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 见 两 题(闪小说)
吴岳华
绿 水 长 流
京城一老太,每年都要回苏北水乡老家住一个月,城乡两头走走住住,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始终保持底气,青春不老。
家乡喝上了长江水,她既开心又不开心。尽管这项工程,她立下了汗马功劳。她认为这是下策,无奈之举。
那童年河里的水,既绿且清,能饮用能游泳。
后来水污染了,吃上了自来水。
喝上了长江水,放心了,但她心中五味杂陈,不是她想要的那种滋味。
治水,老水利的她,深深感到共和国的力度和成效,是世界少有的。
水乡老家,十年九涝,有一年特大涝水,变成泽园,一个县消失了,让共和国总理大吃一惊。又一年大旱,河底能走路。
她曾带领千军万马,治理淮河,治理运河,建江都抽水站,至于全县开了多少河,实难统计。
旱涝保收,年年大丰收。
但另一方面,绿水被污染了,做了令人痛心的害水的蠢事。
五水共治,实行河长制,文件发了不少,牌子竖了不少,但涛声依旧,起色不大,她忧忡忡,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何其多。
转忧心为喜,她的侄子侄孙,姨侄姨孙,当上了县长和环保局、水利局局长。
这些亲兵亲将,她是看着他们长大的,他们的成长成熟,有她的心血。
她下达任务,发号施令,限期达标。
像抓生产抓发展一样,抓绿水青山、绿水长流,早日水至清,在她的有生之年,能再喝上家乡水。
条件不多,仅四条,一是切实上下联动,五水共治;二是恢复罱泥积绿肥的老传统,鲤鱼大翻身,河水变清;三是河长制落到实处;四是实行严格的奖罚措施。
京城老太住下来不走了,她要亲眼看到怎样让家乡绿水长流。
一个都不能丢
京城一老头,为了陪伴年迈的父母,翻建了老屋,安营扎寨,当起了农民和保姆。
京城有京城的怪事怪现象,农村也有农村的怪事怪现象。
村里仅有老弱病残,很少有青年人和中年人。好房子新房子关着,老人仍住在低矮的老屋里。
堂堂的水乡,找不到一条蛇,一只青蛙。
牛不见了,驴不见了,只有几条宠物狗,走来走去。
野树不见了,野草不见了。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要彩礼是天价。
进步的是进步了,退步的也不少。
全国摆脱了绝对贫困,贫穷的地方富了起来,他很高兴。
乡村振兴中,出了很多先进典型,他很羡慕。
他急了,忧了,自以为荣的鱼米之乡,怎么振兴,他一时理不出头绪来。
身为司长,放下架子,与乡镇领导和村领导商量,面对要人才没人才,要资源没资源,要钱没钱,难啊。再难,也要振兴。一是动员出去的能人回乡创业;二是动员大学生到乡村创业;三是招商引资;四是利用好土地资源,提质增效。
京城老头与老哥老弟,做起了一个都不能丢的抢救工作。
他们走村串户,收集旧生活生产用具。
他们到邻县市,寻找牛、驴、马、骡。
他们培育蛇和青蛙,放归大自然。
他们的做法和建议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在市动物园增加了牛、驴、马、骡馆。
在市公园开辟了野树、野草基地。
京城老头把农村情况和他们的做法,写成材料,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也引起了重视。
谁也想不到的是,老头已是癌症晚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在村公墓里,多了一个新坟,上书“司长李为民之墓”。
在他的动员感召下,孙子留学归来,任驻村第一书记。
群众对这祖孙,感激不尽,有口皆牌,对改变家乡的面貌,充满了信心。

作者简介:吴岳华,《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出版两部长篇小说:《东西》《双刃剑》。
出版寓言、随笔集三本:《儿童寓言宝典》《做人了吗》《家家都可以抱出个金娃娃》。
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寓言、诗歌、歌词、随笔、散文近千篇(首)。
在天津、南京、浙江、宁夏、南通市等征歌中获得一、二、三等奖或入围奖。
发表小小说二百多篇(首),在全国征歌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中融保安杯全国微型小说征文中获得二等奖。
在冀东小小说环宇杯征文中获三等奖。
﹌﹌﹌﹌﹌﹌﹌﹌﹌﹌﹌﹌﹌﹌﹌﹌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942251831@qq.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