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官石”与“极乐庵”
作者:肖陈刚
县城城北“吞官石”,
斩灭贪官与污吏。
县城城东“极乐庵”,
保佑官清民安康。
(“吞官石”正面照)
湘西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县城北面八里处官道旁,有一处“百步岩”,形似“乌纱帽”;名曰:“吞官石”。传说来城步任职的官员,从此经过,此官如果心术不正,贪桩枉法,过此“百步岩”,必会吐血身亡。但在1879年,清官李尚卿来城步赴任,他从容而过,百姓欢欣叫好。李尚卿成了敢走“吞官石”第一人。为后者在城步苗乡从政为官做出了表率。他在仕途风生水起,先后三次得到了慈禧太后及光绪帝君的召见。光绪帝称颂他为“天下清官第一”。“吞官石”也成了城步苗乡检验为官者公正之心的“灵石”。苗乡这一美谈,传遍了大江南北,植根在苗族同胞心里,经久不衰。
(“吞官石”背面照)
无独有偶。在县城城东郊区三华里处的阜子坳,有一座“极乐庵”居士堂。它前身叫“洗脚庵”。“洗脚庵”与“吞官石”被人们并列称颂。“吞官石”以从重惩罚贪官恶人而闻名;“洗脚庵”却以善心救治为官者而立世。“洗脚庵”早建于清初顺治年间,后修复清光绪年。传说来城步任官者,不敢过“吞官石”的官员,须绕道过“洗脚庵”洗脚,求佛祖保佑,得公正之心。即有“右走难过吞官石,左走宁绕洗脚庵”的俗语。至于“洗脚庵”的来由,“极乐庵”的更名,同样流传着一个美丽的动人故事。
(当今“极乐庵”正面照)
相传清初顺治年间,明灭清兴。明末公主被南岳静空神尼收为义徒,但还瞒不过顺治帝的耳目。静空神尼知悉,只身携带公主逃离南岳,一路颠簸,到得城步阜子坳。公主经不住旅途的折磨,己是气息奄奄。静空神尼悉心用尽草药,口中念佛,公主仍然昏迷不醒。到了第三天晚上,静空神尼饥困交加,渐渐地闭上眼晴,但见一水晶宫殿,晶岩四围林立,中心位置一个巨大的“佛”字,宫殿左翼飞出一条白龙,缠绕公主的双脚,静空神尼不知如何是好,惊恐地吓醒了。她细看公主,公主还是昏迷。静空神尼回思梦境,抬头仰望,但见星月朗朗,照在阜子坳山峦四周的石灰岩上,如同水晶在熠熠发光。静空神尼顿觉豁然开朗,她仰天长笑后,双手合十,曰:“阿弥陀佛,谢佛祖指点,此乃佛门之地,望佛祖保佑我师徒二人,愿梦中的白龙就是那眼清泉,救我徒儿,使她逢凶化吉。”说罢,静空神尼照梦所指,将公主的双脚泡在左翼这股清泉上足有十分钟久,又将此泉水弹在公主的脸部上。恰在这时,天空飞来一只巨大的鹏雕,从鹏雕身上坠落一张黄纸,恰好落在静空神尼的胸前,她随手拾来,见上书红字:“糊人洗脚醒,恶人洗脚善,邪人洗脚正,官人洗脚清”。静空神尼读罢,细看公主,奇迹竟然出现了,公主目光炯炯,翻身起来投入静空神尼的怀抱。自此,公主正式出家,法名静悟,与师静空神尼一起建佛祠,化缘参禅,又将自已一手漂亮不凡的字体连同自己的命运寄予“洗脚庵”三个大字上。从此,“洗脚庵”香火不断,问病求医的;菩萨保佑的;悔恶思过的;改邪归正的;专程来洗脚的,络绎不绝。
(往昔“洗脚庵”洗脚池)
到了光绪末年,庵里来了一位和尚,法号智永,字一安。但香客却叫他“极乐”和尚。他乐善好施,更有一手拿绝的顽症医治妙方,被人们称为华佗转世。凡来庵里求神医病者,回归却一身轻松,春风扑面。于是,为使明末公主静悟和静空神尼早建祠精神发扬光大,他倡议重新进行修筑,并在庵后修筑了一座塔。人们对他说:“自古和尚守庙,尼姑守庵,改为极乐庙如何?”极乐和尚答:“庵渊源悠长,佛门不可随便更改,只要国泰民乐,取名极乐庵还差不多”。于是,“极乐庵”的更名就已开始,沿袭至今。
【作者简介】
肖陈刚,男,苗族。1962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一生情系苗岭大山,缘结巫水源头沃土。善于捕捉社会生活瞬间,用笔讴歌身边的人和事,探究苗乡历史传奇典故。作品散见于省、市、县党报党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