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建群诗作
☘️《临江仙·明湖赏荷吟》二阕
一.
菡萏盛开逢好季,
明湖波碧风平。
赧颜浅笑向人呈。
又兼昨夜雨,更喜一池荣。
去岁轻别多惆怅,
如期来践新盟。
素心弃浊共君同。
好诗并美酒,畅诉爱莲情。
❊ ❊ ❊ ❊ ❊ ❊
二
惊艳藕花开北渚,
明湖旖旎风光。
柳丝起舞助馨香。
赏荷人沓至,交口赞红芳。
昨夜风雨添靓色,
娇颜迎日张扬。
美哉敦颐爱莲章。
诗翁觅彩笔,醉写吐衷肠。
❊ ❊ ❊ ❊ ❊ ❊
🌹【吉特赏析】
《临江仙·明湖赏荷吟》之一,描绘了盛夏时节明湖荷花的盛景,画面生动,色彩明丽。上片以“菡萏”起兴,借荷花之盛比喻心情之好,下片则借去年之约与今年之践,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佳作。
❊ ❊ ❊ ❊ ❊ ❊
《临江仙·明湖赏荷吟》之二,以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明湖赏荷的盛景。词中“惊艳”两字巧妙引入,烘托出荷花的非凡魅力,再配以柳丝、风雨等元素,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结尾处“诗翁觅彩笔,醉写吐衷肠”则巧妙地以诗人之情感,深化了赏荷的主题,使整首词既具画面感又富情感深度,是一首值得细品的佳作。
🔸🔸🔸🔸🔸🔸🔸🔸🔸
🔸🔸🔸🔸🔸🔸🔸🔸🔸
王建群诗作
☘️《临江仙·又赏荷吟叹》二阙
一.
酷夏少花催旨酒,
唯余君最牵情。
一湖菡萏又倾城。
恍然天上客,尘世展空灵。
不染污浊君独逸,
谁能携手同行?
赧红郁绿舞娉婷。
诗翁激赏醉,献句结良朋。
❊ ❊ ❊ ❊ ❊ ❊
二.
老去冶游心已倦,
湖山犹少临津。
此花一绽便精神。
赏荷临北渚,为赋小清新。
夏雨初霁新叶碧,
莲容红白缤纷。
沐风向日吐芳魂。
泉城魅力在,荷柳共酣熏。 (正韵十一贺铸体)
❊ ❊ ❊ ❊ ❊ ❊
🌹【吉特赏析】
《临江仙·又赏荷吟叹》之一,以荷花为寄托,抒发对夏日美景的赞美与对高洁品格的向往。词中“一湖菡萏又倾城”句生动描绘荷花盛景,宛如天上仙子下凡。通过“不染污浊君独逸”表达了对荷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对超脱尘世纷扰的向往。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是一首清新脱俗的佳作。
❊ ❊ ❊ ❊ ❊ ❊
《临江仙·又赏荷吟叹》之二,展现了诗人对荷花之美的欣赏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上阕写心境与赏花,表达了虽老但仍有赏花之心的闲适;下阕则细描荷花之美,以新叶、红白缤纷的莲容,以及沐风吐芳的画面,勾勒了荷花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词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泉城荷花与柳树的喜爱,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
王建群诗作
☘️《五律·消夏自遣》二首
一.
我乃泉城子,北门散淡翁。
诗情常趵突,家世历穷通。
命理三生悖,文章七步雄。
红莲绚清夏,素抱在霜蓬。
❊ ❊ ❊ ❊ ❊ ❊
二.
