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之翼
——济南黄河斜拉桥的前世今生
赵远智

有人说,从大明湖时代到黄河时代,济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耽搁了近半个世纪之久;
还有人说,从上世纪初1982年济南黄河斜拉桥通车,到目前数十座桥齐头并进跨越黄河,济南整整贻误了四十余年黄金发展期;
原本领先于世的斜拉桥顶端设计技术,与汽车、马车、牛车相伴而行,直至在浑噩的长眠中再次醒来,再次扇动起浴火重生的涅槃之翼。
中国的目光终又重新凝视起脚下这片称作起步区的土地,将世界最大跨度桥梁——齐鲁黄河大桥、十万平方米最大建筑面积会展中心、最具发展潜力聚合新能源汽车、最具科技含量的“泛航空”及新材料研发产业中心,一并集结到它的麾下,开创一次史无前例的伟大征程……
与万里黄河、与黄河洛口镇、与洛口渡口结缘,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当伫立在气势宏伟的宽阔桥面,仰观竖琴般的斜拉桥钢索、在风疏雨骤中发出悦耳的琴瑟之声时,时间已到了八十年代初期。
早先的时候,对门街坊杨爷爷常带我去洛口玩。他是单位上的六级油漆工,收入不低,家境尚好。杨爷爷对垂钓情有独钟,爱惜鱼竿和营房的枪支一样,不仅摆放的条理规范,还可上肩救走。老人得闲时间不多,但只要有点空闲,便骑上车,带着我就去了洛口。
杨爷爷属于老派的家庭长者,言出法随、说一不二,不是怒目圆睁、声嘶力竭那种,而是斜睨无语,一旦爆发,就没法收拾了。他膝下一大帮儿女全惧他三分。晚饭还未吃完,孩子们便将躺椅和小茶几安顿好了。沏上半条街都弥散着香气的茉莉,羽扇纶巾轻摇,似在招手让我过去。《隋唐演义》《说唐》《程咬金》《四郎探母》等等一大堆家喻户晓的评书话本,基本全来自杨爷爷之口。他对“欲知后世如何”的卖关子很是生厌,不捣鼓这些故弄玄虚的把式。又不是开场子挣钱,何必呢!他说到兴处,常把那些看不上眼的做派抖出来戏弄调侃一番。
一次,说起一个武艺高强的好汉,以静制动,一众随从与其一起在山脚处的饭店歇脚。藏匿一旁的劫匪,躲于暗处用弹弓铁球突施冷弹。一个时辰下来,好汉依旧大快朵颐,定睛一看,方见饭桌上已有一堆铁球。劫匪们知道遇到高人了,立马逃之夭夭。原来好汉毫不声张,用筷子将铁球一个个夹住,放于桌上……
那个年月,无书可读,幼小的心灵中能聚合起这般取之不尽滋养,可谓一大幸事。能在杨爷爷身侧占得这样一个位子,天遣神赐,有前世造化之功。只是钓鱼时节我便没了这等待遇,他只须看我在的位置,便不再理会,气定神闲坐定,便心无旁骛钓他的鱼,两眼再不会离开鱼竿。我则带上铁环、风筝、小人书自己玩看个痛快。
洛口镇和渡口去得多了,便有了几分熟络——
穿过老城唯一一条南北走向的枢纽大道,便是洛口镇小街,攀上高高的陡坡,便是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黄河了。
纵目远眺,虽已是黄河下游河段,仍见险工处堆积着一排排巨型石跺。黄河南岸下的这座千年古城,南依泰山,东西纵横一百余公里,为我国六大特大城市之一,远超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直线长度。
洛口镇这地方,因常年风沙弥漫,地里的那丁点收成仅够填饱肚子,所以,镇上的百姓大多靠码头上的搬搬运运维持生计。早先黄河上没有公路桥,每天有一千多辆汽车、马车、地排车涌向渡口,过一次河要四五个小时,天气不好得一两天。除此之外,河面结冰不能摆渡,六级以上大风不能摆渡。想快速通过吗,从洛口镇渡口至上游聊城、下游滨州三百余里的区间,唯有洛口一个渡口。远远望去,各种车辆甬塞在通道上,一字排开,几乎已临近市里了。
那时的济南,一派慢悠悠的田园风光。由于水系发达,工商河、兴济河、小清河、水闸连成一片,到处是鱼塘藕池、绿枝垂柳。夏日时节,蛙声鼓噪,蟾鸣声此起彼伏,令荫凉下的人们沉醉其中、昏昏欲睡。
不知道有无梦境被山呼海啸的钻探机、打桩机、汽笛声唤醒——再有十几年功夫,亚洲最大斜拉桥便将在此鸣哨动工……
孩提时的洛口镇,盛产远近驰名的洛口醋,声誉四隆,是我国北方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副食产品,绝不输宁化府的山西老陈醋。所以周末跑来垂钓的四方游客很多。
