几断肠。
这首诗描述了农民在暴雨后进行排涝工作的艰辛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作者王永标通过诗句展现了农民面对极端天气的勇敢和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诗中提到的“排涝”是指在农田或低洼地区排除积水的过程,通常是为了防止作物被淹,保持土壤通气性和适宜的湿度条件,从而保护农作物免受水灾的破坏。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排涝是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在降雨量大或地势低洼的地区。
诗中还提到了“理沟”和“筑坝”,这些都是排涝的具体措施。“理沟”指的是清理和疏通排水沟渠,“筑坝”则是为了阻挡或控制水流,防止水灾进一步蔓延。这些工作往往需要人力和物力的大量投入,尤其在过去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时代,农民们常常需要亲自上阵,用简陋的工具甚至双手来完成。
最后一句“水旱无情几断肠”则表达了自然灾害对农民情感上的影响,无论是洪水还是干旱,都会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整首诗通过对排涝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中国农民与自然斗争的艰苦历程,以及他们对生活的坚持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