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桃李盈门
——优秀教师刘俊卿记事
收集整理人 江其田
我利用闲暇之时,在收集整理大安文史资料时,收集到了刘俊卿老师的相关资料。因此,对刘老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十分敬佩,令人赞叹不已。
一、家境清贫苦寒读
刘俊卿老师,1914年,生于扶余县农村大门刘家屯。父亲是个银匠,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她姐妹两人,全家5口人,靠父亲一人收入维持生活。
1924年(民国十三年),刘俊卿11岁时,正赶上大赉县(现大安市)两级女子小学动员女孩子入学,她不顾父亲的辱骂和阻挡,在母亲的支持下,穿上母亲一件破大褂,跑到学校报了名。得到了当时的女校长鞠馥屏的同意,免费上了学。书、笔、纸等学习用品,都是她的叔叔供给的。
困境出人才,刘俊卿老师特别珍惜这读书良机,非常用功。天天早起,背诵文章,学习外语,晚上演算术,作笔记,练书绘画,直到深夜。没有书,她就借书,亲自动手抄书;买不起纸笔,她就学宋代文忠公欧阳修,用沙盘作纸,秫杆棒作笔。
刘俊卿老师天资并不聪明,但由于刻苦,勤奋,别人用一分劲,她用三分、五分。所以,她的学习成绩,科科都在班中拔尖,还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因此,学校领导对她越来越重视,让当班长。从此,她父亲也逐渐改变了对她的看法。
刘俊卿老师小学毕业后,由亲属介绍,随乘大赉天主教堂神甫的一辆马车,到齐齐哈尔一所教会中学深造。这所学校是外国传教士办的,目的是培养洋奴。刘俊卿在那每天得祈祷,处于严格束缚的桎梏中,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入学半年多便辍学了。回来后,她寄居在小学时的同学张咸珍的姑母家,每天要帮人家干活,烧火作饭,洗洗涮涮。但一有时间,她就坚持学习。张咸珍的姑母,见到刘俊卿老师起早贪黑抓紧学习,很受感动。于是,让她少干活,还为她借书,买纸笔等,积极鼓励她学习。这一年,济齐哈尔女子师范学校招生,她报了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她喜出望外。入学后,她更加用功了。这期间,正赶上“九一八”事变,学校先停了一段时间。日本帝国主义占了齐齐哈尔,学校又继续开学了。刘俊卿由于家境贫困,无钱回家,百般无奈,只好坚持在学校,为学校干些零活,过着半工半读的艰苦生活,1933年,终于毕业了。
二、呕心沥血育新人
1933年,刘俊卿老师从齐齐哈尔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即返回了大赉,从事教育工作,把一颗心扑在教书育人上,任教长达40年之久,一直到她离开人间。
在小学时,刘俊卿老师教一堂分数课,她自制了分数加减法计算图表,学生看着图表,听着她的讲解,很快就理解了。有的同学因课堂没有听懂,刘老师就事后个别辅导,单独补课,做到了“因材施教”。她还常作家访,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
有一次,刘俊卿老师在讲课时,讲到教育学生怎样做个真正的人时,她激动地说:“女人也是人,要自立、自强,要能立身社会,将来肯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她不但讲了自身奋斗的经历,而且还给学生讲了不少古代女英雄的事迹。在讲《木兰词》一文时,她讲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讲汉朝班固的妹妹班昭,继承她哥哥的事业,“续汉书”。还讲了我国宋代女诗词作家李清照,勤奋学习,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词家的成长过程。她鼓励学生,说:“一个人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出息,学业有成果,工作有成就。”多少年来,她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讲的故事,教育了后人。
刘俊卿老师非常敬仰古代那些坚贞不屈、刚直不阿、洁身自爱的人物。她对屈原、文天祥、于谦等都很崇拜。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屈原的《离骚》、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于谦的《咏石灰》等。这些名人诗文,对学生成长都起到了启迪鞭策的作用。她还亲自书写名人名言,用彩色绘上边,贴在教室墙上,让学生当座右铭。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这些名人名言,都牢牢地铭刻在学生的心扉上,对学生们用功读书,奋发向上,起到了巨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刘俊卿老师处处以身作则,给学生作表本,她衣冠整洁也教育学生,要讲究卫生。她常在课余或假日,同学生一起打球、跳绳,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愿意接近她。学生都喜欢她为人正直、洁身自爱、待人热情、教育人耐心的品格,都默默地向她学习。
1943年,同学们遵照老师“要自强、要自立、要深造”的教诲,都纷纷报考上级学校和寻找工作岗位。有的同学受到刘俊卿老师的感染,确立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生选择,考入重点学校,学生毕业后,纷纷回到家乡,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人才。
1947年,大赉中学改名为“辽北省第三中学”,刘俊卿老师都在此校任教。她总结的“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力”等经验,使学生从学校大门,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了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在刘俊卿老师培养和直接影响下,大多数当上了教师,从事了教育事业,对此,她对此非常高兴。她鼓励学生说:“做人民教师光荣,担子也重啊,要做好也得下一番苦功夫。”
1953年,刘俊卿老师刚生下第二个孩子,组织安排她上齐齐哈尔师资培训班,去学习史地专业。她认为这是党对她的关怀,是自己深造的机会,毅然扔下不到两个月的孩子,参加了学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1962年,刘俊卿老师的长子丁忠凌,从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科科成绩都好,只因政审时,他父亲有政治历史问题,没能被录取。当时,刘俊卿老师对这样的重大问题能正确对待。她教育孩子要正确对待党的招生政策,正确对待自己。她说:“只要一心跟着党,党是不会抛弃那一个人的。”由于她耐心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丁忠凌想通了,下决心自学成木匠。后来,到建筑公司当了工人,很快成了建筑工程师。并参加大学建工系函授学习,刻苦钻研业务,积极要求进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爱党爱国献忠心
刘俊卿老师虽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但对封建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镇压是深恶痛绝的。解放后,她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发展大安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6年,刘俊卿老师被选为大赉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为党的教育事业,尽心竭力,呕心沥血。
1959年,刘俊卿老师被大安县政协聘请为委员。她当政协委员的第一天时,激动地和政协领导说:“让我参政议政,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啊!”她按时参加政协组织的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每逢年节和法定假日,政协举办各种活动时,她还发挥个人专长,提供书法、绘画作品和为会场作美术点缀。她热爱政协,她常说:“政协是各界人士为党、为国、为民贡献力量的极好天地,我爱政协,就有如自己的家一样”。
“文革”中,刘俊卿老师被强加罪名,惨遭迫害,身体致残。在家病休时,还教育孩子们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多做实事、好事。
2024.7.18
作者简介 :江其田,吉林省白城市国土资源局退休,现居大安;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名誉主席;《吉林名人》杂志社 记者;白城市政协文史专员;大安市政协文史专员。 创作体裁以散文为主,兼写杂文、随笔、诗歌。研究国学、史学。出版散文集《其田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