那时的济南南部山区,还处在尚未开发的贫穷阶段,东贵西贱之说恐有不恭,北富南贫,却是毋庸置疑的实情;一边是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边是苍山莽、高地荒,野山成掌。想必是当年景象的真实写照了……
可黄河没有臂展和双翼,有的只是难于上青天的天堑。
说来令人匪夷所思;自古以来被广泛使用的羊皮筏,至今是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普遍使用的摆渡工具。由此,历史一次次地诘问;不能在黄河上多架几座桥吗?
然而,冷峻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滔滔黄水之上很难架桥,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设计能力、前沿技术的问题。这不是现实的推诿,更是世人的共识……
有资料显示,以1982年建成的主跨220米济南黄河斜拉桥为标志,表明我国已基本掌握了该桥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目前我国已建成二百余座斜拉桥,总数为世界三分之一,其最大的十座斜拉桥中,有八座为中国设计建造。
从牙牙学语、步人后尘,到世界一流,中国仅用了四十年时间。
闻名于世的济南齐鲁黄河大桥主跨420米,双向八车道,是全球首屈一指同类桥型最大跨径桥梁,是山东济南黄河之上影响深远的最大桥梁地标建筑。
仅在济南辖地,就有17座各类桥梁飞跨了滔滔黄河。由此,也标志着济南已从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形成了三桥一隧一高速的立体式快速跨越……可以想见,每三公里一座桥梁的设计密度,对济南北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之深、力度之大了。
在黄河南岸,我耳闻过机车驶过黄河铁路大桥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声响。场景让人震撼,裹挟冲击力让人畏之如虎。
这座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人建的黄河铁路大桥,已气喘吁吁负载了近一个世纪,至今还在使用。一个班的油漆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给大桥刷着油漆,一个单程就是一年时间,这边刚刷好,那边又开始刷了,所以每次乘车路过大桥,总见大桥钢架上有施工人员在那里干活……
中苏蜜月时期,苏联人援建中国的一百多个国家重大项目中,就有临近铁路大桥下游不远处的十八孔闸。动员了近十万民工所建的十八孔闸,仅有六米宽,主要功能也就是蓄水、泄洪,距离成为南北通道还相距甚远。中苏关系交恶以后,苏联专家趁机脱身,一走了事。留下数不胜数的施工材料,几乎都用在卧虎山水库上了。
如今,十八孔闸掩映在荒草萋萋的黄河滩涂上,悲歌如泣如诉。不细细看,很难见到钢筋水泥的断壁残垣,犹如旌旗猎猎古战场的工地早已偃旗息鼓、销声匿迹,留给后人的仅剩一个陌生的地标——大桥镇亓家庄。
不能不承认,百年前的德国人,五十年前的苏联人,和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人,英雄所见略同,他们不约而同认为,亓家庄是黄河大桥建设施工的理想位置。当年,突破220米亚洲最大跨度的黄河斜拉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亦将桥址和施工场地选在了亓家庄。再往上游两三公里,既是黄河铁路大桥、十八孔闸,均是国际一流的设计施工队伍,我们放弃了传统桥型,采用国际设计难度最大的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且又是亚洲跨度最大,又无成功先例的同类桥梁做参考,是有着相当风险难度的。
为了确保设计施工的成功把握,山东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在崂山专门建造了一座实验桥梁,来调取各种设计施工数据。确认无误后,开始组建专家设计班子。
始料未及的是,设计院当时仅有的三个高工、七个工程师,均无这类桥梁的设计经历——
