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利弊
文/赵军
在我的孩童时期,已然有了很多种游戏。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脑,相信许多同龄人清晰的记得八十年代小伙伴最喜欢的“线下游戏”。
两个人或者更多小朋友,玩“叠方宝”,绷琉璃球,跳皮筋,跳方格,抓石子儿,打陀螺等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脑补一下吧!还有一些能开发动手能力和智力的手工制作,找一个老式缝纫机用的线轴,用扎头发的皮筋从线轴中间穿过,另一头用轻质的高粱杆缠绕皮筋数圈,放在地上,大家比赛谁做的轱辘车跑的快。
到了八十年代末期,电子产品蜂拥而至,新潮的东西总是让人稀罕,卡带式游戏机风靡一时,最著名的魂斗罗,俄罗斯方块,超级玛丽等等,其实这些东西已经是国外市场早就有的。我和同学最喜欢的就是“顶蘑菇”这款游戏,玩到天黑还舍不得离开游戏机,这其实是一种上瘾的表现了。
现在的智能手机游戏让人眼花缭乱,家长们不会摆弄手机,小孩却能精准找到游戏。而且这种类型的游戏有很多需要付费。成人有自己的主观认识,可以管理一下玩游戏时间。但有些小孩成瘾后的依赖不能小觑。不仅影响学习,甚至身体健康。这不是危言耸听,这几天我就通过朋友分享的游戏深刻体会到那种成瘾性。游戏本来是一种让人休闲和娱乐的方式,它不是洪水猛兽却让人不容易掌控。现代化电子产业催生了很多职业游戏人。手机软件里充斥着杂七杂八的各类游戏,本就分不清对错的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回想过去那些打陀螺,滚铁环之类的小游戏,怎么玩都不会上瘾,既可锻炼身体,又能消磨时间。时代的发展趋势不可逆,但怎么才能客观的 现实的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吧!
作者:赵军 河北邢台人 业余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