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轶事
(临淄)薛居同
1985年下半年矿上安排我到职工俱乐部负责电视组的编稿工作,成为我入矿后一个新的起点。
从建国初期的50年代,洪山矿的历届领导都非常重视文化宣传和职工文体娱乐活动。60年代在洪五建起了淄博矿务局首座矿级电影院,组建了业余文艺宣传队,经常深入矿井、区队、车间和洪五生活区演出,极大的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职工情操,促进了矿区精神文明和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1984年矿党委审时度势,在一立井大院西侧建设了一座900多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设有广播站、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棋牌室、哈哈镜室和体育、摄像、文艺演出等专业机制,由专业素养高、思路广、点子多的王福刚任主任,陈来志、蒋光来、陈殷山、王玉洁、高建国同志都是进入俱乐部的第一批专业老师。俱乐部的建立,无疑给广大职工增设了新的娱乐场所,很多职工班前班后到俱乐部参与适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活动。每周三、五晚上还办起了舞会,从交谊舞学起,聘请了五十年代老舞者曹善学坐阵指导,随着音乐的响起,身穿各种服饰的倩男靓女轮番入池,一展舞姿,激情飞扬,优美的音乐声,欢快的掌声、笑声汇成欢乐的海洋。
俱乐部从建立之初就秉持面向职工,以乐为本,专业高效、普及提高的工作方针,年有计划、月有安排、有序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全矿每年两次篮球比赛,冬季春节演出,元宵节扮玩成为常态。在王福刚主任的带领下,俱乐部一班人凭着以矿为家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把俱乐部办的有声有色、硕果累累,不仅受到广大干部职工好评,还被国家煤炭部表彰为优秀职工俱乐部。
1985年下半年矿党委为适应广大职工对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率先在淄博矿务局安装了闭路电视,在职工俱乐部设立了电视组,矿工会推选张云珂、吕玉玲、薛居同为该组成员。张云珂和吕玉玲都是俱乐部活动积极分子,常年参加矿上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具备较高的文艺专业素质,同时张云珂爱好摄影,吕玉玲普通话讲的标准规范,嗓音洪亮优美,有洪山煤矿殷秀梅的美称,分别负责摄影和播音,薛居同负责编稿,1985年10月闭路电视正式试播。
电视组从成立之初,三人以业为荣、以苦为乐,经常挑灯夜战,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了摄像,土法剪辑,配音配乐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暂定栏目有洪山煤矿新闻,专题报道和电视剧转播。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电视组进入实质性工作,每当接到录像信息,三人背上摄像机,带上三脚架和新闻灯下基层,跑现场,有时深入到井下赶录画面,一遍不行,就三遍五遍的拍摄,直到满意。回到工作室,根据采访的画面,用二台录像机剪辑合成,最后再配上音乐和解说词,整个过程全是土法操作,需要三五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当洪山煤矿新闻播出成功,把画面信息传送到区队和相关科室时,职工们称赞,我们击掌祝贺!
在逐渐熟悉和掌握摄影、剪辑合成的基础上,电视组精心策划、筹备和录制了矿党代会专题报道,当大会盛况传送到区队和科室后,受到有关领导的称赞!尔后还编录了二井采煤一队和劳模岳立珂的先进事迹,广大井下职工在自己的区队看到了矿上的新闻和先进人物,鼓舞了士气,促进了比、学、赶、帮、超活动的深化。
在日常工作中,俱乐部主任经常和我们座谈,总结经验,拓宽视野,不断推出职工喜闻乐见的节目。1985年风靡全国的52集电视剧西游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们抓住这个机会,每晚3人轮流守在电视机旁录制,用闭路电视把信号输送到区队,让井下三班倒的职工一集不落的看完全剧。我们还录制了李小龙传奇等武侠电视剧,中央电视台1986年春节联欢晚会等节目,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全天播放,职工们称赞俱乐部办了一件好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淄博的元宵节扮玩活动发展到鼎盛时期,现场观看是多数人的夙愿,很多职工有的要求请假,有的提出调班去看,俱乐部因势利导,安排电视组从正月十三开始先后到山东铝厂、淄川、博山、周村、张店录制现场画面,剪辑成淄博元宵节扮玩活动汇编,通过闭路电视向全矿播放,让广大职工不出家门看到了铝厂的大型机械灯,博山的彩灯,淄川的秧歌、旱船,周村的芯子、舞龙,张店的高跷和狮子舞表演,每个画面流光溢彩,欢乐祥和,让职工们大饱眼福,齐声喝彩,享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斗转星移,光阴飞逝,40年前职工俱乐部的诞生,像一缕阳光,一杯甘露,给晚年的洪山煤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给常年工作在煤海深处的矿工增添了喜庆,增添了欢乐。他的故事将永远定格在洪山矿人的心中。
2024年7月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