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精心写好我们这个时代的小人物,著名作家贝鲁平作品研讨会在沪举办
文/袁德礼 摄/韩骥、丁罗蕾
鲁平,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过教师、机关干部、文化馆戏剧干部、文化馆创作中心主任、报刊编辑、影视公司剧本策划、编辑、编剧、自由撰稿人等;创作改编话剧、小品、电视剧、电影等上演拍摄多部,如大型话剧《迁动的心》、《沙枣花香》(合作)等,电影如《先驱者》等(合作);電視劇如《風荷怨》(合作)等。曾出版发表多部长篇小说如《灵感》、《别把我当真》、《就怕見到你》、《离婚男女》《緣分的星空》等;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如《活着就是天堂》等;出版的传记文学如《车鹏飞画传》、《汪家芳畫傳》、《中国魔女严荷芝》等;诗集如《诗亦非诗》等;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中篇小说如《老街影像》、《邂逅》《一次住院》等;近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如《離婚二十年》,今年上半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說集如《蘭香》等。目前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贝鲁平作品研讨会今天中午在上海江南村大酒店4楼总统包套隆重举办。
会议由中国作家记者书画家联谊会群主,报界大佬袁德礼老总主持。主办方由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主席,《文笔精华》杂志社总编朱超群,著名军旅书法家作家刘俊国,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木子,周琪卿,劳动报副刊主编,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宋长星作主题演讲与点评,赢得片片掌声如潮。
出席贝鲁平研讨会的还有公安诗人周裕华,作家丁罗蕾,毛恒锅,宇扬,著名书法家李锦江,孙明,费荣长,白莎,军嫂歌唱家顾之敏等各界名流。
研讨会结束,中国作家贝鲁平,公安诗人周裕华给大家签名赠书活动。
会中与会后,与会者对作家贝鲁平高度赞扬,纷纷写诗腾文大加赞赏。
《赞贝鲁平》
作者:袁德礼。
申城有位奇才俊,名曰贝鲁平先生。
教坛之上燃烛火,育得桃李初长成。
机关事务展谋略,有条不紊条理清。
文化馆中任要职,戏剧领域才情盛。
创作中心挥笔墨,灵感如泉思不停。
报刊编辑寻妙文,字斟句酌精心呈。
影视策划巧构思,剧本编织梦纷呈。
自由撰稿抒心意,佳作连连众人惊。
笔耕岁月未曾歇,佳作缤纷书册盈。
长篇小说绘万象,情节跌宕扣心灵。
中短集里多佳话,细腻笔触见真情。
传记文学述往事,岁月留痕韵味凝。
各类剧本皆精彩,舞台银幕绽光明。
身兼数会之要职,荣誉加身仍谦诚。
上海作协留其名,中国作协亦相迎。
通俗文艺研理事,曲艺协会展才能。
戏剧协会星光灿,电影评论思路清。
为人谦逊性温和,毫无骄矜摆架情。
深入民间探真谛,生活百态入眸睛。
广纳素材源泉涌,创作路上步未停。
才华璀璨如星耀,德艺双馨令人敬。
愿君艺海扬风帆,辉煌之路永畅行。
赞贝鲁平老师
文/李媛成(木子)
贝师笔下绘世景,文字深处显温情。
坚守文心不为名,文学路上引后行。
年过花甲诗意浓,直言深情诉人生。
挑战自我多形式,艺术高峰再攀登。
愿师佳作频频出,书写生活处处真。
为7.16.盛会而作
2024.7.16.
谦谦君子大作家……贝鲁平
毛恒锅(海锚)
今日上午,报界大佬袁德礼先生在上海江南邨酒店主持了一场饶有兴趣的贝鲁平作品研讨会。听其言观其书,与会各界文学名家感慨万千。我作为一个草根作者虽说是第三次见到贝老师了,却滿怀敬慕之心认真倾听了各位师长的精彩点评,会后许久不能平静,仍然若有所思,故急就短诗一首,以示心迹。
谦谦君子大作家
谦谦君子,
呦呦低鸣。
看似平波秋水,
胸中风高浪急。
纵横上海滩,
墨染东海滨。
人间烟火,
赤橙黄绿;
女嫁男娶,
分离和合。
是他的浮图,
是他的历练,
有他身影,
更有梦憶。
小说散文,
诗歌编剧
纠缠于情感,
盘旋于刀笔。
字字惊魂,
句句放飞。
欣赏过他的著作,
方知不一般的贝鲁平!
