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实干,乐于助人
——追忆父亲之一
我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21个年头了,他那壮实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时常萦绕在我的梦里。父亲生前是一位旅客列车茶炉工,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供应开水。他在平凡岗位上乐于助人的点点滴滴,一直感动着我。
我的父亲,1933年出生于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南边的青神县。解放前,他以优秀成绩小学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初中,然而因为家境贫困,被迫中断学业7年。新中国成立后,热爱读书的父亲,再次考上初中,由人民政府出钱完成了初中学业。
父亲多次深情地告诉我,没有共产党人民政府,他一个乡村穷孩子,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一天走出乡村,成为一名光荣的铁路工人。父亲1957年参加铁路工作,在原西安铁路局西安分局西安客运段从事客运列车乘务工作。1976年阳安线(阳平关至安康)通车后,他主动申请调到条件非常艰苦的阳平关驻在所工作,1978年更是主动申请调到新成立的安康铁路分局安康列车段工作。那里是“巴山楚水凄凉地”的秦巴山区,比起家乡青神县,算是穷山恶水了。在安康,他一直工作到1981年退休。就在这个艰苦的地方,父亲多次荣获列车段、分局的“先进生产者”、“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领导和同事们亲切的称为“老黄牛”。
父亲在当时的单位算的上是个“文化人”,但他自知不善言谈,不具备领导管理能力,认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到最好,也是一种成就。父亲担任列车茶炉工20多年,那些年,列车几乎天天大超员,旅客在列车上从饮用水到洗漱用水,都非常紧张。父亲经常说,哪怕是能让多一个旅客喝到一杯水,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一年四季,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夏日,列车一到达上水站,父亲就立即跳下车,赶忙协助车站上水员给每个茶炉车上满水。父亲到安康列车段工作后,担当的是安康到西安的旅客列车,途经阳安线、宝成线、陇海线,每天往返只有一趟车,列车超员严重,特别是一到春运和暑运,车厢里常常挤得旅客动弹不得。为了让车内旅客喝上水,列车一到停站时间较长的勉西、阳平关、凤州、宝鸡等站,父亲常常双手各提一壶开水在站台上,从窗口给旅客送开水,旅客们都夸父亲是“及时雨”。父亲的同事何晓琴告诉我,1980年夏天,安康开往西安的201次列车在阳平关开车后,父亲在拥挤的硬座车厢发现一名中年男旅客昏倒了,当即将旅客背到餐车交给列车长张新山,张车长通过广播寻找大夫进行急救,父亲又协助张车长将旅客背下车交略阳站送医院抢救。因抢救及时,这名旅客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给车班送来了锦旗,直夸父亲是他的救命恩人。象这样帮助旅客的事情很多,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的人。
父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协助餐车推着送饭车到各车厢销售盒饭,回收旅客吃完饭的铝饭盒,主动帮助体弱或身体不舒服的列车员清扫车内卫生,帮忙铺叠卧具。列车到终点站进入车库停留,有的乘务员利用返乘前几个小时休息时间回家或出去办事,热心的父亲经常主动留守帮忙看车。到了夏天,停留在车库的车体,那时都是没有空调的绿皮车,车厢里常常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真的是挥汗如雨。父亲每年休假时,车班乘务员们都感觉不习惯了,都盼望他早点回来。当时单位有文化的职工不多,休班时有的同事找他帮忙写信、写申请报告、写请假条等,父亲总是有求必应。当年没有计算器,父亲打的一手好算盘,列车上补票、商品出售、餐车经营算账离不开算盘,父亲不厌其烦手把手教会了许多人打算盘。父亲的“学生”里,先后有10多名从部队转业的同事在父亲的帮助下,从列车员走上了餐车服务员、餐车主任、列车长、管理干部的岗位。
父亲从不因个人的事情影响到工作。一次,父亲休班时外出淋了雨,感冒发高烧,到安康铁路医院治疗,熊芙蓉大夫听说父亲第二天就要出乘工作,按规定给他开了病假条,劝他休息几天。父亲觉得车班工作需要他,便将病假条揣在身上,又匆匆登上了熟悉的列车。我家当年是典型的“一头沉”家庭,母亲领着我们姐弟四人在四川老家,父亲长年在外工作,每年只有20天探亲假回老家。当时全国没有高铁和高速公路,许多乡村也不通公路,父亲回家需要乘火车、汽车、马车、渡船,还要步行3公里,光往返路程就要耽搁四五天。有一年父亲回来休探亲假,快离开家时母亲的气喘病发作了住进了医院,不懂事的大弟弟带着小弟弟淘气贪玩,被生产队的打谷机轧断了一根脚指头也送进了医院。从不愿耽误工作的父亲,含着眼泪把母亲和弟弟托付给亲友照顾,毅然按时返回了单位。
父亲常说人字就一撇一捺两笔,说明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支撑的,互帮互助是做人的根本,有能力帮助别人是最幸福快乐的事情。2000年8月,我在原郑州铁路局安康分局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已退休10多年、从来不主动给我打电话的父亲,突然从四川老家打来电话,用急促的声音告诉我:邻居的孩子李强考上了北京大学,他家把能变卖的都卖了也才凑够一半的学费。父亲要求我无论如何都要帮助李强上大学,还胁迫我说如果不肯帮助,他就用自己的退休证去银行担保贷款送李强上大学。我特别理解父亲的心情,当即满口答应了父亲。在父亲四处奔波和感召之下,李强的小学老师李文福主动带头筹款,我当然响应在前,亲朋好友共同努力凑够了李强的学费,让他顺利走进了大学校门。李强不负众望,后来又获得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如今是国家证券投资领域的高级管理人才,在杭州从事证券研究与投资管理工作,是老家乡亲们人人称道的一位骄子。
我的父亲,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但父亲热爱生活,热爱工作,乐于助人的点点滴滴,却一直陪伴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撰稿人: 李安全
作者简要情况
李安全,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籍贯四川省青神县,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7月参加铁路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中铁快运、成都铁路局工作,从一名普通铁路职工,成长为铁路基层站段领导干部,2013年7月从中铁快运调入成都铁路局安全监察室工作至今。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长期从事文字工作,主要负责单位文件、电报起草,以及年度总结和先进材料、通讯报道撰写等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撰写的各种体裁文章数百篇先后被国家、省、市报刊和杂志刊登。
邮箱3751439749@qq.com
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七夕征文启事七夕节是中国情人节,在2024年七夕节即将来临之际,为提升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爱情山】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三苏文学特举办“爱情山”七夕征文,欢迎文朋诗友们积极响应,多多支持。
1、“爱情山”七夕征文时间从即日起至8月10截至,在8月12日揭晓获奖者名单。
2、投稿请注明:“爱情山”七夕征文。
3、“爱情山”七夕征文的体裁不限,诗词、歌、赋、散文、小说、随笔等均可。
4、“爱情山”七夕征文作品将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展示。
5、“爱情山”七夕征文设一等奖一名,要求浏览量3000以上,点赞、在看各500以上,奖红包100元。
二等奖2名,要求浏览量2000以上,点赞、在看各400以上,各奖红包80元。
三等奖3名,要求浏览量各1000以上,点赞、在看各300以上,各奖红包50元。
6、在“爱情山”七夕征文期间,作品打赏在10元以上的,打赏的80%归作者,20%作为奖励红包,如有赞助,奖励红包将同时提高。
7、在“爱情山”七夕征文结束之后,所有参加征文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今日头条《三苏文学》专栏、VV平台上陆续展示。
欢迎文朋诗友们投稿支持,投稿请加微信/ZWB612462,作品发私聊窗。
三苏文学社
2024年7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