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烈⼠正名|北京律师助推威县籍烈⼠赵存祯(贞)归乡。7 月 1 日,威县新乡贤、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力发出《为烈士正名 让英魂归乡倡议书》,拟组建律师团助推威县籍烈士赵存祯(赵存贞)回归家乡,纠正异地的错讹认定。
赵存祯,威县七级前魏疃人,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领导威县二区农救会,参加反顽 (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和反第二政权 (伪政权)斗争。1940 年响应党中央号召辗转南下至宿海地区,1944 年任宿北县运河区区长,同年 4 月 24 日被叛徒出卖,遭日军杀害。当年,该县抗日军民为抗日烈士建有赵存桢等人的墓碑。
1995年8月,在窑湾重建了赵存桢烈士纪念碑亭(史料来源:徐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编著《新四军在徐州》等)。关于赵存祯烈士的籍贯。同时南下的于华烽同志(威县张营乡后花疃村人)在其《红色情怀》一书中回忆了赵存祯烈士在威县二区农救会工作并一同参与“反顽”斗争的经历。
1993 年 12 月印刷的《宿迁文史资料》第 14 辑载有《鲍元衡先生对革命的奉献》一文,详细介绍了鲍元衡同志参与营救赵存祯和抢回烈士遗体的行动,文中描述赵存祯烈士为“河北渭县人”。
赵存祯烈士的族人后代赵建祥、赵建银、王记卿均清楚记得,“赵存祯(族名赵存贞)在抗战时期南征了”,以后因无消息,政府按失踪追烈,至今保存有《革命烈士证明书》。而在 1980 年代,囿于当时证据资料不足,当地有关部门根据其战友孔宪质保存的照片组织辨认,得出“赵存祯原名李东林,河北磁县(今邯郸市郊区)人”的结论(史料来源:孔宪质著《孔见人生》等)。
因存在烈士籍贯上的错讹,威县文史研究者、原县志办主任王韶峰先生曾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致函致电,一直未有回复。
近日,威县新乡贤张力律师得悉后,迅速组织人员在旧书市场挖掘相关史料进行考证研究,并倡议组建律师团以及专家顾问团队,拟以法律手段纠正舛误,为烈士正名、正身助力,以告慰烈士英魂,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