《致敬贝鲁平》
作者:周琪卿
贝鲁平师者,文学之灵魂,
生活为墨绘,笔下显神韵。
悲欢离合间,小人物跃然,
真实面貌现,温度深度存。
《别把我当真》,心弦触动,
《离婚男女》情,读者泪盈。
梦想坚守者,商业潮不随,
汗水浇灌花,文学路引领。
六十诗心旺,系列“诗亦非诗”,
青春缅怀中,梦境人生记。
直白藏深情,叙述流畅美,
节奏自然间,忧伤亲切溢。
创作热情燃,多样形式探,
小说话剧影,散文诗歌展。
自我超越志,作品严要求,
艺术家精神,不懈追求显。
真挚质朴心,羞怯诗人质,
生活书写间,文学力展现。
贝师赞不已,真诚纯粹意,
未来笔耕勤,星辰璀璨绘。
2024.7.16,敬意诗篇献。
读《诗亦非诗有感》
作者:刘俊国
在《诗亦非诗》这部诗集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位文学追梦者——鲁平先生,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不懈的创作热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情感细腻的文学世界。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鲁平先生个人文学梦的深情致敬,更是对诗歌艺术的一次深情告白。
鲁平先生,一位在商业化大潮中坚守文学梦想的作家,他的创作之路充满了坚韧与执着。从《别把我当真》到《离婚男女》,再到话剧、电影剧本和电视剧的撰写,鲁平先生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年过六十,他更是诗兴大发,用诗歌的形式记录生活、缅怀青春、触摸梦境、思考生死,展现出他对生活无尽的感悟和思考。
在《诗亦非诗》中,鲁平先生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挚的情感。他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细腻地描绘出生活的点滴细节,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诗意的光辉。他的诗歌既有对青春的缅怀,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梦境的追寻,也有对现实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鲁平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鲁平先生的诗歌作品在叙事性上尤为突出。他善于将诗歌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这种叙事性的诗歌风格,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更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和深刻。
鲁平先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梦境、描写生活、思考人生,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他的创作过程虽然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的这份真挚和执着,让我们对文学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在《诗亦非诗》这部诗集中,我们看到了鲁平先生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位作家的才华和魅力。他的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更让我们对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鲁平先生用他的诗歌作品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美感的世界,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贝鲁平先生两三事
作者:朱超群
认识贝鲁平先生,是在陈柏有组织的百友作家沙龙。我们见过几次面,但相互交流不多,不是很熟。柏有兄作过介绍,说贝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记得在今年春节前的一次柏有兄组织的百友作家沙龙年会上,由我主讲关于我与柏有兄是同乡的故事。我的演讲稿是“文化街上文化人”,那天我见到贝老师也来的,就赠送他一本我新出版的书《人文情悟》。
本月初,沪上高级记者、知名作家袁德礼相约,要在江南邨酒店为贝鲁平先生召开作品研讨会,他还邀我发个言。我说行。
其实,我对贝老师是不够了解的。因此,在百度上我查了一下贝老师的有关信息,查到介绍贝鲁平老师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作品涵盖了多个文学领域,包括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本等。
具体看到贝鲁平老师的一些代表作品:
中篇小说选:《活着就是天堂:贝鲁平中篇小说选》,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13年出版。这本书收录了贝鲁平的多个中篇小说,通过悬疑、惊悚、梦境、追忆等元素,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情节,反映了当代人对现代生活的困惑和迷惘。
长篇小说:《别把我当真》和《离婚男女》,分别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0年7月和2002年8月出版。这两部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离婚男女》在《书市周刊》上连载约三个月,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其他作品:贝鲁平还出版了《灵感》和《就怕见到你》两部小说,这些作品被列为白领休闲系列。此外,他还创作了青春小说《缘分的星空》,以及电影文学剧本《生活是美丽的》及话剧《玫瑰战争》等。
以上这些介绍,都是我从网络上查到的资料,说实在的,当时本人还没有看过贝老师的具体作品。
