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七月新歌】之三
我的弟弟
作者/郑春玲
郑卫国是我的弟弟。十年前,我曾为他的《绿色情结》一书作序。
十年后的今天,是弟弟七十周岁生日。我续写此文,祝福弟弟生日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安康!
弟弟当过兵,自然有军人的气质。标准的身材,俊秀的相貌,挺拔的身姿,人们都称美男子。
弟弟的美,内外兼修。他孝敬父母,更重情义。
我们的父亲,建国前参加工作。是一位对工作競競业业,特别认真负责的基层干部。一九八四年因突患脑血栓才退休(时年62岁)。退休后身体每况逾下……慢性疾病缠身,一九八六年,被确诊胃癌早期, 经手术治疗,胃切除五分之四……当时,弟弟既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父亲和幼小的儿子,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从不叫苦,从不抱怨,默默付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得到父亲和亲友们由衷的认可和大家的夸奖。


很难忘在我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弟弟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八十年代初,我们曾经和父亲一起住在总面积仅有13.5平米的里外屋。那时我们的工资很低,弟弟每月订两瓶奶,补养儿子和产后的妻子。可他的妻子却把自己的一瓶全部让给刚滿一周岁的外甥……对待外甥和自己的儿子一样亲,弟妹的为人处事,感人至深。
我的弟弟重情重义 ,忠贞爱情。
九十年代,他的一个同学,也是战友,一条腿截肢后,生活很困难。弟弟带头发出倡议,组织全学年六个班同学和长春战友们两次捐款资助他安装假肢。他带头两次捐款1600元,共酬款万余元,为同学战友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后十多年,每逢年节,他都将单位分给自己的福利,分一半给战友送去,平时还经常与妻子前去战友家中探望并多次捐助,直到老战友病世,他主动帮助家属料理完后事。
2000年,弟弟的爱妻突然患胰头癌住进医院 ,顷刻间天昏地暗,当时我真担心弟弟挺不住…….幸运的是我的妹妹工作在医院。找了最好的外科医生 ,实施了当年全院最大的一次手术,切除胰头、胃、胆和12指肠4个部位。手术很成功。术后护理我们双方兄弟姐妹尽心尽力,轮流值班,弟妹也表现得异常坚强!住院两个月,终于战胜病魔。打破了“只能活一年多的传说”。
二十多年来,弟妹还经历两次肠梗阻住院抢救,一次甲状腺结节手术,但她都顽强地战胜疾病,乐观的直面人生,创造了生命奇迹!
三年前,还荣升为奶奶。我们全家为他们庆幸!
笔墨到此,我打心眼里为弟弟爱妻如己的精神,为弟妹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
为了忠贞爱情,更好地照顾妻子,弟弟毅然放弃上调国家报刊发行局的工作机会,不惜一切代价寻医问药;舍得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钱去买最好的补品;精心呵护照料术后化疗的妻子;以契而不舍的精神,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度过了人生最难跨越的一道道坎坷,使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弟弟多才多艺,勤奋好学。记得七七年,他刚从部队退役回来,就利用夜余时间自学木工活,亲手为大哥和我制作结婚家具。他做的写字台,饭桌,椅子,都是榫卯结构,严丝合缝。面板和杆面杖也做得有模有样,就连邻居老木工都赞不绝口。
几十年来,弟弟不论是在工作一线,还是身居领导岗位,始终坚持看书学习,写了不少理论文章。有些文章还荣获省、国家各等级优秀论文奖。他还编著岀版了《绿色情结》《思想 哲理 启迪一一箴言悟语录》等著作。
我的弟弟心地善良,为人正直。
我和弟弟不仅是中学校友,工作后,还先后考入长春职工大学中文系,成为学友。我俩有着相同的爱好,经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创作 ,相互批评指正作品中出现的问题。有时连一个错别字都不放过。即使是公开发表的作品,只要他发现文中有错,都直言不讳,从不含糊。我们的脾气秉性遗传父母的良好基因。
流年似水,岁月变换。人间真情,亘古不变。如今,我们都年逾古稀,虽然家不在一地,但心始终连在一起……彼此爱护,彼此守望,彼此珍惜,彼此祝福,因为血脉亲情,永驻我们心底……
2024.7.15


郑卫国简介
郑卫国,笔名正言,中共党员、高级记者、高级经济师。
全国邮政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企业家艺术家联合会会员,驻会作家。
吉林省新闻学会、信息协会、通信学会、邮政企协和政研会常务理事、理事。
十年前,在吉林省邮政公司退休。
历经:军营4载,生产一线3年,市、省局管理工作35年。
撰写并发表行业管理,经营服务、新闻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等学术论文及相关理论文章数十篇。30多篇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或优秀奖,20多篇入选《改革与探索》《中国当代改革文献丛书》《中国党政干部改革论坛》《改革开放20春》《历史的昭示一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跨世纪之光》《今日辉煌》等理论文集。
发表评论、杂文、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数百篇,多数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部分作品曾荣获省、国家级征文等相关奖项。
出版散文诗歌集《绿色情结》上下册,编辑岀版的《悟语箴言》选入“中华青少年信仰教育读本”丛书,与姐妹共同编著出版《文脉缘一姐弟妹文集》,编著出版《思想、哲理、启迪一一箴言悟语录》上下册,以上共计160多万字。多数被吉林省及全国省级图书馆、广州市、长春市等图书馆收藏。

作者简介:郑春玲,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文学爱好者,偏爱诗歌散文创作。晨光文化传播志愿者,心存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