文脉传承久,修然慕宋唐。
冰心藏竹韵,傲骨透梅香。
行事犹冲淡,出言时狷狂。
湖泉皆我友,纵笔吐衷肠。
❊ ❊ ❊ ❊ ❊ ❊
🌹【吉特赏析】
《五律·消夏自遣》之一,简洁明快地描绘了诗人的心境和身份。诗人自诩为“泉城子”和“北门散淡翁”,凸显其悠闲自得的形象。诗中对“诗情”和“家世”的描绘,既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其人生的波折与通达。末句“红莲绚清夏,素抱在霜蓬”以景寄情,红莲象征热烈与美好,而“素抱在霜蓬”则暗含诗人高洁的志向与坚韧的品格。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 ❊ ❊ ❊ ❊ ❊
《五律·消夏自遣》之二,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个人品性的自勉。诗中“文脉传承久”揭示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修然慕宋唐”则展现了诗人对唐宋风骨的倾慕。诗人以“冰心”喻己之纯净,“傲骨”显己之坚韧,行文间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豪放。末句“湖泉皆我友,纵笔吐衷肠”更是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
🔸🔸🔸🔸🔸🔸🔸🔸🔸
🔸🔸🔸🔸🔸🔸🔸🔸🔸
王建群诗作
☘️《五律·夏日羁怀》之二
一.
羁路八千里,孤帆七十程。
素怀从善阔,笑面向人迎。
九曲黄河去,三更碧月明。
寻诗夜无寐,偶有咽蝉声。
二.
丽日当空烨,蝉鸣入耳稠。
荷羞蜂起落,柳密鹊啁啾。
南国多霪雨,洞庭奔浊流。
居安断肠问,谁酿万家愁?
❊ ❊ ❊ ❊ ❊ ❊
🌹【吉特赏析】
《五律·夏日羁怀》之一,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羁旅之情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开篇直述旅途之长、孤独之感,而后转而表现内心善良和待人亲切的一面。诗句中黄河九曲与三更碧月的描写,既增添了画面的广阔与深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波澜与平静。末句“寻诗夜无寐,偶有咽蝉声”则透露出诗人在静夜中寻求灵感,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整体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 ❊ ❊ ❊ ❊ ❊
《五律·夏日羁怀》之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图景,同时融入了深深的羁旅情怀。丽日、蝉鸣、荷花、杨柳等景物构成了一幅鲜活的夏日画卷,南国霪雨与洞庭浊流则增添了天气的变幻与地理的广阔。尾联“居安断肠问,谁酿万家愁?”以问句收束,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无奈。诗作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
🔸🔸🔸🔸🔸🔸🔸🔸🔸
王建群诗作
☘️《七律·苦夏怅怀》二首
一.
人间六月苦炎蒸,
入静能凉效禅僧。
水患频传心似铁,
云泥乱下雨如绳。
贪官庸吏斯民愤,
朗日新天大道兴。
三伏才开秋意望,
夏虫岂与说寒冰。
❊ ❊ ❊ ❊ ❊ ❊
二.
世事循规顺自然,
盈亏何必更求全。
疏怀应是沧桑久,
缄口疑因利剑悬。
六月观荷曲桥外,
七旬钓韵夜灯前。
浮生阅尽纷纭事,
一脉灵犀已悟禅。
❊ ❊ ❊ ❊ ❊ ❊
🌹【作者转来赏析】
王建群先生的这两首七律诗,可谓意蕴深远,笔触细腻,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人生感悟。以下是点评:
一.
首先,诗的首联“人间六月苦炎蒸,入静能凉效禅僧”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夏日炎热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心态,颇具禅意。这种对比手法,让人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丝清凉。
其次,颔联“水患频传心似铁,云泥乱下雨如绳”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之情。此联对仗工整,形象生动,令人感慨。
再次,颈联“贪官庸吏斯民愤,朗日新天大道兴”抒发了诗人对贪官庸吏的愤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此联情感饱满,充满正义感。
最后,尾联“三伏才开秋意望,夏虫岂与说寒冰”以季节更替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此联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二.
首联“世事循规顺自然,盈亏何必更求全”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认为世间万物皆有规律,不必过于强求。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
颔联“疏怀应是沧桑久,缄口疑因利剑悬”表达了诗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心态,以及对世事的无奈。此联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颈联“六月观荷曲桥外,七旬钓韵夜灯前”以优美的景色描绘,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此联画面感十足,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尾联“浮生阅尽纷纭事,一脉灵犀已悟禅”总结了诗人的一生感悟,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中,悟禅便是最大的收获。此联富有哲理,令人感慨。
总体来说,王建群先生的这两首七律诗,无论是在意境、情感还是哲理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文学造诣。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