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艳
前两天丈夫感冒了,说中午想吃菜豆腐,煎鸡蛋饼。我就赶快去打豆浆,突发奇想,就把豆渣装回来了,炒豆渣的味道是很好的,那尘封的记忆被轻轻掀开了......
我小时候生活在榆林清涧,当时物资短缺,很多食品都需要凭票供应。有天妈妈匆忙回家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去街上豆腐坊每个人排队可以买2斤豆渣不需要供应票,2分钱一斤。姐姐拉着我兴奋地排队去了。我发现有的家庭为了多买一点,就打发三四个孩子去排队,大的带着小的,现在回想起我们这一代大都是出生在多子女的家庭中,如果谁是独生子女,还是个奇怪的事情。我还发现前面买了豆渣的小孩子,又在后面排第二轮队,我提心吊胆也从后面多排了一次队。估计卖豆渣的师傅可怜这么多孩子吧,早卖完早收摊,我们又多买了2斤,我和姐姐提着豆渣高兴地回家。妈妈在锅里滴几滴油,放点葱,放点盐把豆渣炒好,一人一大碗,蹲在院子磨盘上吃着,香得很呀!过去了很多年,炒豆渣的味道,都保留在我的脑海中。
今天我把油盐足量投入,佐料齐备,豆渣精心炒好端上桌子却不招家人喜欢,我带头吃上一口,额!额!额!太粗糙了,咽不进去,吃了两口实在难以下咽。突然觉得我是否舌头变了?变得刁钻了,无法对豆渣进行搅拌,豆渣哽噎在喉咙中。我现在怎么只喜欢香辣的、滑润细腻柔软的食物?对坚硬的、苦涩的、粗糙的食物,根本无法下咽。看着一盘油满香飘的豆渣,有种说不出来失落的感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有饥不择食的情况,一日三餐到点开饭,少了对美食的渴望感,儿时见到好吃的食物表现出惊喜、细品、胃口极好的感觉,是多么的珍贵呀。
大约我7、8岁时,7月的一个下午,妈妈在炕上擀着面条,突然记起来这天是我的生日,就顺便为我煮了一个荷包蛋,我边吃边流泪,哽咽着,感动着,对妈妈的感恩涌动在心间,久久不能平复,这是一个有泪水和惊喜陪伴过的生日,也让我难以忘怀的。
父母挣着工资,县城相对于农村来说条件还是很好的,农村的生活有多么的艰辛我从未想过,妈妈下乡时带我去过农村,我感受到的只是老乡们热情而真挚的情感。朴实的大娘急切从炕上下来,抱着我,一个劲地说我乖娃,乖娃,并拿出烤红薯给我吃。作为孩子来说,填饱肚子之后就能满山遍野的跑,快乐是多么的简单。当生活较为清贫时,儿时也没有了太多的烦恼。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肚子胀疼也是在清涧,那时候父母要离开清涧回汉中前,请朋友在家吃饭。我记得那是我见过最丰盛的饭菜,炒了四个荤菜,最后吃的是西瓜。因为我吃的太饱,肚子胀地生疼,裤腰带都解不开,急地蹦跳,最后姐姐帮我解开,也是刻骨铭心的。当听妈妈说我们要离开清涧时,我不太高兴,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条小街一个院子都让我那么的恋恋不舍,我在这里长大,我多么希望妈妈继续这里工作,我就能留下来……我纵有百般不舍,但也没有办法。当家里人打包整理东西准备出发时,我又开始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充满了梦想、期待。
现在的生活水平超越了我儿时所有的梦想,当今天看见一碗豆渣时回忆以往的旧事才明白,我就像是顺水漂流的一条小鱼,原本在大山的小洼中生活,一场暴雨汇集的溪流把我带到了避风的、宁静的、温暖的、藻类丰富的池塘中生活。真是万分有幸,在经历了这么多历程后,最感谢的应该是这股溪流,是她把我们带进新时代,我们要好好地珍惜这份甜蜜的生活。
2024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