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村东口有棵老银杏树,三个十来岁的孩子手拉手才能合抱过来。七八里地之外,都能遥遥看到它。它曾经是运河里往来船只的地标树,村里最年长的太爷爷也说不清树龄几何,都说自己小时候这树就这么大了。
银杏树的西南侧,是村里最大的晒谷场。每逢收麦和收稻的季节,婶婶们就把怀里抱着的、背上背着的、手里牵着的娃娃放在银杏树下,手上忙着活,嘴上唠着嗑,眼光不漏过树底下的一切细节,时不时有人跑去树底下,给这个娃把个尿,给那个娃擦个鼻涕。银杏树的东北侧是我们村小,附近十来个村庄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一年四季,银杏树下是孩子们的游乐园。一放学,裸露的树根上书包堆成小山,男孩子绕着大树追赶打闹,女孩子在树底下跳绳踢毽,常常惊得树上的鸟儿们慌乱地飞起,盘旋一阵,看看没啥情况再飞回来。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南师大随园住了四年。随园的金秋,是金陵之美的主打名片。那个年代,大学校园是向市民敞开的。一到深秋,各路赏秋的人好似同时收到请柬,如约而至。随园大草坪和100号楼两侧伫立的银杏树明媚而灿烂,特别是电教楼边的那棵,多年来一直是宣传片、明信片、相片中的主角。金灿灿的树冠如金色华盖,衬着百年老校的红柱黛瓦、飞檐翘角,流光溢彩,唯美至极。一阵风起,银杏叶如梦似蝶般落下。大草坪上,男生们吉他弹唱;长廊里,女生们各种摆拍,都因这银杏树作背景而平添几分浪漫。杏叶飘落的日子,我一定会捡几片叶子随手夹入书本。有次去图书馆还书,出来才想起,书里还夹有银杏叶的书签,暗自好笑。清楚地记得,那本书是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毕业工作、结婚生子。我经常与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做手工,最喜欢用银杏叶贴画。银杏叶不仅有好看的扇形造型,叶面还特别平整细腻,有韧劲不易脆裂,非常适合剪贴。我们贴过一幅“荷塘月色”,荷叶、荷叶上的青蛙、荷叶下的小鱼以及漂浮的水草都是用绿色的银杏叶剪贴的,很是灵动。前年,我换了新车,每天也就上下班时在市区开开。老司机提醒,得上高速跑一跑、拉拉缸。我方圆百公里内搜索,目标最终锁定泰兴古银杏公园,正值深秋,是银杏的最佳观赏季。闺蜜群里一吆喝,立即装满一车美女,来到“银杏之乡”泰兴。粗壮高大的银杏树,尽显苍劲,细看每棵树的“身份证”,竟然大多是200年以上树龄,且数百棵集聚在一起,实属罕见。穿过小道往树林深处走去,头上是遮天蔽日的树冠,身上是斑驳陆离的阳光,脚下落叶窸窸窣窣,恍如穿越进了时空隧道。这些古树,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修行百年,依旧巍巍然屹立不倒。林中有木椅,我没有坐,却是找棵古树斜倚着,享受亲密时光。林中很静,点点的阳光在跳跃,像是精灵在跳舞。今年夏天,我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条银杏叶型的白玉吊坠项链,美美地装扮了我一整个夏季。
作者简介:
李玲 一个常州人,带着梦想离开了常州,因喜爱邳州,所以选择在邳州创业;因喜爱银杏,也就喜爱上了邳州这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