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和取水后
准备阶段结束后,便是正式取水,包括起驾、取水接驾等。孙家坡、肖家坡和七村八社的取水行程和地点,也各有不同。
孙家坡取水地点是太兴山铁庙。水纠是直接从北极宫庙出发的。白音菩萨角令先算出取水日子,到了那日,村民从庙里抬出钟楼和鼓楼两个水楼,供着八个神灵牌位。钟楼用于打场,鼓楼装圣水瓶子。在锣鼓与鞭炮声中,在彩旗方阵与巫神马角及众多相亲的壮行下,四名水纠,一人领头,绕庙三周,背篓装着三个空瓷壶,嘴里念念有词,赤脚踏上取水的行程。进库峪口后,一路香火拜过三十余庙。经过南天门、大梯子、小梯子等艰险路段,登岱顶。再翻越四座险峰,经过“猴子抱柱”、“老君犁沟”、“骑马石”、“回心石”等险要之处,最后才登临最高峰铁庙处。在铁庙前点香,置放圣水瓶,每人轮流跪拜一炉香的时间,如此多日,席地幕天,干粮泉水,风餐野宿,以示虔诚。各个又黑又瘦,体力严重透支。每日午夜时分,不时用香头接触瓶底,火星若被呛灭,则说明瓶内已积上甘霖,是为得“水”, 水纠即将圣水瓶固定在背篓里,不顾天黑和脚下危险,立刻下山,一口气奔到五里庙盛德宫,歇驾数天,休整身心,等候村上民众前来接水。山上一旦得了水,村上太极宫庙里的龙潭也能传出哗哗的水声。村上便请出白音菩萨马角,看好日子,前去迎驾。
孙家坡人多势众,又有皇甫川上片肖家坡、骆驼岭、东山、姚家寨、林家寨等村,以及长安高山庙、小庙、大寨、库峪口等村助阵,接驾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里。老者头戴柳枝,手持刀茅,列成方阵,在前引路,社团横幅“肃静”、“回避”两挡将牌、彩旗方阵、全挂执事双彩锣、香火盘、万人伞、锣鼓队等一一列后。小伙子抬着水楼,风风火火,呼号开道。各类马角巫神,身着青紫道袍,腿缠裹布,头匝马子,一路逢庙上香。在围观众多的场地,还会在一精壮青年护卫下,挥刀舞棒,生龙活虎,精神高昂,施展自己的拿手绝技,激情表演。即使古稀耄耋老者,也似有鬼神附身,和平常老弱经病残形象,判若两人。
回到孙家坡,村里搭好了法台,竖斗子旗,点燃香火。方圆各村看热闹的观众将分水现场围得水泄不通。锣鼓队、水楼子与巫神马角围着大场绕场三周。由属龙的人背着水架子,上插柏树叶,布于法台之旁。旁边巫神护卫,马角不时的抓起烧红犁铧,在各个水架子左右围绕。白银菩萨马角用笔蘸了朱砂,画符于黄裱纸上,登上法台,在万人伞的严密遮盖下,将圣水瓶中的水一一分给另外几个瓶中,各自固定在水架内。最终将水架子送到北极宫小庙内育苗,悬于屋梁上。
萧家坡取水地方最初在秦岭以南,榨水县境内的龚坪,一个人迹罕至的深山古洞。等马角相继抓铧戴印成功,下台,由众侍者搀着,由旗子为前导,锣鼓队在前,两个木头制做、四周扎滿柏朵的取水楼子随后,在前开路,乡约、香头、老者们及其它众多执事殿后,在一片激烈高亢的铳子、鞭炮和锣鼓声中,起驾取水去也。
取水队伍行至库峪内本村山庙时,为马角除掉口中钢钎,敷上创药。卸下部分仪仗旗幡,稍事休息后,又向秦岭深处进发。一路翻过秦岭大岭,再经榨水县王沟、北河等地,到达龚坪。萧家坡取水多回,同北河、龚坪已结亲戚。在此歇驾一晚后,次日凌晨,偃旗息鼓,由一名曾参加过往年取水的老者带领,离开大路,进入旁边一条斜谷,披荆斩棘,进入深处。一路山涧幽深曲螭,古木参天,巉岩嵯峨,甚是迷离崎岖,复杂险恶。直到下午两、三点钟,才能在壁立山峰之下,找到洞口,几乎全被乱草、藤蔓及杂木覆盖,拨开乱草藤蔓,于洞外地上撮土插上香烛,在香头主持下,一边由马脚作法,齐刷刷跪在地上,嗑头祈求上苍怜悯赐雨。一边取下水楼子上的盛水瓷瓶,选派两名老者和一名水纠提着灯笼进入古洞。接近古洞尽头,猫腰爬行,拐过两弯,便有一潭,半分地大小,两侧怪石低垂,边沿泥泞狭窄。潭水直抵两边削壁,不知深浅,不能前行。四下黑暗阴湿,对面不辯人脸,但闻滴滴嗒嗒滴水之声,气氛阴森恐怖,人不能言。潭边岩缝中,藏有 “铁瓦”,手掌大小,上铸古篆“成”字。此为前人所留信物。找到铁瓦,众人面对潭水,跪于黑暗之中,遍传铁瓦,逐个摸索确认后,才用水瓶请水。待出得洞来,早已夜色重重,山月初上。洞外下跪祈雨之人,个个腰腿僵硬,石化也似一般,动弹不得;不少人膝上沙砾陷入肌肉,沙土与血肉糊成一片。及至大家跛腰拖胯,踉踉跄跄,蹒跚着回到龚坪,已是夜深人静,几近午夜子时。
取水成功返回后,肖家坡全班人马远程返回即可。
