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在渭南(五首)
霍竹山
致敬华山
登过泰山
登过黄山
登过恒山、嵩山、青城山
一次次登过祖国那么多的大好河山
壮丽、沉浑、峻秀、巍峨,在这些词汇中
也一次次地攀登、匍匐、爬越、跪倒
唯独没有登过家门口的华山
华山,一直以来我只有致敬、仰望
华山,华山
一直以来我用心致敬、仰望的华山
伴随“百景盛览”采风团来到渭南
我应约攀登华山,攀登“奇险天下第一山”
风在脸颊生起,云在头顶飞腾
雾在指尖翻滚,鹰在脚下翱翔
海拔1886米,海拔2018米
在我必须拉紧铁索攀登的陡峭之上
多少故事传说在眼前洇染
多少绝句律诗在耳边回荡
林海茫茫的华山,鸟鸣声声的华山
壁立千仞的华山,屏障秦岭的华山
举首,碧空如洗,人流如织
环顾,松柏拥翠,峰峦叠嶂
树荫下,休憩的人们
谁在说昨夜的星辰在华山之巅闪耀
谁在说拥抱今晨第一缕明媚的阳光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谁在激情朗诵一首《咏华山》的诗章
我终于在西峰登顶
远眺,黄河蜿蜒东流,水天一色
凝望,平原一派祥和,沃野千里
山岚散尽,此时一列高铁飞驰而过
炊烟升起,此时一面国旗迎风飘扬
此时,雷声隐隐响在绝壁悬崖
此时,闪电在《射雕英雄传》隐藏
我在抹去一把汗水之际
《我爱你中国》歌声接力赛开始传唱
致敬一名挑山工,致敬一队红领巾
致敬一棵芨芨草,致敬打碗碗花的绽放
致敬雨后高挂在崖壁的彩虹
我知道,在万家灯火初上的温馨中
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的每一个宁静日子
有多少事物和我一样,都在祝福祖国
永远美丽,永远繁荣,永远富强
2024年7月1日
在洽川,想与《诗经》里女子约会
苍苍蒹葭
雎鸠关关
尽管我晚来了三千年
也尽管我已经不再青春年少
在洽川,却突然
想与《诗经》里的女子约会
此刻,我相信
那个窈窕淑女还立在河洲
屏声静气
顾盼生辉
任凭时间的风吹雨打
等待是一盏永远亮着的灯
此刻,光芒
依然在一圈一圈拓展延伸
一池莲花从深深的睡梦里醒了
洽川亮了起来
黄河的浪花亮了起来
《诗经》每一个诗句亮了起来
左顾右盼
听风听水
竟被一路的风景耽误
我为自己的失约后悔不迭
又怕摇着纸扇清风而来的子夏
会一眼看穿我的心思
2024年7月3日
尧头窑,窑火不熄
渭北高原,中国第一民窑
尧头窑,千百年来窑火不熄
从一片刻着汉代年号和窑工瓷片的火中
到明“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一窑的课钞
到清“二百八十五点五两”一窑的鼎盛
始于汉唐,兴于宋元,繁荣于明清的尧头窑
将泥土烧制成银两,将泥土烧制成艺术
将泥土烧制成生活的一种高度一种温暖
耙泥,踩泥,练泥,往细腻里想
拉坯,晾坯,修坯,往灵动上做
堆花,施釉,装窑,注重精致
封窑口,祭窑神,谢窑匠,追求完美
多少道工艺,多少次浴火重生
不熄的窑火突然在我的回望中亮了
在尧头窑非遗传承人刘忠阳
——四十年窑火不熄的作坊,我看到
泥巴在火中升华,在一枚戒指上面
闪耀着黑宝石神秘而迷人的光芒
而一个黑釉大碗,火焰还没冷却
还在人们的日子里热气腾腾
不是官窑“蚯蚓走泥”的显贵
不是谁把玩的“雨过天晴”色
一个盛满五谷杂粮的黑釉大碗
也盛满人间的烟火,岁月的轻重
牡丹、莲花、石榴和花鸟鱼虫
在风调雨顺的吉祥中天然成趣
夜宿尧头,在“点窑”的一声喊里
让我一时不知是梦还是穿越
2024年7月5日
在仓颉庙, 感恩“字圣”
“字圣”啊,真不敢想
要是没有文字
世界将变得多么黑暗
文明一定还在遥远的遥远里——
在无边无际的混沌中埋藏
我们还在结绳纪事
石榴花开了,是谁在忧伤一次千年的等待
大雁又南飞,让一场愉快的狩猎变为孤独
在一团理不清的时间里
先民们还在路上迷惘惆怅
在仓颉庙,面对《仓圣鸟迹书碑》
我竟一字不识,字字又俨然在心
导游一字一句像老师教生字课
诵读第一篇用文字记载的我们华夏历史
我知道,如幕的夜色从此被光辉撕开
“字圣”啊,一个字
其实就是一颗火种,光照日月的火种
星火燎原,寒冷从我们体内的瞬间消失
山河因此光明,生活因此辽阔
幸福其实是建造在文字上的宫殿
2024年7月6日
潼关感怀
南依秦岭,北临黄河的潼关
秦、晋、豫三省交界的潼关
天下雄关,莫若潼关
莫若一次次让历史转向的潼关
百二秦关,站在一片废墟上
想象曾经的辉煌,千古关河
西关大街的叫卖声分明是关中腔
帅府街又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嗵嗵的战鼓声早已风化
几块斑驳的城砖散落在草丛
箭簇的雨落在电视的屏幕
广场演出的是秦腔《临潼山》
登临复建的古潼关城楼
在墙壁上静止的潼关时间里
风陵渡响起一阵船夫号子
叛军和义军好像同时扑来
一面“秦”字大旗
在一阵风中卷起,我明白了
没有攻不破的关隘
民心才是铜墙铁壁
2024年7月7日
霍竹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在《人民文学》《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二十余万字,著有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集等十多部,获过第七届中国长诗奖、第五届柳青文学奖等。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