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神,感受历史的魅力文/青白
请欣赏山西朋友来青玩后感
青神,一座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小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山竹相依,城水相映,精彩纷呈,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一、山竹相依,生态之美
青神的山,俊秀挺拔,绿意盎然。这里的竹海闻名遐迩,被誉为“竹子王国”“中国竹艺城”。登上天池山顶,放眼望去,一片翠绿,竹影婆娑,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山与竹相依相存,共同谱写了一曲生态之美。
青神的竹,品种繁多,有毛竹、水竹、箭竹等。这里的竹工艺品独具特色,竹编、竹雕、竹家具等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青神人世代传承的竹编技艺,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城水相映,人文之光
青神的古城,古朴典雅,保存完好。漫步在青石板街道上,两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千年前的繁华岁月。这里的古城墙、古街道、古码头,见证了青神历史的变迁。
青神的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岷江、青衣江穿城而过,为这座古城增添了无限生机。夜晚,华灯初上,江边的古城墙、古建筑在灯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美不胜收。
三、精彩纷呈,历史之韵
青神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这里是北宋大文豪苏辙的故乡,有“苏东坡初念地”之称。中岩寺、唤鱼公园、苏母纪念馆等景点,让游客领略到了一代文豪的风采。
此外,青神还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民俗文化。每年的正月十五,青神都会举行盛大的“闹元宵”“刘海巡山”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特别是地方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的由来,都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展现了青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神的美食文化也颇具特色,如枕头粑、棒棒鸡、王弗髈、泡菜鱼、腊肉、粉蒸肉等,让人回味无穷。这里的美食,既保留了传统川菜的特色,又融入了当地独特的风味。
总之,走进青神,你将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体验到山竹相依、城水相映的自然风光,以及精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这里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一座充满诗意的千年古城。
注:青神县的历史沿革非常丰富,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以下是青神县历史的主要发展阶段:
两汉时期:青神地区当时属于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
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乱,官守废止。
南朝时期:青神先后属于齐通左郡和齐通郡(今眉山市)。
西魏至北周时期: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设立青衣县,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名为青神县。青神县的名称据说源于古蜀国王蚕丛,他曾经穿着青衣进行蚕事活动,被蜀人尊为神,因此得名青神。
隋唐时期: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青神县属嘉州(今乐山市)。唐武德元年(618年)至二年,青神先后属嘉州和眉州。唐武德八年(625年),青神县治迁至今址。
宋元时期:青神属眉州。
明清时期:明洪武九年(1376年),眉州降为眉县,青神并入眉县。清康熙六年(1667年),青神并入眉州。
民国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眉州改为眉山县,青神属上川南道,次年改属建昌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月至1953年2月,青神属眉山专区。1953年3月,眉山专区撤销,青神改属乐山专区。1958年并入眉山县为青神区。1962年10月,青神复县,属乐山专区。1997年划归新成立的眉山地区管辖。
近年发展:2004年至2005年,青神县进行了一系列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包括乡镇的合并和更名。
青神县的历史沿革体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划分的变化。
浩炜来信// 青白整理
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七夕征文启事
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在2024年七夕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提升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苏文学特举办“爱情山”七夕征文,欢迎文朋诗友们积极响应,多多支持。
1、“爱情山”七夕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8月10截至,在8月12日揭晓获奖者名单。
2、投稿请注明:“爱情山”七夕征文。
3、“爱情山”七夕征文的体裁不限,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随笔等均可。
4、“爱情山”七夕征文作品将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5、“爱情山”七夕征文设一等奖一名,要求浏览量3000以上,点赞、在看各500以上,奖红包100元。
二等奖2名,要求浏览量2000以上,点赞、在看各400以上,各奖红包80元。
三等奖3名,要求浏览量各1000以上,点赞、在看各300以上,各奖红包50元。
6、在“爱情山”七夕征文期间,作品打赏在10元以上的,打赏的80%归作者,20%作为奖励红包,如有赞助,奖励红包将同时提高。
7、在“爱情山”七夕征文结束之后,所有参加征文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上陆续展示。
欢迎文朋诗友们投稿支持,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