后来,在百度上查到专题介绍贝鲁平一部中篇小说选:《活着就是天堂:贝鲁平中篇小说选》,其中有内容介绍,有目录标题,有序和后记。从目录上看,有31篇小说,总255页,据我分析,中篇小说集31篇的话,可以出版多本类似页码的书,是否笔误?按推理说,这部作品应该是中短篇小说集。
我看了一遍此书的序,没有署名,看内容中写法,觉得是贝老师的文友写的。文友曾经是《文学报》的一位编辑,他说:“贝鲁平会讲那么多故事,当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有厚实的生活基础有关,早些年,他为了创作都市单身人士的形象,曾经去参加那些单身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那些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大龄男女、离婚男女,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加之那时候他本身也是一个单身汉,有这个资格与那些单身男女接近。所以后来写出了一本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离婚男女》。我也曾随他进入那个社交场合,很温馨也很喧闹,切切实实感受到我们社会的另一个侧面,也强烈感受到对于那些大龄男女、离婚男女,全社会都要给予一定的关爱。我们的作家,应该像贝鲁平这样,将生活的触角伸向民间,伸向底层。较之于华灯初上,车水马龙的淮海路、南京路,那里是另一个大上海。几十年来,贝鲁平始终坚持写都市小说、市民小说,其描写内容极其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这样的追求是难能可贵的。”
贝鲁平老师自己在后记中说:“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一直关注这个非同一般的时代,这不是一个小时代,而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值得写的人和事实在太多,素材扑面而来,让你目不暇接。”
他介绍小说创作时的感想,特别是对一些小说在写作时的当时体会,他说:“在地铁上再次遇见对方,从此两人有了交往,这就是短篇小说《最后一班地铁》的开始情节;在《噩梦醒来》中,因丈夫有外遇,女人跟他离婚,可离婚后女人常常思念前夫,突然有一天前夫给她来了电话,要来看她,说外面的世界再精彩还是家里好,她热血沸腾,精心修饰自己,还去超市买来前夫最爱吃的美味佳肴,从早忙到晚,做了足足一桌子的菜,可等到深夜没见前夫的影子,迷迷糊糊睡去,却做起了噩梦,一觉醒来,发现前夫死在自己的身边……在《今天是情人节》中,写了两个离婚男人在“情人节”这天发生的各种啼笑皆非的情景和故事,该篇小说带有黑色幽默的戏剧结构,在一天一夜中,主人翁与前妻,女友,恋人,情人之间的周旋,会让你看到一种别样的人生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空间既有夸张的象征,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感,让我们看到当代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一个男人竟然在一天之内应付这么多女人,这绝对是事实;还有如《凌晨时分》写午夜的骚扰电话,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电话竟然救人一命;又如《梦与现实》写得更让人揪心,清晨做的梦,晚上竟然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差点酿成惨祸;再如《嗜好》则写一个女人离婚后的困惑,由于孤单,她越来越怪异,唯一的消遣就是不停的购置衣服,买回家的衣服却从来不穿,直至房间里放不下……而《苏青与阿兰》是写这座城市的新市民从互相猜忌到互相理解,最后更加恩爱;再如《活着就是天堂》《死亡游戏》《死神降临》等篇内容都与生死有关,创作时即被其中的人物情节感染,写完后亦久久不能平静,我扪心自问,这样的作品能打动读者吗?抑或会让读者留下哪怕是一点点印象和回味吗?毕竟这样的故事都是来自现实生活,至少有现实生活的影子啊!当然,这是我多年的愿望,毕竟作品自身最有发言权。”
时间渐近,我总觉得资料可以补充,当然是想再充实一些发言内容,想到贝老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就到中国作家网上查,心想是否会有新的“发现”?固然,还真查到了。一是作者简介,二是看到了他发在中国作家网上的部分作品。
作者简介上说,贝鲁平,上海人,曾任上海静安区文化馆创作中心主任,出版发表约二百万字各类作品,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中国作家网上,熟悉的人知道,网络上有作者的“个人作品集”,即发表后可让读者阅读作家的作品。我看到了贝老师的个人作品集,他发表有12篇/首诗文。其中短篇小说4篇:《讨债》《余生》《车祸之后》《一次住院》;诗歌一首:《九月在贵州》;连载小说《老街影像》,从开始至结束,一共7篇。第1至第12,发表的最早日期是2019年,最后日期是2022年。这些诗文我都认真地阅读了一遍,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作详细介绍。想阅读贝老师作品的文友们,可以到中国作家网上查找“贝鲁平作品集”欣赏。
注:2024年7月16日贝鲁平作品研讨会上发言稿。
研讨会结束前,老报人宋长星,军嫂歌唱家顾之敏给大家献上二首歌,再次将研讨会推向新高潮。


袁德礼简历:
袁德礼:1954年生于上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糸。40年來,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过上万篇各类作品。先后出版过《百位老总谈人生》《女儿袁靓》《记者写天下》《袁德礼小说散文集》等书稿,累计1600万文字。作者曾在建筑与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社、城市导报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德礼传媒(国企)法人。
总编辑:山旮旯
责任编辑:袁德礼
负责校对:十一指、晚风
校对:十一指、晚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