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民对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增长尤为显著。口腔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本应蓬勃发展的口腔医院领域,却频现令人唏嘘的倒闭跑路事件。
近年来口腔医院“跑路”事件频发,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个别机构的经营失败,而是折射出整个口腔医疗行业面临的系统性挑战。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性到内部管理,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一波倒闭潮的出现。
口腔行业“跑路”潮背后的多维动因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口腔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口腔医疗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增长尤为显著。
且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在一二线城市,其增速远超中医诊所和普通全科诊所,成为医疗行业中最为突出的细分市场之一。
头豹研究院
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公众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升级趋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口腔诊所易于连锁化、标准化运营,以及较低的初始投资门槛。然而,这种高速增长也导致了部分地区市场饱和,供大于求的状况变得日益严峻,从而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
01|部分地区口腔服务供大于求、渐趋饱和
中国口腔市场在过去几年中迅猛发展,但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例如,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进而引发内卷。
据辽宁省的调查显示,许多地区和城市出现了口腔医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种情况使得许多诊所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服务质量和价格,为了吸引客户甚至进行套路性低价促销活动,如免费涂氟、免费窝沟封闭等。然而,这种价格战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还增加了门诊的获客成本。
同时,为了能招揽到更多更好的牙医,不少口腔机构会采取“人才价格战”,这导致口腔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一是连锁机构存在牙医和核心管理人员流失太快的痛点;二是人力成本过高。多家上市和拟上市企业的招股书显示,人力成本大约占据整个口腔机构收入的40%左右,处在高位。这种口腔行业的人才大战也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内卷现象。
02|种植牙集采与消费下行的双重夹击
种植牙和正畸作为口腔医疗中的两大主要品类,其价格在近年来大幅下降。
首先,种植牙的集采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实施。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种植体系统的价格大幅降低,压缩了口腔医院的利润空间。据行业内部反馈,利润普遍下滑60%以上。以往,一颗种植牙的收费可能高达8000至10000元,而现在,通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种植体系统的价格从原来的千元以上降至700元至1800元之间,平均降幅达到55%,不仅如此,国家还对牙冠产品进行了竞价,这进一步降低了整体费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构成重大冲击。
03|资本介入与经营模式的转变
由于口腔行业的高利润和低门槛,大量 资本的“野性”入局,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口腔领域,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小型诊所和连锁机构,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资本主导下的口腔机构往往更注重营销和广告投放。例如,通过抖音巨量引擎、小红书等数字化平台、线下公交地铁面板广告、本地百度广告竞价进行信息流投放,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患者。这种策略虽然能够短期内提升客流量,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因为获客成本通常为收入的15%及以上,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告和促销费用也会不断上升。
当口腔行业从医生主导转向资本主导时,其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资本追求的是快速扩张和高回报。而资本驱动的连锁化发展并未如预期那样降低运营成本,反而因为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的上升以及获客成本的增加,使得连锁口腔医院的经营难度加大,最终因为过度扩张而陷入越扩张越亏损的困境,出现如上述案例类似的资金链断裂、管理混乱等问题。
口腔医院“跑路”现象是盲目追求规模与利润,忽视市场规律和内部管理的结果。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医生患者来说,无形都是一记重拳,侵蚀了口腔医疗行业的诚信与声誉。这些案例事件再次对整个口腔医疗行业敲响了警钟。
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口腔医疗生态,离不开政府、企业、医生和患者四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需回归医疗服务的本质,注重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这些都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闭店跑路”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让消费者对预付费模式产生了信任危机,更是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影响整个行业生态健康发展。
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通力合作,完善治理举措,实施有效监管。同时消费者也应该增强自身的消费意识,理性消费,不要为了所谓的优惠就盲目充值。在办理类似会员卡之前,首先查询清楚该机构有无经营资质、社会信誉、存续能力等相关信息,以确保自身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此外,也有网友感叹,口腔医院这种黄金产业,居然能倒闭,口腔医院低价竞争扩大市场的弊端也开始显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