真武庙取水路线图
七村八社取水的地点是太白山,送驾队伍规模庞大。十余万人聚集真武庙,四千多人的仪仗队伍,十余里路上人是接连不断。刘爷角令带领三名水纠,第一水纠手举“真武庙”黄旗,第二水纠手提兼能烧水和烫炒面的独眼小铜锣,第三水纠龚天益背着背篓,背篓里面放着锅盔馍、炒面、棉衣,及香火、蜡烛等祭祀和生活用品。三人口呼“南无无量爷圣佛”,随着仪仗队伍的陪同,来到了曲家斜,告别了众位居士和众乡亲,前去取水。
一路经引镇、尹村、后沟、韦召、南寨、王莽、关家村、绝路岭、五路居、王曲镇,直至周至县哑柏镇。取了已经备好的香火纸表。再经过近一天的艰难行程,四人来到太白山的神鬼二凹。铜锣一响,黑云遮天,乌鸦哀鸣,鸣雷闪电,恶风暴雨,真似神出鬼没,此太白山奇异之事,《水经注》早有记载,“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天色不早,又过一山,只见前面有一神庙,四人进庙燃蜡点香拜神。见长老询问,即报称蓝田东岐山真武庙来此取水,吃完斋饭,歇息一晚。次日继续前行。一路荆棘丛生,树木茂密,怪石林立,悬崖峭壁,虫蟒出入,行得一天,再入一庙,报出名号,歇息一晚。次日再次上路,气喘吁吁,浑身冒汗,却难耐寒冷,只好身着棉衣。登上白皑皑的冰雪山峰,四处望去,置身于云海之中。见得一座琉璃大瓦、雕龙刻凤、金碧辉煌的庙宇,小心翼翼地进入入庙中,烧香燃烛、三拜九叩,同一红颜白眉、神采奕奕的方丈问答,次日方丈领四人来至大爷海。
在池边焚香燃烛,拜过天地,一水纠拿出一条红绳,中央挂一小瓶,另一水纠手执红绳另一端,将水瓶吊下,置于大爷海的空中,双膝跪下,两眼勿睁。约一个时辰,小瓶水满。刘爷出法符一道,贴在瓶口之上。赴二爷海和三爷海,此举再行二三。三瓶齐滿,收入背篓,回入庙中。
取得甘霖,刘爷即行设法报信与真武庙另一角令,使其准备接驾。四人来时穿鞋,回时鞋烂,若无钱购买草鞋,只能赤脚而回。
同时,接驾队伍出发,规模更大。直径三尺大的两面铜锣开道,两青年手拿“回避”、“肃静”的牌子,站立两旁,三十二名乐队,吹着笙、萧、管、笛,敲着小铜锣。烧有红铧的大铁锅,太白楼子、七星旗、彩色百斗大旗、两千多面旗帜,近百家村社,齐来迎接。一百多只鼓,一千多面铜锣,一千多付铜钹。鼓锣齐鸣,震耳欲聋。刘爷楼子和另外一百多各村社的楼子,四人一抬,十多人轮次替换。众多马角,每人手里拿着长矛、大刀、春秋刀、铜锤、马棒等兵器,赶着自己的楼子来回不停的奔跑,打场开路。尘土飞扬,吼声震天,整个场面,犹如万马奔腾,震人心弦。行至王曲,又有长安本地助兴的几百人的锣鼓队,三千余人的锣鼓队伍,合为一体,锣鼓震天,鞭炮轰鸣。师村人有三眼铳四、五个,燃响火药后,其声如雷,十余里以外尽听其响。各样旗子,飘扬如海,街道两旁,摆满着蒸馍、锅盔馍、捞凉面、汤面等吃食,面锅插筷子不倒,晾着开水、茶水,免费随便享用。几万人,蜂拥而来,整个王曲镇被围得水泄不通。
一百多的角令手持多样武器,赶着一百多个楼子,打开人群,于滈河的中央,接住刘爷角令一行,三十天的煎熬,几人早已面黄肌瘦,筋疲力尽,脚腿涨圆,走路无力。在王曲歇息一晚,半夜子时,刘爷等将三瓶水分交三位顶水人,然后将水瓶在水架上绑好。次日早晨,迎驾队伍返程,途中若遇拥挤,路途不通时,刘爷猛地从铁锅里右手或双手抓红铧,围着七星大旗转圈或者来回轮动,众人见状即避,道路即开。接驾前锋队伍随同刘爷已回到庙园时,其队尾还在曲家斜。刘爷进得庙来,三太白堂前三拜九后,从顶水人头上取下水架,将水架带水瓶供于玄水楼上。
说也奇怪,当护驾回转之际,往往天随人愿,上降甘霖,更增加了取水迎驾的喜庆气氛。
取水的第三个阶段是游水和送水。
游水,也叫夸驾。为了表彰取水功德,也为了感颂天地恩德,特别是在大面积普降甘霖之后,要组织起队伍去附近村子游行。游水场面特别热闹,锣鼓队、彩旗队,马角水楼子在各村内游动,家家门前摆的清汤面,参加游水人都能吃喝歇脚。游水结束后,将水楼子放回真武庙无量天尊大佛殿内东西两边。以后如逢天旱只是升水或者游水,两种形式与取水基本相同。故七村八社取水,一般是五十年一次。孙家坡和肖家坡的游水亦大致相同,但取水时间不等。
孙家坡在游水后,还要进行送水仪式。送水的场面较为简单,只要敲锣打鼓,武神马角将水架子送出村庄,摆供桌、祭天地,居士们念念有词,感恩有加。然后圣水落地,滴入泥土,以备丰年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