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天下奇,登高以望远
——读王湘萍《五律·华山》
文/老悟(陕西汉中)
五律·华山
仙掌神灵劈,诸峰天外雄。
苍龙盘峻岭,栈道架长空。
峡峭奇兵降,崖危大智攻。
函关依岳险,一路古今同。
这是长安女诗人王湘萍所作的《五律·华山》诗作。仲夏时节,诗人随三秦文化研究会《陕西百景盛揽诗歌》采风团登临华山之时,于西峰之顶声情并茂地朗诵其五律《华山》,表达了对“天下第一险山”华山的深情礼赞。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山脉,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此首五律诗作中,景有来头,典有出处。首句“仙掌神灵劈”中“仙掌”,典出《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是说汉武帝为求仙,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由此,华山曾称之为“仙人掌峰”,省称“仙掌”。唐代一度改华山所在之“华州”为“仙掌”。“诸峰天外雄”句中“诸峰”是指华山上有五峰,即东峰、南峰、西峰、北峰和中峰。“天外雄”则出自清.陈曾寿诗《幽忧二首其一》之“天外雄崔嵬”。
接下来的“苍龙盘峻岭”句中之“苍龙岭”,是指北峰上位于云台峰下的一道如薄刃之山脊,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因其苍黑色的外观和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因其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游客胆战心惊。明清时期,该岭开始修建台阶,并于民国时期结束,共建了530余级台阶,“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李白《蜀道难》)。而“栈道架长空”句,则来源如是: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誉为“华山第一天险”。
长空栈道有700余年的历史,它是华山险道的险中之险。有典有源,表明《五律·华山》深涵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使该诗读来顿觉意境深邃,文脉通达,诗人对华山敬慕之情跃然纸上。
华山天下险。一座华山山岳耸立于天地之间,其形若手掌壁立千仞,目之所极的山峰,皆呈刀劈斧凿之势,以其“雄险”而誉满古今中外。一道道山脊盘如苍龙,险峻无比。往昔欲上华山比登天还难,而如今,索道飞架,自下而上,人如飞鸟,自由揽行于半空。华山险峻,历代为兵家所争。最忆是奇兵天降,智取华山天险,演绎了一场精兵夺关的神奇故事,至今那英雄战歌,仍响彻云霄,绵绵不绝!
华山之峻美,华山之高耸,华山之神兵,永远被诗家所赞咏!首联起势,写目之所极与意象中的华山美景,如一架无人机在高空俯瞰扫描,给人留下了华岳之壮阔画卷。颔联对仗工正,气象雄浑,气势开阔,抓住了华山最险峻之特色地标,使一条横生于半空的苍龙栩栩如生。“苍龙”为喻,“栈道”为实,虚实结合,相映成趣。颈联转而写英雄的华山历史,仿佛听到了昔日那激战的枪声,看见了烽火硝烟,智取天下第一险关的战斗场面。
尾联则发思古之悠情,看函谷关隘,依华岳天险,阻挡铁蹄践踏,佑护三秦,壮我中华,自古至今华山皆为美名传扬!
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汉唐文学艺术社理事,有诸多诗文发表、入刊、出版。退休诗人,居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