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川取水志(一)
皇甫川有民谚曰,“要得庄稼乐,取水耍社火”。耍社火下场子,万脚踩踏,麦禾貌似尽死。然一场春雨,麦田又像铺了一层绿毡,长势欢于下场之前。究其原因,踩踏使土壤更加细密,与禾苗接触更加充分,更便于禾苗吸收营养故也。
水是庄稼的命脉。每于天之久旱,禾苗欲枯之际,按照皇甫川传统,民众便进行取水活动。取水,也叫“取雨”、“祈雨”,是祈天求雨的意思,乃皇甫川富有宗教色彩的传统农耕文化活动。历史上出名者,有皇甫川下片七村八社的取水和皇甫川上片的孙家坡和肖家坡的取水活动。三家各有主庙。下片七村八社的取水由八里原上的真武庙(宝峰寺下寺)牵头,孙家坡的取水由村中的北极宫庙牵头,肖家坡的取水由村中的大庙即晋公庙牵头。
每逢天旱已久,各村村民便会在各村相关庙宇,烧香祈求上天降雨。若无灵验,周边各村或者村内各社还有可能敲锣打鼓,向相关主庙送香请愿。面对大旱情形或者民众请愿,庙堂主事会主动或者响应式召集相关村社的香头(会首)或村上各庙的香头或者村上的老者们商议,进行取水议程矣。
综合皇甫川各村取水的情况,每次取水,大致可以分为取水前的准备阶段、正式取水,取水后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围坛、采角令、游干驾等,正式取水则包括起驾、取水、接驾等,取水后包括游水(夸驾)等环节。
取水的前期程序
在准备阶段,首先由庙里会首出面,统一“取水”意向,选举取水机构,安排相关人员、化缘集资,搭法台、伐马脚、制旗子、扎楼子、游干驾、沿途各村迎驾等都制定了详细方案,并立即分头实施,开展各项准备工作。
这个阶段,七村八社、肖家坡和孙家坡的具体程序,有所不同。三处都会先进行“围潭”, “围潭”不成,肖家坡会启动下道程序——游干驾,然后再采角令。孙家坡和七村八社则会直接采角令。
所谓“围潭”,是在相关主庙(七村八社是真武庙,孙家坡是北极庙,肖家坡是晋公庙)里备一水盆,倒入清澈井水以代雨水,故打水过程中水桶不能落地,以示无根。人们把“无根水”盆口用红纸封严实,周边插上“乞天悯人”、“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普降甘霖”等五色小旗,营造“龙潭”气氛。五个平时善行卓著、德高望重的鳏寡老人身着苍衣,面对“龙潭”和庙内神灵洁手焚香,陈以清酒果脯,祝斋祭拜七日请雨。众居士在周围跪佛诵经,晚上则绕着水盆跑佛。围坛一般七日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过后,不见降雨,肖家坡会再继续两个周期,再开始下一程序。
采角令,就是通过极其特殊方式选出神角若干人。神角,又叫马角,为神灵附体之人,代神传令和全程护佑取水,求雨中常有奇异之事。孙家坡最主要的角令是北极宫中的白音菩萨角令,真武庙中最主要的角令是刘爷的角令。角令既包括上次取水的角令,也包括本次新选出的角令,新选角令,一般都为三十岁左右的青壮之人。每次取水,选出的角令数量有多有少。
选角令的过程,一般都是在相关主庙点香,拜神,待上次的角令神灵附体后(本地叫法神),通过某种方式指示出这次的角令候选人,然后通过请或者逮的方式,促使神灵下凡附体,这叫马角出性。通过请神下凡的方式使马角出性,叫“发马角”。另一种是通过激烈刺激的方式促使马角出性,角令要皮肉受苦,所以角令候选人多不愿,所以要派出十多个精壮小伙子在村社所辖范围内,来强行捉拿角令候选人,故叫“逮马角”。
真武庙逮了马角后,促使马角出性的方式,是将其连拖带拉,带到庙园,进行了候选角令的神位介绍后,先狠狠的打上左右两耳光,然后摔倒在地,再脚踢拳打,直被打的昏迷不醒,再在其身旁放一大鼓,用鼓棒猛击鼓面,直到将其震醒后,手舞足蹈,口中呜呜做声,自认神灵,吾取其名曰认神归位。过了此关,才能确认其为角令。
