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里的“马兰花”
文/王永利
去买茶叶,买完出了店门,向东拐了个弯儿,奔向了凉水河,打算从那儿溜达回来。
到了河边,下了台阶,来到紧邻河边的步行道。
天空晴朗少云,身上沐浴着阳光的温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种舒畅的感觉。
河水清澈,能看到水中的鱼儿自由的游动。芦苇、菖蒲、灌木、树木已完全长起来了,到处绿油油的,是那种正在蓬勃生发,令人喜欢的翠绿。
一路走一路观赏周围的景色。
岸坡上,成片的二月兰还没有衰败的意思,还在尽情开放。
目光中无意的一撇,一种蓝紫色的小花,引起了我的注意。走上前去细端详,它与二月兰的花色差不多相近,但那花朵的形状与身段,与二月兰截然不同。“马兰花”!这儿怎么会有马兰花?再往周围细一看,呦,这么多马兰花,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它们是从哪儿来的?以前在这里怎么从没发现过?是特意种的?还是风吹过来的?不知道。
马兰花是极为熟悉的,尽管它的“大名”早就知道,但没见过它的真面目。直到几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才认识了它。
大约在两年前,还在上班时,经常与同事一道,去单位附近“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遛弯儿。一次走到小月河旁的一片绿地,同事小马指着一片蓝紫色的小花说:“这是马兰花”。“哦,这就是马兰花。”自此,才真正见到了它的芳容。
此刻,蹲下身,细细地观看它们的模样。它们的长相类似绿草,纤细柔弱。每簇绿草之中长出两三朵蓝紫色的花朵,每朵向外分开着一寸多长,类似小棒槌,叶片上像有白色花蕊的三片花瓣儿。我以为那白色是花蕊,用手摸了摸,不是,它们是“印在”花瓣上的。
三朵花瓣儿正中,又分出四小片类似花蕊,又不是花蕊的紫色小叶。
马兰花原来长这样啊?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观赏它。
我是六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我不知道我的前边,五十年代和后边,七十年代的人,他们知道不知道“马兰花”。但我可以确定的是,我们这个年代的同龄们,没有人不知道它。
“马兰花”,它伴随了我们整个的童年,它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记忆里,想忘却都是很难的。
童年的记忆最深刻,童年的时光最美好,这是几十年后才有的体会,然而,一切都回不去了。
有两首歌谣是这么唱的:
马兰花,
马兰花,
风吹雨打都不怕。
勤劳的人在说话,
请你马上就开花。
小皮球,香蕉梨,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
这是我们那个年代,每一个女孩子最为熟悉的歌谣。因为,那时候几乎每个女孩子都会跳皮筋,只要会跳皮筋,就必定会唱它,它和跳皮筋形影不离,缺一不可。
那个年代,跳皮筋是女孩子们最爱、最普遍的游戏。在我的记忆里,跳皮筋中,除了“采八字”和另一种玩法(现在记不住名字了),这两种可以男女混在一起玩儿,其余都属女孩子们专有。
跳皮筋不受场地限制,皮筋又相对容易得到(也是攒的)。所以它深受女孩子们的喜爱,几个人随便找块空地,扯上一根皮筋,就可以玩儿上半天儿。那时候你看吧,无论何时,无论什么地方,院子里、胡同中,操场上,到处都能看到孩子们唱着歌谣,跳皮筋的身影。
这个“马兰花”和“小皮球”是最有名的两种(还有别的记不住了)。它们的玩法:最少三个人,多了不限。由两个人相对抻着一根皮筋,一个人在中间边跳边唱(三个人一块唱),如果没跳坏,就绕到另一侧接着跳。一旦节奏没跟上,或者跳坏了,就换另一人,大家按顺序轮换。实在找不到玩伴儿,也可以将皮筋拴在两颗树之间一个人跳。
唱歌谣的节拍和跳皮筋的节奏,紧紧贴合,严丝合缝,边跳边唱,边唱边跳,浑为一体。不知道是谁发明的,真是绝妙的创意。
这个“马兰花”我也会跳,是跟我表妹学的。表妹跳的特好,当时觉得好奇,也就跟着学。
其实跳它不难,很简单的几个动作。但这种玩儿法,属于女孩子的的“专利”,男孩子羞于跳它,记得当时还有人讽刺我是“假小子”。
虽然它不是我们这些秃小子的游戏,但耳濡目染,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这清脆的声音。从而也深深记住了它,记住了马兰花。以致五十多年过去,这歌谣不用想,不用查,脱口而出。
“马兰花”这三个字,只要提起它,记忆的闸门便被打开。那些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大杂院、胡同里跳皮筋,玩砍包,弹球、搧烟盒、耍瓷片的身影,便会出现眼前。那清脆的歌谣和叽叽喳喳的叫声,便响在耳畔。
就在写下此文的当晚,在外边遛弯儿的时候,忽然童心大开,找了一块儿空地,没有皮筋,就想象着一根皮筋,横在脚下。然后唱者“马兰花”、“小皮球”,凭着记忆,按照熟悉的节奏,跳了起来。真是神奇,每一个动作,每一句歌词,一点儿没忘,恍惚中,一下又回到了五十年前,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噢,原来快乐可以这样简单。
我发现,只要我们心绪简单一些,单纯一些,抛开所谓的成熟,抛开所谓的羞怯和不好意思,开心和快乐可以随时找回。
看着眼前小小的“马兰花”,心中无限感慨。小小的马兰花呀,承载的是我们童年的快乐与幸福。
在我心里也开着一朵永不凋谢的“马兰花”。它开在五十年前,开在流年里,开在时光中,还将开向遥不可知的未来。
随着时光的延续,它的香气,愈来愈香,愈来愈香!
谢谢你,亲爱的马兰花!
是你,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美好和天真烂漫。
你带给我们的欢乐,在几十年的光阴中,无论何时忆起,都是幸福满满,温馨满满!
谢谢你!
作者简介:
王永利,北京人,1962年出生,爱好文学和历史,平时喜欢读几本闲书,随手写点儿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