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性如此
作者:兴安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我不是画马的人》,表达了我对马和画马的一些感想,同时也是试图撇清“马”对我的艺术创作的符号化限定。但是我依然被符号化了,尽管我画了很多罗汉、怪石,还有人体和花鸟,并在写章草书法——这让我有些许的尴尬,但仔细回想,我这几年花时间最多的事情还真就是马,没办法,蒙古人的天性如此吧。
前年,我回故乡呼伦贝尔,忽然有了想买一匹马的冲动。一个家里有万亩草场的朋友,还有在浩特陶海牧场工作的文友愿意为我实现这个愿望,答应帮我寄养,甚至可以给马装上电子定位设备,让我在两千公里之外的北京随时明了马的行踪。但我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首先我不可能经常回去,而马是需要主人陪伴的,没有近距离的呵护,它永远不会属于你;其次,电子定位在我手机里的显示不过是一个符号,我无法真切地感受和观察马的动态,更不可能了解马的情感和心理。在蒙古族传统游牧生活中,有“五畜”的观念,即马、牛、骆驼、绵羊、山羊,马居首位,因为它是比牛、羊,甚至骆驼更通人性的家畜,我这样自作主张与它建立一种契约关系,我觉得对不住它,也很自私。所以,我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还是在我的纸上,笔墨里“养”马吧,就像古代的“叶公好龙”一样,让我的马存在于我的内心和想象之中。我虽然没有一匹属于自己的真实的马,但我的心属于整个草原,属于草原上的每一匹马。

兴安简介 兴安,蒙古人,作家、评论家、水墨艺术家、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作家出版社编审、《草原》执行编委。近年主要从事自然生态散文的写作和研究,散文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中国作家》《新华文摘》《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或转载,多次入选散文年度选本。出版有散文集《伴酒一生》《在碎片中寻找》《天性如此》。主编有《九十年代中国小说佳作系列》《女性的狂欢:中国当代女性主义小说选》《蔚蓝色天空下的黄金: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代表作品展示》《知识女人文丛》等几十部。曾获得北京市文艺评论2022年度优秀评论奖,2023年度北京市文联文学创作奖。自2018年起,在北京、巴黎等多地举办水墨艺术个展。

诵读者:柔月 中文国际朗诵联盟高级专员,抖音官方邀约(读书)金牌主播。潜心研究心理学多年,喜欢读书、朗诵、书法、绘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