《白鹿原》中取水抓犁铧
像肖家坡,为了验证马角真伪,还要经过抓铧乃至戴印程序。先说抓铧。一旦马角出性,神头即招来一帮侍神执事,拿来马角身份相符的披挂、兵器,穿上麻鞋毡子,披挂停当,在侍神执事搀扶和众人簇拥下,呼哨着冲出庙去,跳上早已用方桌搭就的三层法台。法台附近,有一很大的木炭火盆,盆内炭火熊熊,铁铧钢钎烧得通红。见马角上台,便有人用钳子将烧红的铁铧递来,马角衬着一沓黄表接过,快速在法台上绕行一周,扔到地上,黄表尽化为灰烬,众人惊呼一片。紧接着,马角迅速登上二层法台,侍神者立即递上一根筷子粗细、烧得通红的六棱钢钎,马角接过,张大嘴巴,大吼一声,钢钎穿过两腮,马角用牙咬住,面目狰狞,这叫戴印。此时法台四周人浪翻滾,一陣陣喊声。这种马角出性的方式,也叫“烤马角”,或者“造马角”。这种造马角的方式,极容易对马角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事先必须采取减轻痛感的措施,同时,肖家坡是在正式起驾取水出发前,才进行抓铧或者戴印程序,出发到了一定地点,就要卸下钢钎敷药。
《白鹿原》中取水插钢纤
下来讲游干驾。这实际上是为取水而进行的一项声势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为以后的募捐和集众进行动员。
七村八社游干驾,前面走两个报梆,边走边敲木梆,不停高喊:“为救万民,准备上山取水,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两位年轻人,抬着一八尺长木椽,上系铁索链,拴住一口三尺双耳铁锅锅,锅中木炭火通红,周围五、六个铁铧,直冒火星,预示着一切妖魔鬼怪难以接近。四位小伙抬供奉三太白的太白楼子(类似现丧礼亭子,高约一米,周围木板围栏,中间一形如庙宇的小楼,雕梁画栋,构造精致,固定在一桌子上),在楼子的后面,三十二名乐队,执笙、管、萧、笛、小铜锣等。乐队两边全挂执事双甩锣。即古戏中皇上出驾时的两边大锣,及打着“回避”“肃静”牌子那样的威严仪仗队伍。刘爷率所有角令走在中间,后面七十二名居士,四青壮年抬着上写“刘爷”的楼子,前后不停来回转动,用于开路和维护秩序。
居士后有两面大旗,一是七星蓝色三角大旗,一是四人抬的百斗大旗。七星大旗高二丈四尺,旗面顺杆长二丈,上绣着北斗七星,每个圆星三十公分大。行走时四、五人将旗抬在肩上,祭拜时竖起。百斗大旗,高一丈五尺。斗外贴上红、黄、蓝、白等各色纸,各种颜色相间,木杆串为一体。行走时由三、四人抬着,祭拜时竖起,似一高塔,低端直径约二尺大,尖顶。
两面大旗后面,是两千多面杏黄旗帜,旗面长三尺,宽二尺,旗杆高六尺。七村八社每家各制一面,总计一千多,各家出一人当旗手,其他由八十多个客社自愿制做。七村八社每社大旗两面,八十多个客社每社都有最少两面的社旗。游行人员,头戴绿莹莹柳条帽,整齐一致,看热闹的群众也仿着戴起了柳条帽,一起前行。游驾队伍,浩浩荡荡,从真武庙南门出发,游干驾三日。
第三日,游驾于七村八社,经过刘家桥村、柿园子村、龚家村,经敬家村回游到侯家村、田家村、小寺村、史家寨村,最后再回到刘家桥村,上庙坡,到庙园。
三日游干驾结束,有三日庙会,筹款筹粮,选出三名水纠,准备启程取水。
肖家坡游干驾的区域,是皇甫川下片的七村八社。其游干驾规模比七村八社要小,但队伍排列顺序基本一致。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肖家坡取水特有的八杆黄色斗字旗,闻名远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