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04》「飘舞的剑」(6358辑)

晨间寄语
在公交车上,我与一位健谈的84岁老人搭讪,感觉老人满满的正能量。话语中,得知老人是“三线建设”时期到贵州来的,已经60年了。老人说,他大学毕业就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实习,正赶上东北老工业区抽调人员和设备支援三线建设,组织上一纸调令,没有犹豫,没有什么价钱可讲,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就来到了贵州的大山里。
老人说,现在国家好,他的退休金不高,虽然只有4000多块钱,和老伴加起来也将近万把,有多用多,有少用少,但几十年来节俭惯了,退休金用不完。他手指公交车说:“你看,坐车看病什么的,都有照顾,只要身体好,公园商场,一处溜达转转,感觉还不错。”老人儿孙满堂,讲到家庭事业儿女,老人笑得像个孩子。提到东北老家,老人说回不去了,儿女们工作挺好,谁都不愿意回。他说他们看到了贵州的发展变化,他又指指同行的几位老人说:“他们和我是一个厂的,退休后回了原籍,这不,现在又回贵阳来了。毕竟在贵州生活了几十年,样样习惯,尤其是夏天特别好过,所以我和老伴陪他们出来走走。”其中一位是从上海来的,说是上海热得受不了,话语中透出了回上海的悔意。
我不仅又想起了“哪里的黄土不埋人”那句老话,是啊,听党的话、“组织一声令下”从长春那样的大城市,“就来到了贵州的大山里”,无怨无悔,老人做到了,“初心不改”,不仅知足常乐,而且时时笑容可掬,心态华美。
说话间,我到站了,老人热情地与我握手道别。看到载着见证贵州掘起的几位老人渐渐远去的公交车,我在想,彼时的贵州、时下的贵州?注定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贵州多彩,多彩贵州!
新的一天,早安!
2024.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