历史,就这样别无选择地将技术员李守善、万姗姗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初出茅庐,仅为技术员的两位年轻设计专家,能胜任黄河斜拉桥的设计难度吗?世界同类桥型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一般人也仅耳闻过瑞典、美国哥伦比亚、法国普鲁东那斜拉桥。但是风景可以远观,借鉴则需要庖丁解牛般的细枝末节,丝毫也马虎不得。
斜拉桥,从现在开始,年轻的中国桥梁土木专家,将会一次次呼唤、使用这个陌生的称谓。
另外,若要让斜拉桥跨过黄河,首先要有胆识、魄力、眼界率先跨河的高层领导者。此刻,历史又将另一位左右项目成功与否的决策者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就是当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兵营长、省交通厅杜厅长。
想必始于攻坚破难的秉性,老厅长带上两位年轻技术员,激情难抑地敲开了省里领导的家门,分析了优劣成败的种种因素,没想到省领导原则上支持他们的方案。
于是,泥沙翻滚的滔滔黄水,开始牵动起世人的目光。继而有人忧心忡忡惊呼;太冒险了!这样干太冒险了!
先于大桥跨过滚滚黄河之水的,是两位技术员所需的勇气、激情、观念、意识。
生活中的铁律告诉我们,一流的人才,常难摆脱二流庸常业绩的纠葛;二流的水平,常创下独步青云一流伟业。原因在于胆怯淹没了激情,小心翼翼冲垮了敢为人先、永远甘于默默无闻而失去了破茧而出的勇气!
然而,迫在眉睫的困境是,当时我国仅有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有计算机,浩如烟海的巨大演算设计,离开了计算机将寸步难行。
李守善、万姗姗只好利用晚上时间设计、演算。
上世纪1982年初,亚洲第一座跨度最大的黄河斜拉桥开始通车,微风抚弄着琴弦般的拉索,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无数国际国内游客也远道而来,沐浴在琴弦之下的音海中,心潮起伏,想到了我国第一代桥梁设计专家茅以升、李国豪们的拳拳报国心念,感慨万千。
从第一次跨越黄河到如今齐头并进二次跨黄,中间整整过去了四十余年。说到底,四十年前济南还缺乏国家发展战略眼光,除解决了通车的瓶颈之虞,整个城市还依然禁锢蜷缩在旧有结构框架内,无国际视角和国家战略性发展眼光。所以,没达到事半功倍的建桥结果,也未与北岸若干座新兴城市,形成黄河流域协同发展的格局。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成湖。醉心于千佛倒影、垂柳拂面的济南人,难道真的不甘于离开水榭歌台半步,不想与北岸的酷暑风沙为伍?
可以说,从1982年斜拉桥第一次跨越黄河,截至目前,中间整整贻误了两代人时间。两代人,近半个世纪,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指尖的缝隙漏斗中,流走的难道全是抔抔黄土?
从这个层面讲——
帆在动,
风亦在动,
只是我们的心未动……
然而,现在已有所不同。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在动,都在为率先跨河、择机发展创造良机。
济南由大明湖时代进入黄河时代后,所有层面的提升发展,均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到同京津冀协同发展;从长江经济带发展,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发展。
黄河,已不再是中华民族文明摇篮的“母亲河”,而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带着生机活力一路向海的崭新沃土。
聚焦期盼之光的大河之畔——
聚力希望之城的大河之畔——
聚合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三大高科技城的大河之畔——
济南,有多少迟疑,就有多少激越的奋起;
有多少停滞的思索,就有多少云程发轫的开端……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