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法律课程之缓刑条件
简述缓刑及其条件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其具备法定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考验期间内附条件地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
缓刑的适用条件:
(1)缓刑适用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适用缓刑的前提条件。由于缓刑是把犯罪分子留在社会上进行改造,因而从保证社会治安的角度考虑,只能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本来就是放在社会上在执行机关和群众的监督下进行改造,不发生缓刑问题。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他们的罪刑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不适宜放在社会上,所以不能适用缓刑。
(2)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并列的,缺一不可。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如果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的是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悔罪表现不好,有再犯罪危险,就不能适用缓刑。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是否有再犯罪危险,应当由人民法院根据犯罪分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3)适用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这是适用缓刑的禁止条件。如果犯罪分子是累犯,表明其并没有通过刑罚的执行成为守法公民,仍然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本身就具有较大的人身危险性,如果对这样的犯罪分子适用缓刑,把他们放在社会上,那么他们再次犯罪、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